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梟雄天下》第70章 回歸冀州
  (求收藏、求投票)

  隨著諸侯一個個的離去,袁遺在不久後也踏入了回歸冀州的道路,此次洛陽之行,幾乎沒有任何的收獲,還送上了一個更強的敵人,傳說中的洛陽藏書也一本沒有找到。

  當然了,這一次討董,收獲除了名望以外,還是有不少實質性的收獲的,就好比返回冀州的途中,有不少遊俠來投奔袁遺,甚至強一些的,各別豪族也舉家來投,此外暗部也劫回來不少有名的公卿大臣,其中最有名的兩位就是王允和蔡邕兩位大佬。

  一人歷史上滅董,一人為飛白體的創始人,至於貂蟬和蔡琰,那是個意外,主要還是對於人才的收攏;豪族中,在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應當是在冀州軍路過豫州時,率領家族來投奔的虎癡許褚,除此之外,大多數都是籍籍無名的遊俠兒。

  袁遺對於這些人也是來者不懼,統統收入麾下,打散編入大軍之後,行軍一月,期間陸續有流民聚攏到冀州軍的周圍,不論是驅趕,還是大罵,都不曾離開,而流民越聚越多,對於流民的政策,也就不能過於寬松,袁遺隻好令大將趙雲率領士卒統帥流民,放置起發生動亂,後每路過一郡,都安置一部分流民與此。在經歷三郡後,流民皆無,而袁遺也在三個月之後,渡過黃河,回到冀州。

  .................

  就在盟軍解散後的一年中,各地戰事四起,曾經互為盟友的盟軍們,紛紛對準了自己的盟友下起了死手,一個個恨不得致對方與死地,袁遺則是大力發展麾下經濟,人口,使冀州人口正式突破四百萬大關。

  在這一年中,曹操也如原世界那般,在劉岱被黃巾殺死後,在張邈等人的輔佐下,成功上位,成為了兗州刺史,劉焉也在這一年病逝,其子劉璋接替大位,成為新一任的益州刺史,袁術從南陽一路向東,佔據淮北這塊富饒之地,在南下揚州時,卻被揚州刺史朱元璋阻擋,冀州這邊,小霸王孫策崛起,以幼齡一統荊南四郡,風光一時。

  再說朝廷中央,楊堅獨掌大權,扶植了一個假皇帝,並重用了呂布,封其為奮武將軍、溫侯,任期為帥,東征涼州,更是將自己封為丞相,進爵杜陵縣侯,封楊彪為司空、文城鄉侯,封楊素為司徒、沭陽侯、封楊林為太尉、濮陽侯,封自己兒子楊廣為騎都尉等職位,讓三公全部掌握在楊家手中。

  只是楊堅丞相的位置還沒坐熱,漢帝為假的消息就不易而走,楊堅雖下令封鎖,可惜,終究是慢了半步,而就在皇帝為假,大漢將亡的消息尚未平息的時候,第二年,就在淮北之地傳來了袁術稱王的消息。

  大漢各地尚且忠心的小諸侯還想要討伐袁術這個偽王時,次月,故揚州刺史朱元璋也辭掉了刺史的職位,宣布拒絕承認假皇帝,並在揚州稱明王。

  曹操統帥的大軍還沒到一半,就愣生生的刹住了車,而第三個稱王的,則是蜀中的劉璋,自稱蜀王,只是因為蜀中消息閉塞,讓這個消息在傳往中原時,慢了半拍,讓幽州的公孫瓚在這方面搶了先,率先稱燕王,成為天下第三個稱王的強大諸侯。

  之後就連在關中的楊堅也稱了隋公,更加證實了漢帝為假的消息,天下一時間,天下各地的大小諸侯,紛紛稱公稱王,不將大漢放在眼中,使天下重歸戰國時代。

  北方,冀州,魏郡,鄴城州牧府邸,袁遺高坐大堂內,將手中的數月傳來的信息扔到桌案上,身邊立馬有宦官將之分發給了左右的文官、武將。

  袁遺見眾人都拿起了信件觀看,也就說道:“相信各位在看到這些信件之前,就已經聽說了一些類似的事情,而如今的天下,也正式如此,楊堅那邊宣布了漢帝與董卓的死亡後,天下諸侯都紛紛稱王稱公,不知諸位與我等,有何見教。”

  坐在下手左側最前方的劉基站起,走出位置,對袁遺一個拱手後,說道:“如今天下大亂,漢帝以崩!大漢已亡,天下重歸戰國,就算如今有人扶持一個新的天子出來,也勢必無用,如此還不如順應大勢,稱王建國,讓主公在地位上,不會低於眾多諸侯。”

  袁遺見劉基如說,也就象征性的問了問眾人道:“諸位,可有什麽意見嗎?”

  堂中諸人一統起身, 一邊對袁遺行禮,一邊口呼:“吾等無異議!”

  袁遺滿意的點頭後,又朝著眾人問道:“既然要稱王建國,那麽國號,年號都要選好,不知諸位先生可有推薦啊!”

  袁遺問完後,又有一中年文士站起,袁遺細細望去,見是田豐,也就笑道:“元皓今日是要批評我?還是要給支持我稱王呢?”

  田豐聽到袁遺的問話,連到不敢,在袁遺戲謔的眼神中,說起了對於國號的想法:

  “如今就單論天下諸侯而言,我軍佔據冀州全境,又在大公子的征戰中,收攏了不少南匈奴部落,又有了屬於自己的馬匹飼養之地,我軍有此優勢,當稱王,而並州韓馥稱趙王,張揚稱韓王,兗州曹操稱魏王,此三國號都是上古時期晉國分裂之國,我軍實力強大,又佔據三晉大地,當以“晉”為國號!”

  袁遺見眾人沒有反對,也就點頭說道:“可!”、

  眾人又在商討國家的建立,君王服飾的顏色,國都選擇,王宮建造,年號的選擇,官職制度上吵的是不可開交,前後用了十幾天才坎坎完成,這期間的無聊,也是讓袁遺真正見識到了比婚禮更為繁瑣的事情。

  最終,服飾的顏色承襲漢製,選用玄色為主色調,輔以金色,國號也確認為“晉”,年號在為“景初”,官場制度由袁遺親自主筆,荀彧、蔡邕、沮授、田豐、劉基、陳宮、許攸、審配等數十位謀士輔佐,確立了後世的三省六部製。

  而袁遺當忙完數個月後,以為自己終於可以放松一把的時候,才發現,真正忙碌的事情才剛剛開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