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足壇經紀人》第200章 克洛普的壓迫之道(上)
這個轉會期是布魯斯較為清閑的一個轉會期,雖然轉會窗口已經開啟,但是布魯斯現在仍還沒有接到什麽報價,這個夏天他完成的唯一一筆轉會就是薩內轉會到拜仁慕尼黑。

所以現在的布魯斯幾乎等於一個半休假的狀態。

多特蒙德和拜仁慕尼黑一樣早早的就開始了新一輪的季前訓練工作,多特蒙德和沃爾夫斯堡一樣,選擇了離德國較近的奧地利。

很多德國球隊有時候都會把備戰基地放在奧地利,其原因是因為奧地利的氣候宜人,而且設施完善,是不錯的集訓地點,而且由於歷史原因,奧地利和德國無論是飲食上還是文化上都十分的接近和相似,所以很多德國球員也能適應那裡的環境。

新賽季克洛普仍然決定執行他的高位壓迫快速反擊戰術,這一方面是克洛普的戰術風格,一方面也是因為現如今多特蒙德的後腰配置很難像拜仁慕尼黑那樣玩傳控足球,碰上弱隊還好說一點,要是和瓜迪奧拉玩傳控大概很大幾率會輸。

所以這套快速反擊前場高位壓迫才是最適合多特蒙德的,從導演“伯爾尼奇跡”的赫爾貝格到傳承“金色70年代”的舍恩,從一舉奪魁“意大利之夏”的貝肯鮑爾到譜寫“希臘神話”的雷哈格爾,再從締造“拜仁王朝”的拉特克到“一仆二主分取歐冠”的希斯菲爾德,再到今日的海因克斯和勒夫等人,德國足球的精髓始終貫穿體現在這些德國名帥身上——注重整體,簡潔有力。

通過積極跑動和整體推進控制場上局面,不激進,不冒失,用合理的攻勢覓得先機,用井然有序的防守與對手周旋,教練戰術意圖布置嚴謹,球員戰術紀律執行力高超,堅韌不拔的德國人踢出了如貝多芬交響樂一樣,長盛不衰的進行式足球。

時鍾撥轉到今日,與那些“日耳曼戰車”的精細零件分庭抗禮,與那些橫貫在德國足球歷史長河中的璀璨明星爭輝鬥豔,誕生了一位繼承了傳統德意志精神,卻又足夠標新立異的“異教徒”。

他英勇果敢,他激情四射,他可以像“戰術大師”一樣在這個傳控盛行的年代振臂呐喊,也可以像“rock star”一樣鼓舞球員並成為球員的精神圖騰,他已經把這陣“德式搖滾風”刮到了英倫半島,用他的“壓迫足球”對這個紳士又守舊的國度進行風格上的革新與融合,他就是現任多特蒙德的主帥克洛普。

一名不折不扣的重金屬教練,克洛普是有一些東西的,雖然女球員時期的他在美因茨度過,初期出任前鋒的位置,而後期則是成為了一名後衛。

在采訪中克洛普也調侃自己道:“我是一個三流身體卻有幸擁有者一流意識的球員,所以結合為一個二流球員勉強混口飯吃。”

這個擁有一流意識的球員掛靴後成為了美因茨主帥,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教練生涯。

在這個期間,克洛普帶領美因茨經歷了一次升級,一次降級,毫無疑問的是,克洛普在這個過程中積累到了足夠的經驗。

更多時候克洛普和他的球隊是掙扎在險些升級卻最終擦身而過的邊緣,三次微弱的劣勢,三次都不甘心的倒在了終點前,當克洛普再回首的時候,已度過了如白駒過隙的八年時光。

心力交瘁的克洛普終於轉身離去,他離開了深愛的美因茨,奔赴到了更為廣闊的天空,離去的當天,美因茨兩萬球迷為他告別,感謝的掌聲與不舍的淚水糅雜交錯,不絕於耳。

不過在美因茨長達八年的升級降級的沉浮中,克洛普反覆徘徊在功虧一簣和重新振奮、如願以償再功虧一簣的循環中,

這樣的環境也也塑造出了克洛普強大且積極樂觀的心理,能夠瘋狂的迎接成功,平靜的迎接失敗,這才是克洛普的人生態度。然而克洛普的戰術究竟是師出何手?其實,克洛普是向薩基學來的。

薩基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球、對手、隊友、空間”四點坐標系為基礎,改變了抑製空間的方式,引起了足壇變革。展開來概述,薩基將球場廣闊的空間劃分為一片一片狹小的局部區域,變之前的一對一防守為局部區域內多人聯合的協同防守,三線距離急劇壓縮隨之帶來了補防距離的減少,並把壓縮空間為核心宗旨下的就地反搶、上提防線輔助反搶的造越位戰術拔高到了一個受眾人爭相模仿的高度,這些薩基思想中的精髓,都與克洛普日後在多特蒙德刮起的青春風暴不謀而合。

為什麽費基爾在短短半個賽季就可以一躍成為多特蒙德的主力球員,因為他身上有著克洛普最為希望看到的東西,那就是不遺余力的前場逼搶和快速反擊所能帶來的持球推進。

雖然克洛普並沒有在薩基手下當助教的經歷,但是時任美因茨主帥的弗蘭克,卻深受薩基思想影響,弗蘭克在美因茨先後執教三個半賽季,期間反覆鑽研和學習薩基在米蘭的比賽錄像。

不僅如此,弗蘭克還將薩基的訓練方法照搬到美因茨,讓球員在無球情況下演練陣型保持三線距離,並將區域防守、強調控球以及四後衛取代自由人等最新潮流融入到了美因茨隊中。克洛普就在弗蘭克的耳濡目染下,融會貫通了薩基思想的精髓,完成了“壓迫足球”的思想啟蒙。

在多特蒙德的首個賽季,克洛普審時度勢的放棄了上個賽季證明完全失敗的菱形站位,而是以沙欣為攻防核心,以之前的菱形442變陣為平行442,克洛普的高位壓迫體系也隨之成行,這個高位體系的大致概括如下。

巴爾德斯和齊丹兩名前鋒在前不停地騷擾對手組成第一道防線,旨在破壞對手的出球質量,中場四人庫巴、本德、沙欣、大十字從右至左依次一字排開組成第二道防線。

當皮球流轉至邊路時,相應側的邊前衛前壓支援,與就近側的前鋒一起對持球者施加壓力,經過兩層嚴密防線的削弱後,筋疲力竭的對手往往已成強弩之末,本德和沙欣在中圈附近開始對球權進行收割。

而一旦上述兩條防線逼搶不利,便盡量引導對手推進至中圈之後的靠邊區域,此時克洛普會要求邊後及時前壓一同配合邊前衛的逼搶,擴張防守面積維持好高位逼搶圈,貫徹好從前至後永不停歇的高壓態勢,此時邊衛上提防守的身後空當。

一靠本德不遺余力的奔跑來覆蓋,二靠胡梅爾斯對這個區域的二次保護,當對手中後場的地面推進被多特嚴密的高位壓迫封死,起高球便成為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此時的胡梅爾斯和蘇博蒂奇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爭頂優勢,清理掉這些漏網之魚,如此層層相扣,如此一環套一環,一條從前場開始高度覆蓋,到後場為止,編織出一張縝密大網。

不過在防守體系日漸完善後,想要拿下沙拉盤,顯然克洛普還是有一段路要走的,那就是擺在克洛普面前一個新的問題,高位逼搶拿下球權後,如果才能保證反擊質量?

經過不斷的實驗,克洛普給出了他的答案, 之前的442變陣4231,扯下一名前鋒為專職前腰,這也是現在費基爾的主流打法。

上個賽季的冬窗,克洛普和多特蒙德的轉會部門商量過後引進了香川真司和費基爾,雖然賽季後期費基爾一度成為了球隊的主力,但是香川真司的回歸也給了克洛普不少的選擇。

香川真司雖然身體孱弱,腳下技術也不怎麽華麗,但是這名日本的中場大腦卻善於動腦而且大局觀十分出色,以靈巧性和合理性在德甲普遍高大防守群中來去自如,而且經常能在中路和兩個肋部以點帶面的製造混亂。

說白了,香川真司和費基爾一個適合前場逼搶持球推進,一個適則擅長拿球組織和在禁區前進行最後一擊前穩固球權。

如此,克洛普的戰術正式整合完畢,他的打法似乎也源於薩基”快速通過中場“的哲學,不和對手在中場過多的糾纏,快速奔跑和快速出球,在丟球後就地逼搶,得球後快速反擊,這才是克洛普的反擊之道。

於是,在克洛普的手下,無論是沙欣庫巴,還是香川和費基爾,亦或是之前頂在最前面的萊萬多夫斯基,甚至是邊後衛的皮什切克和施梅爾策,每個人都能斷球後快哦蘇推進,每個人都能策應出一個完整的共識。

每個人都有著良好的奔跑後插上意識以配合另外一個人的策應,而不是齊達內或小羅那種凌駕於體系之上的絕對主角意識,不得不說克洛普的球隊在延續薩基思想的同時,很好的附和了當代足球發展的趨勢,博古通今的集百家之所長者,不成功都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