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王朝的開始,已經注定了它的結局。
也就是說,一個時代因為一個締造者而燦然新生,可是締造者的基因也深深地烙印在了這個時代之中,直到導致一個時代的滅亡。
比如,劉邦立漢重用外戚,而大漢王朝亡於外戚。
比如,趙匡胤重文抑武,悲催的宋朝也因武備羸弱而隕落。
再比如,李世民神武一世南征北戰,大唐由盛轉衰,恰恰正因疆域太廣防禦艱難而改製藩鎮所至。
輕鹽稅的利民政策,又使得政府想從鹽務贈加財稅之時,造就了無數的私鹽販子。
唐末亂世,也正是這樣一大批鹽販子把大唐徹底撕裂。
吳寧不懂歷史,可是對於這個華夏最燦爛的時代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了解的。
......
可禍根已經埋下,必然走到衰亡!
可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至少吳寧覺得,大唐並非無藥可救。恰恰相反,以當下的疆域、社會構成、權利結構、國際地位,還有民族向心力,只要找準契機,大唐完全可以走向另一個全新的結局。
而現在,有一個機會擺在吳寧前,一個也許可以扭轉歷史的機會。
他應不應該抓住?應不應該搏上一搏?
不為自己,隻為一個時代,為心底那個一直渴望的聲音。
搏一把,送命也特麽值了!
......
“九郎要寫什麽?”
太平心跳的利害,因為吳寧此時的氣勢完全變了,眼神之中似有一股狂躁之氣讓她有點害怕。
好言相勸:“你莫要衝動。”
“......”吳寧一陣無言。
衝動嗎?衝動。
一但武老太太也是一個不顧民苦,隻想做皇帝的功利之人,那吳寧身世再加上現在要寫的東西,足夠他死一萬回了。
可是,兩世為人,衝動一回又有何妨?
......
“聖武神功天后陛下敬啟!”
吳寧鄭重落筆。
“草民,房州吳氏,寧也,幸昌平盛世、蒙恩苟安。”
“少不更事,未解詩書,唯數術一學略啟心得。然,不知孔孟而何以知理,不曉禮法而何以正身?”
“況,堂前燕坐,高謀遠論,非寧所志也。聖後隆寵實不敢受,罪矣。”
“草民惶恐,萬死誠辭,望聖後體恤。”
“國朝綱政寧力有不歹。然,聖後抬愛不敢不為,傾獻一策,以盡孝心。”
在這裡,吳寧用了一個“孝心”字,而非“忠心”,想必武則天若真的知道吳寧的身世,也會有所感觸吧。
下面,則是吳寧獻的那一策,只不過,有點長。
太平公主本來是站在旁邊看著他寫,可是,從早上站到中午,吳寧還沒寫完,公主殿下有點受不住了,回房歇了一回兒。
等過了一個多時辰,太平再回到吳寧屋前一看,他還在寫。
太平不好進去打擾了,結果到了晚飯,吳寧還沒停。
入夜,還在寫......
等第二天早上,公主殿下睡醒了,吃過了早飯,過去一看,還在寫!!!!
太平公主不淡定了,這寫的什麽啊?估計放眼大唐,開國一甲子也沒這麽長的奏表了吧?
......
呵呵,放眼大唐?
特麽放眼華夏數千年的王朝史,也沒吳寧這表奏折長。
後來的那些什麽萬言書啊,長奏之類的,在吳寧這一奏表面前,估計連零頭都算不上,
這貨整整寫了三天三夜,用麻紙七百一十九張,共十三萬六千八百二十字,後世管這篇改變了大唐命運的奏本叫《唐策:醒世方》。
等到傳旨太監再次來到吳家小院,準備把吳寧接入京城的時候,人沒接著,倒接過一口大箱子。
老太監都看傻了,什麽情況?
可是,吳寧不走,他也沒辦法,隻得帶著一口箱子回京。
心下還在祈禱,但願不要觸怒聖後,要了你小子的命。
而一到東都洛陽,老太監把箱子搬到武則面前,武老太太也是一驚。
“他不來?”
“回稟聖後,吳寧辭不受恩,隻讓奴婢帶回這口箱子,說是與聖後的回奏。”
“......”
武則天笑了,“既然不來,又送什麽回奏?”
“打開吧!”
太監聞旨,應諾開箱,只見裡面滿滿一箱都是紙。
老太監一個人根本抱不過來,隻得撿上面幾張遞給武則天。
武老太太懶洋洋地接過,翻開一看:
少不更事,未解詩書,唯數術一學略啟心得?
......
不知孔孟而何以知理,不曉禮法......
......
草民惶恐,萬死誠辭,望聖後體恤。
看到這裡,武則天笑了,“果然是個聰明的孩子!”
可是再往下一看:
傾獻一策,以盡孝心......
老太太又是一怔,他居然猜到了?
正了正身子,再往下看。
唐者,以武立國,以威傲世,雄居四海,君臨五嶽。
第一句就讓武則天眉頭一皺,這完全就是居高臨下,全然不是為臣為民所應該有的口氣。
再往下來,武則天的神情更是越來越陰沉。
因為下面,吳寧站在一個當權者的角度,一個居高臨下的視角,把大唐從裡到外,從軍到政,從利到弊,徹徹底底地剖析了一遍。
眼光之長遠,思考之深刻,連武則天這個大唐幾十年來真正的掌權者都自歎不如,這也徹底觸動了武則天內心深處的殺機。
真是不知死活啊!
武老太太暗自咬牙,“誰給你這麽大的膽子!?”
若是以往,武老太太會二話不說,直接下旨擒殺吳寧。
可是這一回,武則天覺得,得先一會兒。
因為,吳寧真的說到點子上了。
特別是當中一段對當下朝庭財稅的分析,簡直是入木三分,讓武老太太連眼神都挪不開。
只見吳寧在奏本上寫到:
當下唐之稅賦,年入三千萬貫盈。
細數門類:
租庸調錢,十之有半(50%左右)
戶稅:十之半一(5%)
地稅:十之有一(10%)
資課:十之半一(5%)
各目使役錢:十之有一(10%)
官屬田:十之半一(5%)
租貸(政府高利):十之半一(5%)
以上各項已佔十之有九,余者諸如:稅草、腳錢、倉窯、加耗、籍帳、土貢、勾征、常平倉、鹽課、銅鐵十不足一。
這些數字名目, 武則天自然再熟悉不過。
只不過,讓老太太大為意外的是,吳寧用了一個她從來沒見過的形式,把這些數字展現了出來——
餅形對比圖表。
只見,大唐各項財稅都讓吳寧畫在一個圓裡面,每一項稅收,又以多寡佔比,把圓圈分成若乾扇區,一目了然。
簡直就是一目了然!
佔的最多的當然就是“租庸調”所代表的農稅,佔了五成,足足有半個圓。
而像鹽課、銅鐵、倉窯、加耗這些,在整個圓上只有幾乎分不清多少的一條細絲。
吳老九用一種前所未見的方式,讓武老太太第一次這麽直觀地看清了自己的這個國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