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堂之製!”
“三代以來頗有些混亂,春秋以來,諸國並起,更是如此,它日,大秦一天下,當重塑陰陽,理順四時,以合大勢。”
“武真侯在南郡所設政事堂與門下堂,雖迥異中樞之製,然總督府亦是新設,倒也無礙,不過,如李斯所言,法術勢一體相融也。”
“蒙毅所言亦是不差,堪為廟堂之製的一個所指。”
三皇五帝以物名官,始作官製。虞舜有天下,作六官,以主天地四時。
夏後三代之製,亦置六卿,其官名次,猶承虞製,周成王製周禮,以天地之名、四時春夏秋冬名六卿,天子之下,卿士分列,諸侯並行,大夫拜首。
自周衰,春秋起,官失而百職亂,戰國並爭,各有變易。
而今更是如此,諸夏諸國內,廟堂之製各不相同,當然,份屬職責一般,秦廷之內,執掌軍事者,國尉府邸也。
軍政要務也,國府也,其下各有諸般行署,以為所用,君王處於中樞,居大勢而製衡群臣,收攏權柄於一身。
禦史大夫相隨,掌管群臣政令文書之上傳下達,加持監察百官之職責。
另有九卿諸般,執掌其余事物,鹹陽宮內,更是有少府。
軍中之官職,亦是什長、百長、千長、萬長、軍將、主將等等諸般。
亦是自成體系,可將來果然統禦諸夏萬民,成就三代以來恢宏之事,自當開辟新乾坤,立下萬世之法。
閑暇之時,秦王政也有沉思,遍覽諸國典籍,也有思忖,秦國之製有優點,諸國之製也有優點。
如秦國,在中樞有左右丞相、相邦、國尉、禦史大夫、九卿等等,在各大郡縣,有著郡守、郡丞、郡尉等。
在縣,有縣令、縣丞、縣尉等。
在鄉,有有秩、嗇夫等。
在亭,有亭長、亭佐、亭侯等。
其下也有裡正、什伍等。
自中樞向下,堪為一體,秦王政覺得還是相當可行的。
在山東諸國中,中樞之列有大周以來的天地春夏秋冬六卿之位,或曰:左師、右師、司徒、司馬、司空、司寇。
其下各有行署,只是迥異秦廷現在郡縣所屬,多為世卿世祿,卿士大夫分列為之,有著濃重的大周宗法、分封之色彩。
於大周宗法、分封之製,秦王政自然深知其道,大周初立,諸侯拱衛天子居中,諸夏安康無視,可那是建立在大周有足夠力量鎮壓一切的基礎上。
其後,平王東遷,王室衰頹,諸侯兵器便是明證。
實則此法也有其好的一面,如家國一體,分封子嗣於四方,春秋歲月,晉國之內,若無六卿分權,則當沒有戰國,以晉國之力,可獨霸諸夏。
其次,也有共尊天子之所屬,戰國大勢,大周繼續綿延數百年,不得不說諸方忌憚這個影響,忌憚大義的名分。
若然現行的秦國郡縣一體日後混亂,宗法不存,國有混亂,則宗族當滅。
王弟在南郡設立的政事堂、門下堂有些意思,別的不說,起碼省去許多的精力,將諸般軍政文書下發,執掌批閱,令達兩堂。
目下中樞之內,自己所要閱覽、批閱的文書多上太多了。
“傳寡人口令,相召武真侯返回鹹陽,以述四郡要務。”
感此,自從王弟去歲離開鹹陽,也有半年未曾一見了,語出,看向廳殿的一側。
當即,便是一陣輕微的腳步聲遠去。
殿前的李斯、蒙毅聞此,心有所感,未敢多言。
“蒙毅,有沒有王賁上書?”
略有停歇,秦王政隨意看著面前條案上的文書,今時今日,秦國中樞之內的公事整體,化歸成為三部分。
一則,己身負責總體軍政總略。
其次,國府負責秦國上下日常政務。
再者,各方主將執掌東出滅國大戰,燕國韓申刺秦,已然令秦王政覺得懷柔之法不可行,非有兵出函谷,將山東諸國一一攻滅方為上策。
東出大戰,眼下有兩處大戰場,一處在燕代地區,一處在即將的中原魏國區域,其余便是九原蒙恬與匈奴,隴西兩郡同西域諸國等。
諸方戰局,涉及具體軍務調遣,秦王政自然是不干涉,然則,於總體的滅國大計,卻是需要歷經中樞商榷。
“有,一個時辰前剛送來,臣已經列入首閱一案。”
蒙毅頷首,單手指著面前的條案,自己所為之事之一,乃是將上行下達的文書分列,以供王上更好的處理政務。
“拿來看看。”
“王賁已經開撥大軍,不知具體如何抉擇?”
“莫不真要水攻之法?”
秦王政語落,上將軍王翦那裡的戰事,自己不擔心,因為攻趙之戰,王翦已經給了自己足夠的表現。
而燕國、代地,不若趙國久矣,更不會有什麽危險。
唯一要有些擔憂的也就是王賁攻魏了,其人一舉平定韓亂,頗有才學,秦王政很是欣賞,當即,便是有一宮人近前,從蒙毅手中接過那封文書。
鹹陽宮內,閱覽百家文書,於諸夏才智之士所傳的滅魏方略,流傳最廣的也就是水攻大梁城了了。
這並非秦王政所自行思忖的軍國謀略,而是戰國以來的隱秘之言,水攻者,非為水師舟船之戰,而是以水為兵的決水之戰。
諸夏三代以來,兵戈萬千不休,未曾有過決水之戰,素來常聞治水以利人,未聞決水以成兵,這也是秦王政記憶很渴的緣由。
水戰之先例,記載最近的時候,便是春秋之末的晉陽之戰,當其時,晉國之內,智氏最強,企圖尋找各種理由吞並其余五家,獨佔晉國執政之權。
但凡一家違背自己意願,智伯便邀請其余四家攻滅,順利為之,先行攻滅范氏與中行氏,未幾,智伯邀請韓魏兩族圍攻趙氏一族的核心城池晉陽。
晉陽之城,穩固不已,智伯便是謀劃掘開晉水淹沒晉陽。
“吾始不知水可以亡人之國也!乃今知之矣!”
登高而觀,三族首領觀晉水淹沒晉陽,智伯瑤一語,令韓魏兩族心驚膽顫,其後不久,三家聯合反誅智伯瑤。
若然晉水當時直接徹底淹沒晉陽,或許晉國的歷史要改變一二,秦王政自覺如此。
其次還有兩側預言,一則蘇代預言攻魏水戰,說道秦國將來若然攻魏,當可先行攻下河東,佔據成皋要塞,而今秦國已經做到。
封鎖魏國河東之地,再以輕舟水師訣滎陽河口,淹沒大梁,此為王賁可能要謀劃之物,並且蘇代斷言,若然秦國將此戰法公告而出,則魏國定然臣服,
其二便是魏國信陵君預言之攻魏水戰。
期時,齊國與楚國聯合攻魏,秦國出兵助力,魏王因而想要同秦國結盟討伐韓國,收回韓國所佔據的魏國之土。
然,信陵君魏無忌以為不妥,上書一言,韓國自顧不暇,直面秦國,無需削弱韓國之力,否則韓國不存,則魏國岌岌可危。
不日果然韓國淪亡,則秦國攻魏必用水戰,因為魏國已經失去韓國這個最大的屏障,上書深意,乃是要讓魏王認清楚秦國虎狼之心。
主張“存韓安魏而利天下”的邦交戰略。
觀其言語深處,魏信陵君同蘇代之言相仿:秦軍兵出之日,河內必危,秦有韓國之地,開決滎澤水以灌大梁,大梁必亡!
秦王政琢磨一二,覺得甚是有趣,從宮人手中接過文書,拆開直接一覽。
“水攻之法於魏國之內的軍將來說,應為知曉,魏國大將軍囂魏牟乃是信陵君身側的偏將,其人應有所製!”
蒙毅為之笑語回應。
對坐李斯頷首,深以為然。
“哈哈哈,王賁之言,昔年,晉水太小,晉陽之城居高,水勢不足以滅國。”
“嗯,王賁言語雖不顯華章,當為老秦人秉性。”
“李斯,你且一覽。”
數十個呼吸之後,王賁從軍中傳來的文書被秦王政閱覽完畢,不由大笑,而後合起看向李斯,遞將過去。
“人說攻魏必以水戰,末將深以為然。”
“山東諸國稱呼大秦為虎狼之國,百多年來,不能讓他們白白罵作虎狼,打仗便是打仗,虎狼便是虎狼,沒有秦國之虎狼,怕是山東諸國盡皆虎狼,老秦人當何去何從?”
“水戰之事,末將待命!”
李斯從條案後起身,行進上首,從大王手中接過文書,一邊快速閱覽,一邊口中輕語念道一二,面上也是笑意浮現。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