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鄭!”
“流沙!”
“……是他們!”
秦王政靜坐上首,聞李斯之言,神色為之一動,明眸閃爍別樣的光芒。
對於新鄭即將的亂象,自是不在意的,如果真的有足夠力量作亂,那麽,李斯不會現在才說的,南陽守葉騰與潁川郡郡守也會上傳文書的。
可見,新鄭之內的雜亂之力雖不弱,可還在掌控之中。
但對於流沙這個名字,秦王政已經數年未曾聽到的,遙想當初自己身入新鄭,一見韓非,很是欣賞其才,奈何其人執拗,家國血脈為上。
後來雖入秦,終究沒有獻出一策!
自己亦是頗為無奈,流沙便是韓非所創的勢力,在其人身死,韓國淪亡的時候,就已經煙消雲散,兩三年來,流沙也沒有任何動靜落下。
如今流沙再現,怕也是當初的人出現了。
鬼谷縱橫!
果然其人謀略,新鄭之亂……還真有些說不準。
“李斯何策?”
迎著諸人目光,秦王政沉吟數息,終究一言落下,如果是尋常之人率領新鄭勢力作亂,還不足為懼,可……衛莊終究有些不同。
“大王,李斯以為,新鄭當亂。”
“韓國為秦國首滅之國,其國土雖小,其人雖少,但終究宗廟傳承數百年,欲要在三五年之內,徹底湮滅韓國的痕跡,不太可能。”
“所以,新鄭早晚會有亂象出現,可在這個時候出現,在秦國即將滅趙之時出現,堪為上佳。”
李斯近前一小步,拱手看向上首的大王,而後雙眸左右而觀,微微一笑。
如今的朝政之內,正值秦國一天下之謀,昌平君熊啟見惡於大王,殊為不智,而自己欲要更進一步,除了有大王的提攜。
己身也得表現出足夠能力。
先前拉攏魏國攻打楚國,緩解魏國陳兵漳水的壓力,已然堪為一功,但那還不夠,自己需要更為出色,需要更加的令大王滿意。
“丞相之策,是要在新鄭之亂的時候,給予鎮壓,以及給予整個韓國舊土給予鎮壓、處理,以此威懾今日趙國!”
“使得滅趙之後,趙國更為安穩?”
國尉尉繚子頷首以對,自己雖不掌握羅網,可……聽李斯之言,也大概明悟其意,果然如此,確實不錯,否則,秦國還沒有由頭對韓國舊土給予處理。
秦國,一天下容易。
可要將整個山東諸國徹底化入秦國,難上加難!
“不錯。”
“羅網秘傳,韓王已死,可韓國昔日太子韓宇之子仍存,對於仍忠心韓國的遺民來說,有著莫大的號召之力,新鄭亂象,秦國借此良機,再一次整頓潁川郡。”
“期時,潁川郡當安穩無憂。”
李斯頷首而應。
事情雖不複雜,可……如何把控整個新鄭事態的發展,確需要細細斟酌,不然,新鄭那邊的事情脫離掌控,真的亂象彌漫潁川郡,可就大大不妙了。
“可用。”
“欲要在新鄭為亂,誠為大謬。”
“熊啟,下發國府文書於南陽郡、潁川郡,調集兵馬以為準備,果然有亂,鎮壓之,一應涉事之人,坑殺之。”
秦王政言語微冷而應。
滅韓的時候,已經給過那些人機會了,如今作亂,那就是沒有把握住,而秦法也不會給予他們第二次機會,語落,視線落在昌平君熊啟身上。
“喏!”
熊啟近前一禮,接下口令。
“此外,上將軍三路大軍即將滅趙,國府上下應做好準備,接收趙土!”
秦王政從座位上起身,又是一言。
“此事已經在做。
”“當初滅韓之時,國府送往潁川郡數百吏員,而今已經從關中以及其余郡縣相召各級吏員兩千人,分批前往如今已經攻下的趙國城池。”
“再加上軍中軍將的補充以及中央學宮的學員,足以應對。”
昌平君再次一禮。
這是身為相邦應該提前做好的,而且為了這一天,秦國在數年前就在做準備了,成千上萬精通秦法的吏員將會奔向趙國,以及接下來秦國要攻滅的其余諸國。
“可。”
“目下局勢,滅趙雖成定局,可燕國、魏國不得不戒之,寡人當擇日寫就王書,公諸諸夏,膽敢插手相助者,滅趙之後,當移兵伐之!”
滅韓之後,應對滅國之事在國府之中也有備案,所需要做的事物也都在按部就班的前進著。
這一點,秦王政是喜歡看到的。
可……越是如此,越是不能夠大意,沒有徹底的滅趙之前,均不得大易。
豈不聞數十年前燕國滅齊之事,樂毅連續下齊七十余城,齊國名存實亡,可最後關頭,齊國反撲,將燕國先前的戰果全部拿回來。
那不是秦王政希望看到的,如今秦國有足夠的能力應對一切,但……燕國與魏國也得足以懲戒。
春日之前,大將軍李牧入邯鄲,數日之後,傳出身死訊息。
其後,有王書從深宮出,傳至趙國朝野,大將軍李牧久處冰雪之地,覲見趙王做禮之時突發孿曲,四肢僵直無以伸展。
其後,雖得院醫極力斟酒,仍舊無法挽回性命。
其次,便又是一道王書落下,大將軍雖死,可趙國上下抗秦之軍將甚多,擬定以邯鄲將軍趙蔥與巨鹿將軍顏聚為抗秦大將。
即刻奔赴前線抗秦!
甚者,邯鄲之內,更是傳出,趙王遷有可能親出邯鄲,督戰三路大軍抗擊秦國,號令趙國朝野各司其職,舉國同心抗擊秦國。
一道道王書不住的從邯鄲之內流出,趙國上下為之嘩然,尤其是前線軍中,尤其是李牧所帶來的十多萬精銳邊軍中。
大將軍數十年在北方抗擊匈奴,沒有任何病患症狀落下,何以一入邯鄲,便是如此,加上邯鄲之內的傳聞,前線軍將士氣為之衰弱甚多。
可如果相信王書,又覺得難以理解!
可……果然趙王親自出邯鄲,督戰三路大軍,倒也是可以接受的。
不日,趙蔥與顏聚趕至井陘口核心關隘,前來的還有趙王王書,抵達至中軍幕府,李牧副將司馬尚直接被罷免所有職務,貶為雲中將軍。
勒令即日起程回雲中大營籌劃對北路秦軍戰事,以為大用,王書之上,理由很簡單,司馬尚善領邊軍為戰,當效大將軍李牧建功。
王書宣下,司馬尚交出大將軍李牧臨走前留下的兵符、帥印,一句話沒說,帶著大將軍給的鎮嶽劍和一隊兵士,離開了中軍幕府。
一路向北,亦是不知所蹤!
春日初起!
王翦率領大軍攻打井陘口,不過短短十日,便是將井陘口重新破開,迎戰趙蔥與顏聚新整合的二十萬大軍。
一戰之力,擊潰趙軍,斬首數萬,其余潰逃。
北路大軍李信拿下代郡,直往南下,路過燕國與趙國的邊界,陳兵數萬,以為警告,而後強勢進軍,勢如破竹,下武遂、高陽、安平之城,相隔數百裡,呼應上將軍王翦大軍。
南路大軍楊端和,越過漳水,直接拿下武安之城,沒有著急直撲邯鄲,而後轉戰邯鄲以東的巨鹿大營,欲要將趙國另一處反抗之力拿下。
四月。
王翦大軍與李信大軍徹底將趙國北部的城池全部拿下,而後左右共進,南下直逼邯鄲,將沿路的城池一一拿下,趙蔥與顏聚雖強行抵抗,仍不堪大用。
五月。
楊端和大軍拿掉趙國巨鹿大營,兵線北上,回合李信南下之軍,輿圖而觀,三方兵線逐步匯聚邯鄲,逐步壓向邯鄲,逐一拔掉邯鄲四周的所有城池,逐步消滅趙軍有生之力。
“殿下,目下局勢,燕國出兵也已經無用了。”
薊城之內,燕丹府邸正廳之中,其人歸於中央,左右重臣列位,去歲以來,燕國也是一直在關注趙國的局勢,甚至於去歲也曾助力,剿滅三萬秦軍。
而且也從趙國手中拿走不少城池,得了不少好處,對於燕王來說,對於燕國王室來說,都是喜聞樂見的,燕趙數百年世仇。
今日看到趙國這般景象,自然歡喜,起碼韓申覺得,趙國局勢的惡化之後,太子丹面上的笑意很是濃鬱,如此,心中有些不忍。
趙國被滅,三晉之中,就只剩下魏國,而魏國國力,連趙國都比不上,如何能夠抵擋秦國兵鋒,春日以來,自己也曾多次勸說殿下出兵。
一直未動。
如今,繼續出兵,也沒有任何作用了。
“韓卿,非是丹不欲出兵。”
“如果趙國之內,文武抗秦之心堅決,大軍上下一心,丹不會如此,可……李牧如何下場?司馬尚如何下場?你應該知道。”
“如此趙王,如此趙國,燕丹若是助力之,實在是有違王道!”
華服著身,頷下留下短須,太子丹搖頭而笑,迎著韓申無奈的目光,解釋道。
雖然自己有私心,但……趙國為燕國屏障的道理,自己還是清楚的,可惜……對於那樣的趙國,自己實在是不想要給予助力。
連唯一有能力抗秦的大將軍李牧都殺!
甚至於百家傳聞,邯鄲之內,郭開欲要獻上趙國,以求富貴!
果然如此,燕國出兵助力趙國,那就是讓燕國的兵士去死,更非燕丹希望見到。
“不出意外,秋日之前,秦國必可滅趙了,縱然新鄭那邊舉事,怕也牽製不了王翦主力。”
“殿下,三晉之地,秦國已經拿下韓國和趙國,接下來,非是魏國,便是燕國,我等也當提前應對也。”
聞燕丹之言,田光也是搖頭而歎,事已至此,多說無用,與其對趙國的局勢感到可惜,還不如思忖接下來燕國應該做些什麽。
話語之間,看著上首的燕丹,田光心中再次歎息不已。
當初,為了韓國之事,農家聯合百家為之助力,奈何韓國自身不堪,被秦國所滅。
如今,百家在趙國的力量也是不若,可惜……當初出現在韓國身上的景象,同樣出現在趙國身上,農家還要繼續如此嗎?
憑借農家之力,真的有用嗎?
田光狐疑不已!
待在燕丹身邊多年,對於燕丹也有一定的了解,此人……卻有政才,若是在大爭之世,絕對可以帶領燕國走向強大。
可如今是一天下之世,秦國勢不可擋!
趙國被滅,三晉恍若不存,燕國抗秦,幾乎是一點希望都沒有,原本還希冀著趙國能夠多撐下去一段時間,給予燕國更多的發展之機。
“韓卿以為,燕國該如何?”
趙國現在的局勢是燕丹所希望看到的,可自己並不希望燕國也是如此,數年來,燕國之內,兵戈修武,政事通達,國力有不少提升。
若說與秦國一較高下,燕丹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為今之計,只有將秦國兵鋒引向它處了。”
“如今武陽之城那裡,秦將李信陳兵數萬,便是以為震懾,韓申以為,如果燕國現在有異動,接下來秦國滅趙之後,定然要攻打燕國的。”
“秦國滅趙,燕國當上國書,以為恭賀,表稱臣之意,緩和秦王攻燕之心,則秦國兵鋒則落下魏國身上。”
韓申念及十多個呼吸,給予燕丹回應。
雖然不願意臣服,可臣服是如今最佳抉擇,相較之燕國,魏國更容易成為秦國接下來的目標,果然如此,燕國還可得數年生息。
只是……續命而已。
欲要逆天改命,除非秦國內部崩潰!
何以崩潰?
韓申腦海中不自覺浮現數年前自己剛入燕國之時,燕丹給予自己所言的謀秦,欲效仿數百年前的專諸刺王僚,派出殺手刺殺秦王嬴政。
其人身死,秦國必亂,一天下攻勢必然收斂。
那個時候,就是燕國真正的機會。
除此之外,韓申想不到更好的機會。
數年前,自己之所以將謀秦之事逐漸忘卻,乃是因為三晉之國仍存,仍可以為燕國屏障,奈何,秦國一天下的速度太快了。
滅韓不過一年,直接攻趙!
趙國可是萬乘之國!
“上呈國書以為稱臣?”
“父王早已如此,莫不韓卿以為燕國當自請藩臣之國?”
向秦王嬴政臣服,……燕丹面上的笑意逐漸淺淡了下來,向秦國稱臣的國書,父王已經上過了,嬴政也同意了。
顯然,韓卿之意,乃是要更近一步,效仿當年韓王安求自保,自請藩臣,成為秦國的附屬之國!
這不是燕丹所希望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唐三中文網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