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華娛之星世紀》第155章 反響
第二天上午,喬含章在辦公室裡翻看著當天的報紙。

 不出意料,各家媒體的娛樂頭版頭條都是有關《格鬥少年,苑得》首周票房成績的報道。

 “8月1日,喬含章導演的電影處女作《格鬥少年,苑得》在國內全面上映。根據國內幾大院線給出的數據統計,該片首周末的排片率高達47.9%。”

 “非*典之後的電影市場反彈勢頭、上映前的長時間宣傳、戛納電影節獲獎電影的質量保證以及院線大規模排片等因素,都促成了該片票房的爆發。”

 “據本報消息,《格鬥少年,苑得》的首周末票房已達到1800萬。”

 “業內人士預測該片最終票房將會達到五千萬,在2003年度已上映的電影中排名第一。”《帝都青年報》報道。

 “由陳保國、張沫等人主演的劇情片《格鬥少年,苑得》口碑與票房齊飛。”

 “首周末票房已達1800萬,跌破一眾業內人士的眼鏡,黑馬成色十足……”魔都《文匯報》報道。

 “《格鬥少年,苑得》接棒《偷心》繼續稱雄大陸票房榜。”

 “由榮仔客串的電影《格鬥少年,苑得》在內地上映前三天,票房累計超過1800萬,榮仔巨星風范盡顯。…這部以本港為故事背景的電影有望成為內地年度票房冠軍。”

 不用說這也肯定是港島媒體的報道。

 《格鬥少年,苑得》首周周末三天的票房累計達到1800萬。

 這個票房成績大大超出了各家媒體之前的預估。

 根據相關機構對《格鬥少年,苑得》做出的評估:電影的整體質量很高;劇情也很有趣味性,但並不是典型的喜劇電影;小成本的投資也限制了電影的格局等等。

 演員陣容中,陳保國、顏丹辰、霍思妍倒是在電視劇領域人氣很高,但是在電影市場上還沒有證明過票房號召力。

 唯一一個在電影票房上證明過自己的還是參與客串的張國嶸。

 再加上喬含章是由電視劇導演轉為電影導演,這部作品是他的電影處女作,同樣是一個沒有經過市場驗證的新人。

 就算是有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的加成,三千萬左右的總票房已經是他們認為的票房極限。

 在媒體的想法裡,這個成績已經能排進年度前十,算是夠看得起喬含章了。

 至於喬含章在首映儀式采訪中的說出的“4000萬”豪言是被他們當做笑話來聽。

 2003年以前的國產電影裡面,除了三大導演之外,就剩下有官方支持的主旋律電影曾經取得過這個票房成績。

 作為一個電影節小字輩,喬含章的《格鬥少年,苑得》顯然不被他們看好。

 等到首周末票房一出來,1800萬的票房成績簡直是驚爆了業內眾多專業人士的眼球。

 雖然記者、影評人對於《格鬥少年,苑得》的評價很好,認為這是一部十分不錯的作品。

 但是並沒有哪家媒體覺得這部電影的票房會大爆。

 根據國內票房的走勢規律來看,首周末票房佔總票房比例平均值一般是接近三分之一。

 按這個比例計算,《格鬥少年,苑得》的最終票房可能會超過五千萬。

 就算是強如《黑客帝國2》,國內總票房也就是四千多萬。

 五千萬以上,《格鬥少年,苑得》說不定還能競爭一下2003年度票房冠軍。

 這個票房成績一出來之後,星漢燦爛公司公司宣發部門的工作人員都是士氣大增。

 一部五千萬票房的電影足以使星漢燦爛公司再上一層樓。

 華儀兄弟不就是在馮鋼炮的幾部商業電影票房大賣之後,才後來居上成為圈內數的著的娛樂公司。

 在這樣的形勢下,星漢燦爛公司追加了200萬的宣傳費用,趁熱打鐵用以後面幾周的電影宣傳。

 加上之前一個月用出去的300萬,電影的宣傳費用達到了500萬,這個宣傳費用雖然比不上《英雄》上千萬的投入,但在這幾年的國產電影裡也相當可觀了。

 除了安排主創團隊繼續參加媒體采訪、電視節目之外,還組織了一支水軍在各大論壇上進行病毒式營銷。

 喬含章、張沫、顏丹辰、霍思妍這幾個主創團隊裡的年輕人或是一同參加電視節目,或是分別接受報紙和專業雜志的采訪。

 電影上映後的一周時間,四個人總計參加了六個節目的錄製,接受了十五家媒體的專訪。

 中間還乘飛機跑了魔都、羊城等幾個票房重鎮參與和影迷一起的觀影活動。

 饒是他們幾個人都是二十來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可是加上之前一個月的宣傳工作之後也累得跟條狗一樣。

 用張沫的話來講,可算是感受到當紅演員到底是什麽滋味了。

 不過看這廝的樣子,顯然是有那麽點樂在其中的味道。

 對於演員來說,參與了票房大賣的作品算是給自己添上了一段好看的簡歷。

 有了這份資歷之後,在電影片酬或者是商品代言上都會有所提升。

 在《格鬥少年,苑得》的首周票房成績出爐之後,已經有不少電影劇本遞到了張沫的手中,而且給出的片酬比起之前至少漲了五倍。

 自從黨的十四大確立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後,中國開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

 社會風氣就慢慢變得一切向錢看,“向錢看,向厚賺”變成了不少人的座右銘。

 電影界的發展也不例外,電影人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從以前追求藝術轉變成現在的追求票房。

 導演在選擇演員的時候,也開始更多的考慮演員的票房號召力。

 李聯傑、劉天王、神仙發等港台明星成為了他們的首選,有些手筆大的導演還要找幾個日韓的明星打出國際大製作的名號。

 對比這些港台明星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電影片酬,張沫才十萬左右的身價就算是漲了五倍也是便宜得很。

 一些製作經費沒那麽充足的導演自然也很願意使用這個演技還不錯的當紅炸子雞。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