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超級武大闖水滸》第二百六十一章 洪信
那中年男子看見血葫蘆一般的武大,顫抖得更加厲害。

待看見武大看上去並不像是什麽賊人,好像更像是之前滅殺賊人的好漢時,心中這才稍定,高呼道:“壯士救我,壯士救我,我乃殿前太尉洪信,快快救我!。”

洪信?

殿前太尉?

那豈不就是洪太尉,那個引出了一百單八將的洪太尉?

武大心中猶如驚雷一般,炸得通明。

洪太尉何許人也?

他是水滸傳中宋仁宗的殿前太尉,名叫洪信,出現在第一回合和第二回合開頭,然後就消失不見了,可謂神龍見首不見尾。

然而這個人物卻是十分重要,他是全書的楔子,正是他打開伏魔殿,掘開鎮壓魔君的青石板,才放出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引出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梁山聚義。

其實,這廝是有著命運的安排,也是有著隱喻的!

武大記得後世的時候曾經研究過水滸,其中有一個主流的意見,認為洪太尉的身上背負著三種隱喻,每一種都讓人不禁怎舌,若是施耐庵在現代的話,那肯定是特級作家啊,混網文界的話,那肯定是白金。

那麽,三種隱喻分別說是什麽呢?

第一,這洪太尉代表的是什麽人?

歷史上有沒有洪信其人,無可考證,但他受皇帝信任是肯定的,否則去江西信州龍虎山請張天師臨朝禳災之事,也不會交給他。

翻開水滸傳,除了宿太尉等少數官員是正面人物外,大多凶殘奸詐,尤以蔡京、高俅、童貫為代表,而洪太尉正是朝中奸臣的典型。

且看他去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張天師這一路上的表現:到達龍虎山時,他端著官員的架子,趾高氣揚地問監宮真人:“天師今在何處?”

在去往龍虎山頂時又畏難怕苦、心生怨氣。在遇到大蟲和雪花蛇襲擊時嚇得魂飛魄散。在遊山時不聽監宮真人勸說,並對眾人放下狠話:“你等不開與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們眾道士阻當宣詔,違別聖旨,不令我見天師的罪犯;後奏你等私設此殿,假稱鎖鎮魔王,扇惑軍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牒,刺配遠惡軍州受苦。”

最終執意打開鎮魔殿,放出108位魔君。

而在惹出禍事後他“在路上分付從人,教把走妖魔一節,休說與外人知道”,其實只是要瞞騙皇帝。

施耐庵筆下的洪太尉,是個狐假虎威、強詞奪理、欺上壓下、剛愎自用的奸臣形象,在後來描寫的蔡京、高俅、童貫幾個奸臣身上,都能看到他的影子。

隱喻二,這廝路上遇到的“吊睛白額大蟲”和“雪花大蛇”暗示著什麽?

洪太尉在上山的過程中,先是遇到一隻吊睛白額大蟲,“望著洪太尉,左盤右旋,咆哮了一回,托地望後山坡下跳了去。”後又遇到一條雪花大蛇,“朝著洪太尉盤做一堆,兩隻眼迸出金光,張開巨口,吐出舌頭,噴那毒氣在洪太尉臉上。驚得太尉三魂蕩蕩,七魄悠悠。那蛇看了洪太尉一回,望山下一溜,卻早不見了。”

不管是虎還是蛇,雖然嚇著了洪太尉,但都沒有害他的意思,而是自行退卻,放了洪太尉一條生路。

施耐庵為什麽這樣寫?其實是對後事有所交待。

從第77回合到第80回合,寫了童貫和高俅先後兩次征討水泊梁山,都被梁山英雄打敗,但都被宋江放了回去。“吊睛白額大蟲”是老虎的別稱,而在民間看來“蛇”有“小龍”之謂,“吊睛白額大蟲”和“雪花大蛇”暗寓水泊梁山臥虎藏龍,非朝廷奸臣所能剿滅。

隱喻三:“遇洪而開”和“見信而寂”的架構作用

洪太尉憑著權勢打開伏魔殿後,

發現殿中央立著一塊石碑,石碑後面鑿著“遇洪而開”四個大字,洪太尉以此為借口,強逼眾人掘開了青石板,終於惹出天大禍事。這裡施耐庵設計得十分巧妙,他借洪太尉之手放出108位魔君,其實是表明:天下本太平,都是一幫奸臣無事生非,惹出禍端,致使國無寧日。

可是人們不禁要問,洪太尉放出的108個魔君,亦即以宋江、盧俊義為首的108位梁山好漢,乾的是替天行道之事,並未為害一方,反而接受朝廷招安,剿滅了田虎、王慶和方臘,替大宋皇帝消除了心頭大患,禍從何來?

其實作者在書中交待得很清楚:照那碑碣上時,前面都是龍章鳳篆,天書符籙,人皆不識。

照那碑後時,卻有四個真字大書,鑿著“遇洪而開”。卻不是一來天罡星合當出世, 二來宋朝必顯忠良,三來湊巧遇著洪信。豈不是天數!

也就是說,這108個魔君,都是忠良之輩(對朝廷的忠良哈,並不是人品),他們不會推翻朝廷,反而會為朝廷效力,但也暗示了他們由洪信放出來,日後也會被奸臣利用,來為朝廷消災除害。

在水滸第90回合時,長老說罷,喚過智深近前道:“吾弟子,此去與汝前程永別,正果將臨。

也與汝四句偈去,收取終身受用。”

偈曰: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水滸第119回合,當魯智深在禪房裡睡至半夜,忽聞得錢塘江上潮信之聲,霎時悟出了智真長老對他說的“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的真義,當夜從容坐化。

首回合的“遇洪而開”,此“洪”指洪信無疑,第90回合、第119回合的“見信而寂”,此“信”又何嘗不暗指洪信,只不過彼時的洪信已化作錢塘江之潮信。

潮者,奔湧澎湃之水,與“洪”又有何差別?

從“遇洪而開”到“見信而寂”,《水滸傳》架構呼之而出:即以洪信赴江西信州龍虎山詔宣張天師禳災為楔子,放出108個魔君(實為梁山108位好漢),為朝廷蕩平天下,隨後這些好漢又像錢塘江潮信一般退去,一切歸於沉寂。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隻留下一段水泊梁山的傳說。

所以說,這洪信應該是個大有氣運的人,或者說是背負了特殊使命之人。

武大連忙用起望氣術看了過去,只見洪信的頭上駁雜一片,似有青紅之氣,又仿佛有灰黑之色,縈繞回旋,分辨不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