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亮為什麽沒有大賞群臣?
因為孫亮和漢文帝的情況不一樣,吳國目前與當時漢朝的情況也不一樣,首先漢文帝是長君,漢文帝當皇帝的時候二十三歲,而孫亮是幼君,現在才十一歲。
自古幼君好掌控,很多朝代就是因為幼君即位導致皇權被權臣把持,國家不安,朝局動亂。
近在眼前的魏國就是如此,曹芳八歲即位,大權旁落曹爽,司馬懿之流。而吳國正史上,孫亮被孫綝廢黜後,迎立孫休為帝,孫休死後,其子年幼,托孤給丞相濮陽興,當時的情況是蜀國已經滅亡了,濮陽興等人認為年幼的皇帝不利於國家穩定,於是迎立年長些的孫皓為帝。可是他們想不到的是,他們的迎立的孫皓,是三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暴君。
年幼是孫亮最大的弱點。
還有當時漢文帝即位可沒有什麽顧命大臣,雖然周勃,陳平等人是劉邦留下的遺臣,在朝中功勞威望都比較高,但是從名義上來說大權是在皇帝手中的。而周勃和陳平沒有顧命大臣的頭銜,也就沒有直接乾預漢文帝施政的理由。
但漢文帝能順利掌權,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追隨劉邦的這些開國功臣們對漢朝還算比較忠心。
而吳國的情況則是,顧命大臣還剩兩個,滕胤與呂據,一文一武,且兩個人還是連襟,關系非同一般。
如果這兩人想要跟孫亮爭權,他們聯合大臣,以孫亮年幼為由,乾預朝政,理論上來說是行得通的,雖然幾率很小,但是孫亮不可不防。
歷史證明這兩人都是忠臣,但歷史也沒說諸葛恪是奸臣啊?忠臣就沒有想當權臣的思想了嗎?未必吧,人心隔肚皮啊。
所以孫亮必須得考慮周全,政治鬥爭可不是一件小事。
對於孫亮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這頂皇帝的帽子,現在諸葛恪和孫峻都死了,朝堂馬上面臨大洗牌,權利必須重新分配,如果孫亮一意孤行,照著自己的想法來操控朝局,且隻任用自己信任的人,那其他世家們會同意嗎?顯然不會,世家不甘心權利被分走會怎麽辦,必然聯合在一起與孫亮唱對台戲。
這不是孫亮想要看到的結果,因為世家在吳國已經根深蒂固,孫亮的所有政策都需要這些世家來執行,所以這些人不緊要打壓,還要拉攏。
怎麽拉攏才能讓孫亮利益最大化,這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
吳國政權分為三個派系,最強的是世家和宗親,其次是外來派,從二宮之爭之後,孫權對世家開始打壓排擠,外來派和宗親順勢掌握中央政權,世家們則掌握地方政權。
從孫權任命的五個顧命大臣就能看出,一個宗親,三個外派,一個江東寒門子弟,所以世家們現在一心想進入中央。
假如在朝廷之上,外來派推舉滕胤和呂據以輔政的名義掌權,孫亮該怎麽應對呢?
孫亮總不能親自據理力爭,說自己是天選之子,智比諸葛恪,文比管仲,武比白起吧。
孫亮想看到的情況是,大臣全都俯首跪拜,請求孫亮親政,然後孫亮裝比拒絕,群臣繼續請求,孫亮勉為其難的答應。
想要達成這樣的效果,就得有人支持。
世家們不是被打壓了嗎,在中央政權不是沒有話語權嘛,好,給你們話語權,給你們升官,但是條件只有一個,就是你們得支持我親政。
權利鬥爭向來血腥殘酷,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發生的,孫亮必須求穩。
所以賞賜群臣,必須區別對待,既要讓孫亮在其中獲得更多的利益,也不能讓大臣有什麽怨言,在賞權之前,孫亮必須跟世家們談妥才行。
翌日,孫亮並沒有立即召開大朝會,反而將大朝會的時間往後推了幾日。
在昨日的征戰和賞賜之後,凡是和諸葛恪和孫綝之流有關系的將領,盡數被孫亮罷免,換成了孫亮認為比較忠心的人。
現在孫亮已經基本控制了建業的軍隊,但孫亮沒有懈怠,準備要和世家談一談了。
“岑昏,進來。”端坐在禦書房之上的孫亮,衝著門外的岑昏喊道。
昨日因為岑昏救駕有功,升為黃門丞,算是從低級宦官升到了中高級宦官,有了服侍皇帝的資格。
而黃皖則出宮宣旨去了,今日就由岑昏暫時侍候孫亮。
“奴婢在,陛下,奴婢在呢。”岑昏知道,經過昨天自己的救駕的行為,自己已經進入了孫亮的眼簾,只要服侍好皇帝,那麽榮華富貴還不是信手拈來。
“代朕宣詔,去請朱異進宮。”孫亮面無表情的說道。
“諾。”岑昏領命,但岑昏並沒有走。
孫亮好奇,於是問:“你怎麽還不去。”
“回陛下,奴婢第一次服侍陛下,以前從來沒有機會來到禦書房,奴婢知道禦書房這個名字乃是陛下親自取名,但奴婢覺得禦書房這三個字,配不上陛下的身份。”岑昏說完也怕孫亮發怒,於是俯首跪拜等候孫亮答話。
岑昏是讀過書的,有些文化見解,岑昏知道想讓皇帝重用自己,必須讓皇帝看到自己與眾不同之處,而一般宮中的內侍都是文盲,沒啥文化。今日看到禦書房三個字,岑昏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岑昏為什麽敢說,因為岑昏有一個更好的名字,岑昏相信孫亮聽完之後,肯定會采納,所以才敢說的。
孫亮略微愣了一會,看著眼前的這個岑昏,這可是吳國歷史有名的奸臣,孫亮的本意的是這種人直接殺了就好了,可岑昏卻因救駕有功,孫亮無從下手,還且還不得不賞。
可當孫亮真正冷靜下來之後,發現岑昏是可以利用的。
歷朝歷代製衡士族們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培養宦官和外戚勢力。可這種方法是把雙刃劍,遇到明君,則有效的打壓世家士族,讓皇權至高無上,若是遇到昏君則能把持朝局,危害國家,更有甚者國滅君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