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爹孫仲謀》第139章:攘外必先安內
吳國,太初宮,北辰殿。

第二天,還沒等孫亮傳喚,九卿大臣們就已經等候在皇宮外了,戰事將起,大家也都不敢耽誤。

孫亮先來到了北辰殿,然後命黃皖傳喚各位大臣進殿,大臣依次向孫亮行禮後,就坐在了自己的席座之上。

孫亮掃了一眼殿中的大臣,發現朝臣的臉色,明顯不如昨天有精神,甚至有些人還出現了黑眼圈。

看來大家昨天都沒睡好啊。

發生了這樣的事,是誰都不會睡好。

孫亮昨天晚上也沉思到了半夜才睡。

“黃皖啊,先給愛卿們上點茶水,醒醒神。”孫亮看到這種情況向黃皖吩咐道。

“謝陛下。”大臣異口同聲的回道。

昨天晚上,孫亮思來想去,覺得還是以攘外必先安內為此次征伐的主要方針。

原因就是孫亮認為李豐一定會叛亂。

魏國的李豐叛亂和毌丘儉謀反不同,毌丘儉是因為司馬師廢了魏帝曹芳才謀反的。而李豐則是和夏侯玄關系比較好,加之看不慣司馬師,才會有謀反的想法。

現在魏國三路伐吳,洛陽必然空虛,司馬師的心腹也大都被委派到各路大軍擔任監軍,可以說李豐成功謀反的機會,比之前的幾率更大了。

現在還沒有傳來李豐謀反的消息,可能是因為李豐在等待洛陽的大軍盡數出城。

孫亮想通了此種要害關系,不在像之前那麽茫然了,與殿中大臣的疲憊相比,孫亮雖然昨日也沒怎麽睡,但明顯精神頭要好過他們。

過了一小會,黃皖等內侍們端著茶水依次擺放到了諸位大臣的面前,等他們擺好了,孫亮便說道:“諸位愛卿都是朕的肱骨之臣,先喝點茶解解乏。”

殿中眾臣再次拱手稱謝。

大臣正在喝水之際,孫亮再次開口道:“荊州之事,朕已經想通了,魏國三路攻伐無非就是想趁吳國內亂之際竊取荊州,

假如,吳國沒有內亂,魏國自然也不會興兵來攻,整個事件的本質還是因為五溪蠻作亂之事,只要朕以雷霆之威,頃刻平定五溪蠻,那麽魏國也只有止戈罷兵一種選擇。”

孫亮剛一說完,就聽見張儼突然“咳”了一聲,也不知道是因為喝的太急嗆到了,還是因為孫亮的話令他不適應。

反正結果就是孫亮把視線瞬間移到了張儼身上,張儼也抬眼看了看孫亮,然後道:“陛下,臣不敢苟同陛下所言,五溪蠻並不是當務之急,魏賊才是吳國的大敵,只要派遣大軍令魏賊不敢前進一步,時間拖久,魏賊必撤。魏賊一撤,五溪蠻就只能束手待斃了。”

陸抗聽完,放下手中的茶具,準備再次反駁張儼,孫亮看到了陸抗的行為,擺了擺手示意陸抗不要說話,然後道:

“朕也知此中利弊,顧江陵則武陵有失,平武陵則江陵有危,此中取舍,甚是難為,可攘外必先安內,昔日袁紹與曹操戰於官渡,而劉備竊取徐州,

若劉備與袁紹夾擊曹操,曹操必敗無疑,曹操料定袁紹優柔寡斷,不能及時做出決定,便率軍急速剿滅劉備,奪回徐州,

而袁紹果如曹操料定的那樣,直到徐州被曹操平定,袁紹也沒有派出一兵一卒,今日江陵之圍,又何曾不像曹操的徐州之危呢?”

張儼聽後緊皺眉頭,暗自搖了搖頭,道:“陛下,袁紹優柔寡斷,可司馬師雄才大略,必然不會像袁紹那樣為之,若大軍盡數平叛,司馬師肯定率大軍日夜強攻江陵,一旦江陵有失,即使平定了內亂,荊州也不複歸吳了。”

江陵就是荊南四郡的屏障,江陵有失,

荊州四郡旦夕可定。“雖然司馬師善於謀斷,可司馬師畢竟不是袁紹,袁紹乃河北之主,一言九鼎,可定人之生死,而司馬師不過就是篡權亂政之輩,沒有袁紹那樣穩固的根基,

所以司馬師在決定任何事之前,都會考慮內部的穩定問題,而魏國畢竟是曹氏之國,不是司馬氏之國,

朕斷定若是司馬師的大軍傾巢而出,後方必定不穩,肯定有人會跟司馬師爭權,而那時,司馬師只能退兵。”孫亮說了這麽多,覺得有些渴了,猛喝了幾口茶水,又繼續說道:

“故,朕認為,雖然魏國舉國來伐,可根基不穩,司馬師內困外疲之下,肯定會回軍穩定局勢,所以魏國之兵根本不足為慮,甚至朕猜測一月之內,魏國必會無功而返。”

說完,孫亮自信的眼神,逐一掃過殿中的大臣。

也許根本就沒有王霸之氣一說,很明顯,從大臣的臉色上,孫亮沒有看到被說服應有的神情。

甚至在大臣眼中,孫亮的言論是那麽的荒誕不羈,起碼滕胤滿臉就是這樣的表情,滕胤滿是的驚疑的放下手中的茶具,然後道:“陛下,軍國大事,不可兒戲啊,司馬氏父子二人在魏國朝中頗有威信,自曹爽被誅後,魏廷之中,大都是司馬氏的黨羽,甚至連魏主曹芳都不得不依靠司馬師,

司馬師雖然行的是權臣之事,可行事作風未有僭越之事,故臣認為,把軍國大事寄托於敵國的內亂,實在是太過兒戲了,望陛下三思。”

是的,如果孫亮不是穿越者,有人這樣發言,孫亮也會認為這個人太過兒戲, 就像郭嘉曾言,孫策必死於三吳士族的暗殺一樣,根本沒有人信。

可事實結果就是孫策真的死於暗殺,有些時候生活就是這麽戲劇化。

滕胤的言論被諸多大臣附議,他們紛紛出列勸說孫亮,讓孫亮在荊州布防重兵,而陸抗等人則沒有提到孫亮的言論,直接按照自己謀劃提議先平定內亂。

雙方因為此事,又在殿中辯論了一會,孫亮心中已然定計,所以也不想聽他們在囉嗦了,果斷的下詔,讚同陸抗的提議,

命陸凱率軍三萬,督荊南軍事,陸抗等人輔之率軍平定五溪蠻之亂。

命呂據率軍一萬五援赴任廬江,丁奉率軍一萬五援赴廣陵。朱異率三吳之郡兵八千人趕赴蘄春郡為武昌之右部援軍。

命昭武將軍魯淑率武昌水軍兩萬佯攻襄陽,建威中郎將全翩領長沙太守督軍五千輔助陸凱平亂。

如此安排之下,建業城的守軍不足一千人,其中八百人還有護衛皇宮,只有二百人中守衛建業城,這個時候要真有人煽動暴亂擒殺孫亮,孫亮唯有逃跑一途。

明顯的陸凱的三萬大軍都是從建業調撥的,那麽整個淮北的防線兵力只有丁奉,呂據,朱異三部,不足四萬人。面對的將是魏國淮南和青,徐二州的十萬之眾。

荊州江陵的兵力也沒有增加,還是五萬多人,面對的則是王昶的近十萬之眾。

兵力對比之下,吳國明顯不佔優勢,這也是孫亮認定李豐一定會謀反的情況下,才敢這麽部署的。

當然,群臣的反對之聲一片接著一片,但是孫亮隻回了一句話:“看結果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