從有史以來,遊牧打敗農耕最成功的記載也只是成吉思汗。多數時候,中原的農耕文明還是能夠抵擋得住北方遊牧的。
但是工業文明對農業文明,那就純屬吊打。小小的日本在完成工業化之後就敢於吞掉廣闊的大陸,還差點成功了。
工業化的基礎就是大機器生產,用機器來代替傳統的人力,其效益遠遠是人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幾千倍。
而工業化的前提條件是兩個嚴肅:技術和市場。許多人總以為中原的落後僅僅只是技術落後,只要技術趕上來了,就一定吊打別人。殊不知,如果中原的技術只是和歐洲同步,面臨的就是英荷之戰一樣的戰爭,甚至亞洲和歐洲的對決。
歐洲工業化,是因為有世界廣闊的市場,而日本工業化的崛起說到底還是依托了大陸這個龐大的市場喂飽的。
如果大明想要快速走工業化道路,處於工業萌芽狀態的大明,對市場的需求甚至是大於對土地的需求。只要有足夠的市場,工業規模就會立刻膨脹起來。
然而,我們卻在後世看到工業大發展的後果居然是人口的停滯甚至是生育率的降低。
試想一下,如果中原文明在大明時代就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工業化,那麽這個種族會是一個什麽樣的後果?
後果就是自己把自己的人口禁錮在兩三億這個基數上了。這個後果很可怕,因為歐洲人口一直在增長,一直在殖民新大陸,為歐洲新出生的人口騰地方。
所以,大明現在需要攀科技樹,但是卻不能徹底放出工業化這頭怪獸。相反,大明更應該大力維持一段時間的農耕文化,而且更應該擴大對土地的需求。
只有足夠大的人口基數和足夠大的地盤,才能讓這個種族立於絕對的優勢地位。
朱由檢阻擋了電力學在大明的應運,但是他又不想阻止電的科技發現。
另外一方面,在出現大規模資本之前,率先出現國家資本,這是朱由檢最能控制經濟的辦法。大明現在的進出口貿易還處於朝廷引導的狀態之下。
國內的傳統貿易像鹽業已經被收回,新的貿易還沒有快速成長起來,這個過程中,國內是非常平穩的,沒有出現貧富差距的問題。
南京城。
皇帝回南京之後,冬天已經來臨。然而,在所有人都期盼新的一年會有好消息的時候,朝廷頒布了一道讓所有百姓目瞪口呆的政令,一個近幾十年讓無數百姓罵娘的名詞,在沉睡了幾年之後又蘇醒了過來:遼餉。
朱由檢回南京後乾的第一件事居然是重征遼餉,這讓輿論一下子沸騰。內閣一片緘口,而民間一片茫然無措,皇帝是又要發昏了嗎?
“聽說了嗎?皇上又要征遼餉了,而且征收的數額跟以前居然持平。這才過了幾天好日子啊?!唉,天不可憐見啊。”百姓哀呼。
“遼東戰事未平,皇上這是急於想收復失地,我等百姓又要勒緊褲腰帶過幾年苦日子咯。”
“也不盡然,我好想聽說朝廷有規定,只要是移民遼東或者移民台灣的人,不光全家可以免去遼餉,而且到當地之後的稅賦十年內只需要交一半。這可是大好事。”
“遼東聽說過,可是這台灣在哪?”
“台灣啊,聽說好像是海外的一個大島。上面有好多瘴氣、野人,很苦的。”
“你的消息過時了,我聽說台灣島上面都是金子,隨便一挖就能挖出來一塊金疙瘩。我還聽說哪兒的田特別能長莊稼,一家能分好幾百畝上好的水田呢。”
“哪有那麽好的地方,你吹牛吧。
”“吹不吹牛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反正路費官府出,吹牛還不用交稅,多好。”
朱由檢回南京後發現,移民了整整快兩年的台灣,居然總移民人數才二十萬不到。中原的百姓太安於現狀了,很多人寧願守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窮家,也不願意想辦法出去闖一闖。
要解決這個問題怎麽辦?只能政策調控。要迫使一個人離家,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在原來的地方活不下去,然後給他一種新的希望。遼餉逼迫著陝北的百姓活不下去,但是卻沒有給這些人一條新的活路,所以才造成了動亂。
假如大明從一開始想到的治理東北的辦法是移民開發,那麽還會出現北方的動蕩嗎?相反,大明初期的大槐樹移民,實際上是一個很好的人口梳理政策,只是過於簡單粗暴了些。
“尚書大人,這次移民,下官該怎麽安排?”新單位移民局局長張煌言追著陳子龍問。
“長江以北的安排到遼東,長江以南的安排去台灣。”陳子龍忙的暈頭轉向,他這個大才子現在完全成了朝廷的機器人了,幾乎是一天到晚吃不好睡不好。
李岩這個內閣首輔屬於抓大放小,而陳子龍這個戶部尚書因為職能部門太多,成了最忙的大忙人。張煌言、陳邦彥、宋應升等一批乾吏全在他手下幫忙。整個大明的財政賦稅、工農商業、交通航運幾乎都握在這一個部門身上。換言之,在大明部門改革之前,這家夥幾乎就是一個內閣總理。
而原本應該忙碌的朱由檢,此刻卻躲在后宮裡優哉遊哉地和李岩吃著涮鍋。
“怎麽樣?這刷羊肉夠不夠味?”朱由檢一隻手夾了一大筷子薄薄的羊肉在鍋裡燙著,另一隻手卻不顧形象地和李岩碰杯。
李岩痛快地和皇帝走了一杯酒,然後問:“四川人移民到遼東,真的能適應嗎?遼東的冬天可是很冷的。”
“沒事。我有一個高招,保證能吸引他們過去。”朱由檢說。
“皇上有什麽高招?”李岩停下了筷子看著朱由檢問。
“辣椒和白酒敞開了供應,到了冬天,就讓這幫子人窩在家裡吃鍋子喝酒。喝醉了就摟著媳婦可勁地造人!”流氓皇帝朱由檢一邊說一邊比劃。
“哈哈哈...”李岩笑得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向海外移民要成為百姓尋找發財夢的一種習慣。如果現在就對百姓說去新大陸,肯定沒幾個人願意去的。而且我們現在也不具備保證去新大陸移民的安全,所以先移民台灣和東北就當做是一場練兵。
等十年之後,不,不用十年。等五年之後,先期移民的人收獲了財富之後,那些賴在家鄉已經快要窮得過不下去的人,就會不管不顧地去尋找新的發財夢。到時候你別說是新大陸了,就是月亮他們也敢上去。”朱由檢形容著他的新政策。
“皇上是要營造一種觀念,人不光要吃飽,而且還要想到發財?”李岩思索著。
“對,沒錯。朕沒有封賞勳貴土地,亦沒有封王。我想很多將領心裡肯定以為我是在等待京城的收復。多數人會認為京城收復之後朝廷就會封賞。可是朕不是這樣想的,而多數百姓應該也不願意看到這種事情發生。
如果封賞下去,大明的多數百姓就失去了發財的機會,人民只能追求最低層次的溫飽。我們必須要先營造另外一個可以發財的路子出來。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個新的更大更好的發財之地,將軍們還會在乎國內的封賞嗎?”
朱由檢說的很輕聲,這種話他也隻敢跟李岩商量。有功封賞這種事,是每一個領導人必須考慮的問題。而朱由檢除了賞賜了一些原有勳貴人家的股份之外,一直都沒有封賞任何人,得不到利益誰會跟著你乾?
難道朱由檢會學祖宗,一刀子下去把有功之人全砍了?或者全關進牛棚裡?
這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