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宋好官人》第922章:修路
  想想看,這但凡是家中有點余錢的,誰肯認低人一等啊?哪怕是咬牙,都要修路,都要讓自己不輸旁人。

  甚至一些闊綽一點的,把整條路都包了下來。

  為啥?

  因為張正書出了一個蔫壞蔫壞的主意,誰出錢修路的,他還在路旁用水泥豎起一個小小的路牌,上面刻有修路者的名字。要是這條路沒名字,甚至你還有命名權!這下不得了了,要知道豎起碑文,那是流芳千古的美事,即便先前不動心的人,都動心了,甚至為了一段路都要爭得不可開交。

  汴梁城中的道路,紛紛被商賈、富紳、土豪給佔去了,就為了在路牌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張正書還得出動人來調節糾紛,甚至還主動給他們獻計:“這開封府到大名府的路,可沒人捐獻啊!你瞧瞧,這麽長一段路,抖出去多威風?還有啊,這到底是官道,官道上來往的都是大人物……”

  這話都沒說完呢,人家就一揮手:“嘿,錢算甚麽,我修個十裡的!說好了,路牌得大些……”

  張正書最大的優點,就是收錢辦事,絕不含糊。

  要是張正書自個修路,怕是掏個家底乾淨,都沒有多少人承他的情,反而會覺得這人是冤大頭。最多嘛,就是誇這路修得好,馬車走得平穩,人走得舒服罷了。這就是為什麽俗話說“修橋補路無屍骸,殺人放火金腰帶”了,這修橋補路的,誰知道是你修補的啊?

  要是你做點好事就留名,那只能說你這人不是真好人,是假好人。要是真好人,做好事怎就能留名呢?很強盜的邏輯對不對?可人家就是這麽想的,你是好人,我就合該佔你便宜。你修橋補路,我用了,不說謝,也不需要知道修橋補路的人是誰。說不定呐,還得啐兩聲:“呸,哪個缺德的家夥修的橋,這麽窄,萬一我掉下河裡怎辦呢?這路也是,都是坑窪,要是摔著了,修路的人不得賠錢才行?!”

  瞧見沒,就是這麽個心態。

  而且,是大部分的人心態,不是小部分人的心態。

  張正書卻愣是把這個給改了,隻用了一個“炫富”的噱頭,就把修路的事,變成了炫富、光榮、留名千古……反正啊,就是好事,別人都念著你的好。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不是,修路可以,但錢丟進水裡都能聽個響,萬一修路別人不待見不說,還天天罵你,那幹嘛還修路啊?

  這會不一樣,張正書的手段多著哩。

  你瞧這路牌,刻上去的,誰都抹不掉,做不了假,這樣揚名的大好事,富賈、鄉紳能拒絕嗎?肯定是無法拒絕的。而且,上面還寫明了這人捐錢多少,修了多長的路,這都是財力的象征啊!

  再加上張正書暗中派人去宣揚,這修路就是做好事,做好事自然是得神明庇佑的。宋人都很信鬼神,有了多種暗示,還能確立社會地位,這種好事豈能不趨之若鶩,蜂擁而上?

  就連張正書都沒想到,宋朝的有錢人居然這麽多。

  不到一個月,開封府到大名府的路,都有人捐了。甚至有人想捐錢修路,都趕不上趟了。沒辦法,張正書“不得已”開啟了從開封府到京兆府的修路工程,一下就得到了半程路程的捐贈錢銀。

  最讓張正書欣慰的是,修路最大的好處,是帶動了就業。

  開封府最多什麽?

  流民,而且是有力氣的流民。這些流民,大多是在三十多歲以上,身體還算健壯,但就是達不到禁軍的要求,所以沒有被強征入伍,只能在開封府周遭混飯吃的。最多的行當,是做挑夫。

  可做挑夫辛苦不說,賺的錢也不多,甚至可以說連溫飽都混不上,算是開封府最底層的人士了。這修路,別的不需要,就需要大量的人手搬搬抬抬,要是肯學的,還能參與攪拌水泥,鋪路……

  張正書向來優待工人,他收了商賈富紳那麽多錢,自然是要做點好事的。帶動就業,只不過順帶的事。雖然,這賣力氣的活張正書隻給一貫錢一個月,可即便是這樣,這些流民比做挑夫好得太多太多了。

  一時間,大宋的心臟——開封府好像後世大搞基建一樣,四處都是鋪路的人潮。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開封府的經濟不僅沒有因此拖垮,反而更上了一層樓。

  趙煦自然也知道了這件事,張正書鬧得太大,他想不知道也不行。這不,找了個時間,趙煦把張正書叫到了垂拱殿。“張卿,我們有三四個月沒見了罷?”

  張正書瞧著趙煦,這臉色可比之前好太多了,最起碼不像個癆病鬼。甚至,因為手底下的官員都認真負責了起來,趙煦的工作量銳減。這不,都養出肉感來了。“從三月份到如今六月底,足足三個多月了……”

   張正書的話,讓趙煦點了點頭:“是不是朕不找你來,你就不會進宮求見的?”

  “額……是。”

  張正書的實話實說,讓趙煦笑罵道:“你這人,倒是實誠!”

  “嗐,我這不是忙嘛……”張正書睜著眼睛說瞎話道,“這銀行,這‘天險之城’,這李縣,還有作坊,現在又多了一項修路,我是分身乏術啊。 官家,你哪裡見過有我這麽勤奮的臣子啊?”

  “是麽?剛剛彭元量說了,你來大內之前,還待在‘京華報社’的太師椅上閉目乘涼哩!”趙煦饒有興致地看著張正書,瞧他怎麽圓謊。

  張正書大言不慚地說道:“那是我每天晚上都忙得太深夜了,所以睡眠不足……”

  “那你為何已經有一個多月不曾回到李縣了?”

  趙煦冷然笑道,存了心想見張正書鬼扯的。

  “李縣……不是運轉得挺好嘛,政通人和的,連個刑事案件都沒有,我回去也是這樣,還不如把精力花在築城的事上……”張正書有點心虛了,他確實是偷懶了,而且是偷了好久的懶。

  “罷了,朕饒過你罷。”趙煦興致缺缺了,這小子太過憊賴,不過確實有才。李縣都這麽多人了,還能自行運轉而沒有任何紕漏,趙煦都研究過好多次了,發現是因為各項事情都落實到個人,所以張正書才能這麽悠哉遊哉的。再加上李縣百姓富裕,而且有禁軍把守,鬧不起事來,連案件都沒有多一件。這不,新建的縣衙,縣令的座椅上都開始積灰了。也正是受到啟發,趙煦才一改用人風格,現在也開始把事情落實到個人了。不消說,效率立馬提升一大截。

  ()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