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啟黃金年代》第八百三十八章:人心難滿,溝壑易填
事實上劉勇好說的五十個億,裡面有誇張的成分。

 工商聯籌備民營銀行這個事兒,雖然今年剛剛進入到籌備階段,但卻是個老黃歷的事兒了。

 早在92年,經濟體制改革剛剛確定下來的那會兒,工商聯裡面就有成立民營銀行為會員單位提供貸款,為貸款難的民營企業發展提供資金便利的提議。

 但是在此之前的幾十年裡,民營銀行這個東西,跟國家體制就有衝突。所以在九三年,工商聯把籌備銀行的提案提交上去之後,這事兒經過反反覆複的磋商打磨,一直到了九五年兩年時間,都沒有一點兒的進度。

 後來還是時任工商聯竹席的xxx,給當時剛到國院的朱副總寫了封信,陳述了現在民營企業所面臨的實際困難,以及強烈期望政府能夠放開民營銀行政策的請求。

 朱總是學院出身,在滬市多年,花旗匯豐這種國際性銀行接觸的多了,對於民營銀行不陌生。本身又是個敢闖,敢打破陳規的這麽一個領導。在收到信之後沒多久就給了回復,並建議人民銀行等主管部門在不違背經濟原則,保證經濟秩序不亂的前提下,適當放寬政策。

 有了這個回復,才有了劉勇好等工商聯的第一批股東,搞了個籌備辦公室。

 五十個億的說法,水分有沒有?

 確實有。

 但是劉勇好沒誇張的一點是,現在籌備辦確實缺錢。

 工商聯之前往上交提議,是受到了絕大部分會員單位鼎力支持的。

 當時的情況是,幾乎所有的企業單位都期望,聯合會能夠成立這麽個銀行,方便日後自身企業發展需要資金時候搞貸款。

 而按照當初幾次會議的決議,成立銀行的錢,也由支持提議的百多家單位共同出資。

 但是老話說得好啊,多個龍王多分旱。

 什麽事兒吧,他要是一小波人堅持不懈的乾,沒準兒還能成。但是大家夥都說乾,臨了臨了你指著他,他指著你,各自踹起了心思,大體事兒是成不了的。

 這道理放在銀行這,就成了現在的局面。

 原本說好拿錢的,一到拿錢入股的真章,全都滅火了。

 有的說是資金周轉遇到了問題,有的說是效益不行,更有甚者直接說是現在手裡湊不出錢來,讓先把股份記著,等銀行籌辦起來之後資金再到帳。

 說一千道一萬,臨時缺錢的肯定是有,但是大部分的人,還是怕。

 怕什麽呢?

 怕風向。

 這幾年雖然政策是一年比一年好,但是計劃經濟體制持續了那麽多年,很多人小來小去做個買賣投個資成,但是幾百萬幾千萬的砸民營銀行這麽個新玩應兒,思維上一時半會兒的可轉不過來。

 逢橋先下馬,過渡莫爭先。

 可不是每個人都敢吃第一口螃蟹。

 就這麽的,到了真章用錢的時候,劉勇好和幾個牽頭人一統計、

 得......就五十多家確定出資,攏共加起來不到十個億。

 臉風險儲備金要求的十五個億都還差三分之一還多呢。

 泡泡糖補輪胎——呼不住啊!

 就算是政策再給放寬,也不可能拿這點兒錢就去辦銀行啊、

 跟李憲把前因後果叨叨了一遍,劉勇好坐正了身子。

 “李董,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你知道,依咱們國家這個形勢,成立一個民營銀行有多難。現在九十九拜都拜過來了,就差這最後一哆嗦。多好的機會,要是因為資金不夠丟了,它不甘心呐!今天我到李校長那兒,其實就是想著看看滬市有沒有對投資這第一家民營銀行有興趣的。也是趕巧,聽說你在,我想著新北這幾年發展的不錯......”

 李憲一咧嘴。

 劉勇好的意思他哪裡不明白。

 就算是個傻子現在也能看得出來對方邀請自己上賊船的意思了。

 不過劉勇好真想錯了,這年頭做買賣的哪特麽有余錢?

 不說別人就說新北。

 這些年錢沒少賺,更是沒少投。

 幾乎是有錢就投資有錢就投資。除了紙業,酒業這兩個燒錢大戶之外,現在食品公司和松江實業(製藥)分公司,物流分公司正處於擴張的時候,特別是藥業和物流兩塊。大量的設備,廠房加建,倉儲倉庫,車輛,燒錢燒的李憲都不忍心看報表。

 可是話又說回來,就算是集團這幾個項目不擴張,李憲打一開始也沒有存錢的打算。

 現在經濟發展速度就跟竄天猴似的,那是帶著哨音兒的往上去,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價格猛躥,人民幣貶值到銀行利率都破了十了,這個節骨眼兒上手裡邊兒留錢那是跟自己個過不去。

 只要保證集團總體的負債率維持在安全的領域內,靠著新北目前紙業,藥業,食品以及眼看著就要產生收益的物流這四個現金流比較充裕的業務,可以說還是比較穩的。

 所以新北集團現在要說沒錢,那是有的是錢。前三個季度總產值突破了二十五億,穩得一批。

 可要說有錢?

 帳上一下子拿出來多少,得看李憲能下多大決心抽血。忍受得了下邊幾個臂膀多少嘮叨多少怨言。往死了撐一撐,停止下個季度集團各分公司的非必要項目追加投資,搞出來一兩個億問題不大。

 再往多了擼,就有點兒傷身體了......

 可是辦銀行這事兒,他想不想?

 必須想!

 自己現在做的這些買賣是什麽模式?是付出生產資料,組建生產單元,然後將生產成果向市場流通賺錢。這裡邊兒是拐著彎的賺錢。

 可銀行是什麽盈利模式?

 存款和貸款利差,客戶和其他組織發生資金業務而產生的中間業務收入,手續費,政府拆借,衍生工具投資,甚至是上繳到人民銀行的準備金,都比普通居民的存款利率高一倍。

 那是錢生錢啊!

 這麽說吧。

 新北集團如虎一般坐鎮東北,向中原市場展開爪牙。

 但是這虎,是稚虎。

 李憲現在是身處市場江湖之中,這江湖現在一片盛世繁榮之下,透著競爭的刀光血雨。新北的業務中,藥業現在還沒有完全轉型到李憲規劃的路線上來,還是以保健品為主要業務。而紙業那邊,李憲肯定在2002年之前,這都是一個好產業。但是越往後,受到資源和環保的影響越大,可能日子不會特別好過。而物流和食品這兩塊,則是充分競爭產業。

 李憲自然有十二分的信心,能把自己所有的業務控制好。

 但是俗話說人無千日計,老至一場空。人有前後眼,富貴一千年。

 民營銀行這個行當,或許當下可能要苦上兩年,在李憲印象之中民生銀行成立之初經營的並不怎麽樣。但是隨著未來十幾年民營經濟的崛起,民間對貸款需求越來越高漲,成長起來那可就是個長期穩定的飯票。

 要是能在這兒分一杯羹,日後江湖上的飄搖,怕是飄搖不著自己個了。

 事業的保險絲啊簡直。

 想到這兒,李憲放下了手中的筷子,敲了敲桌子問道:“劉總,五十億這個說法太扯淡,你跟我透個實底兒。把銀行的架子拉起來,究竟差多少錢。”

 “人民銀行那邊的最低標準是三十個億。”劉勇好虎皮被揭破,也不尷尬,直接攤了底牌。

 “哦。”李憲點了點頭,“最少多少錢起投?”

 “這個、”聽到他這麽說,劉勇好不免有些失望,“剛才我說了,現在的情況放在這兒,就是資金缺口大。聯和會裡頭倒是沒有硬性的去規定最低標準......但是李董,這一兩百萬的......倒是實在不頂什麽用處啊。”

 李憲明白劉勇好意思。

 打發要飯花子的事兒甭做。

 得。

 李憲深深點了點頭,“那劉總,最多能投多少,佔多少股啊?”

 “哈、”劉勇好打了個哈哈,心想著這年輕人思維就是跳躍,瞧這麽說自己個心裡都沒個定數,專挑那牛角尖問,“李董,現在資金缺口二十多個億,你要是全拿出來,這大股東......”

 話說到一半兒,劉勇好嘴閉上了。

 因為他看著李憲的表情,似乎,好像,八成......不特麽像是開玩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