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祭明》第95章 沉澱
朱勉說完,便是蹭的一下走下龍椅,頭也不回的離開了金鑾殿。其余眾臣見此,也紛紛跟上。旋即,金鑾殿內,便是只剩下了三名使者。

 “皇上,這可如何是好?”

 瑞華宮中,內閣大臣,神色之上寫滿了焦急。三名使臣的話,都放了出來,如果大明國不答應他們的要求,那麽就會出兵攻伐。到時候,大明國將會面對著三面作戰的地步。

 三線作戰,就算是大明國國力十分強盛的時候,也不可能做到,更何況現如今大明國國內還陷於水深火熱之中。

 “朕,心意已決!”朱勉知道,現在不可能有更好的辦法去解決這件事,“三名使者的條件,朕全部答應!”

 “皇上……不可啊!”唐浩立刻從位置上走了出來,“一而再,再而三的答應,只會助長那些國家貪得無厭的欲望!”

 “皇上,臣寧可站著死,也不願跪著生!維普堂堂大明,將近三萬萬的子民,難道害怕那些螻蟻小國?”包義臉色嚴肅,一身的剛正骨氣,不由得散發而出,“泱泱大國,若是隻知退縮,恐怕將來也無出頭之日!”

 朱勉聞言,臉上不禁流露出笑容,點了點頭道:“難得眾位愛卿,竟是有如此的骨氣。但,此一時彼一時也!”

 “方才,唐浩所說三萬萬子民,那請你告訴朕,這三萬萬子民中有多少人願意為了朕,去參軍打仗?大明國又有多少財力,能夠支撐的起?更何況,眼下大明國又有多少百姓,是對朝廷沒有恨意的?”

 一連幾個問題出口,朱勉直問得眾人無話可對。是啊,大明國有三萬萬子民又能怎樣?可眼下,到處都是民變,這就意味著,這三萬萬子民中只有百分之一,乃至是千分之一的願意為朝廷賣命。

 換句話說,大明國實際上可控的人口,能夠募集兵力的人數,十分有限!

 “公孫慶國,你作為戶部尚書,應該明白,這國庫裡還有多少銀子吧?如果,現在國庫裡還能拿的出一千萬兩白銀,別說你們了,就是朕,也要教訓教訓這三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外藩國度!”

 一千萬兩白銀,那是大明國鼎盛時期的國庫存銀的三分之一。而現在大明國的國庫收入,一年還沒有一千萬的三分之一多。

 “至於最後一點,朕之所慮,先集中內治,然後再慢慢沉澱,花個三五年的時間,收攏民心,整頓天下。到時候,國力強盛,再出兵依次奪回失地,豈不快哉?”

 朱勉講出了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如今的局勢,這也是解救大明國的最佳方法。忍一時風平浪靜,待得一切就緒後,再一鼓作氣翻身!

 眾臣聽著這些話,皆是陷入了沉默。如今的大明國,確確實實沒有實力,和這些國家正面對抗。

 半個時辰後,瑞華宮中,方才繼續響起聲音:“臣等明白!謹遵皇上聖諭!”

 大明國需要的是沉澱,在這沉澱中,逐步逐步的恢復國力,其中所需要的時日,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夠完成的。在實行這一過程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穩定外部環境。朱勉正是想通了這些,才決定答應三名使者的要求。

 與徐家不同的是,朱勉要利用這短暫的和平時間,讓大明國重新崛起。

 回報三名使臣的詔書,自然是很快下達了。想當然的,一些臣子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而闖入瑞華宮,冒死勸諫。但經過朱勉一番勸說,也都明白了。不過,這也讓朱勉很欣慰,至少大明國的骨氣沒有消失。

 一時的受辱,不代表一輩子就得受辱。

 這是一種國恥,朱勉牢記在心,並以此來鞭策自己。其後不久,他便是讓人刻了一塊國恥碑,安放在金鑾殿大殿正門之前。

 國恥碑上,血色的“國恥”兩個字,足有兩三丈高低,刻在碑的正中央。這是碑的正面,朝著所有大臣進入金鑾殿的方向。此意,便是要提醒眾臣,不要忘記大明國曾經所受到的屈辱。

 而在國恥碑的後面,則是刻著國恥的內容,不光光有三方勢力索取領土的,還有過往徐家掌政時所遭受到的。

 這是大明國的恥辱!

 抬頭不見低頭見,就是這樣一種鞭策,朱勉才能夠讓所有大臣,牢記天下來之不易,天子守業的艱辛。

 時間恍惚,朱勉用了足足半年的時間,才將所有的弊政,整理清楚。並為此,優先免除了一部分戰爭稅,以安撫民心,平息民變。

 這只是沉澱的第一步,往後的日子,便是要對這種弊政,進行革新。

 然而,因為春季的那一場倒春寒,導致整個大明國的糧食產量,出現了大規模的下滑。以至於,到了秋季時光,大明國的百姓,竟是鬧起了饑荒。

 不得已,戶部拿出存銀,朱勉也拿出皇家私庫,最後派遣使者前往暹羅國買糧,以賑濟災民。

 遠水畢竟解決不了近渴,這是一場大規模的饑荒,波及范圍,覆蓋了大半個大明國。以至於,到了冬季來臨之時,路有餓殍的情況,屢見不鮮。

 甚至是在京城薊州,也出現了餓死人的現象。

 饑荒之後,便是瘟疫,多災多難的大明國,又是有著吏治不清的問題,很多地方再次爆發民變。盡管,這一次民變被鎮壓了下去,但最終大明國那僅存的一些強大軍隊,也被消耗殆盡了。

 瘟疫一直持續到弘光二年的春季,本應該在今年舉行的春闈,再一次被推遲,定在了弘光四年。

 弘光二年夏天,黃河泛濫,決堤之後,淹沒了沿岸數十個州郡,以至於百姓流離失所。夏末,長江沿岸潰壩,暴雨連天,再加上東南沿海,大風海嘯,朱勉簡直是一夜白了頭。直至秋初十月,這些天災才稍微停歇。

 然而,百姓艱苦,各地職官卻貪圖享樂,以至於益州、川羌、湘豫各地,再次爆發民變。這一次民變,遠比以往來的凶狠,兩三個月的時間, 就佔據了大明國大半土地。為此,朱勉將鎮守邊關的徐志良調了出來,方才鎮壓這一場民變。

 在徐志良與各地民變大軍作戰的時候,大金國卻趁機偷襲寧錦防線,佔據了寧遠、松江、錦州三府。自此,大明國長城以北,再也沒有任何的土地,而薊州城也直接暴露在了大金國的視野之下。好在,長城高深,大金國也沒有繼續攻伐大明國,朱勉方才松了一口氣。

 自此,國恥碑上,再次多了一條大明國的恥辱。

 弘光三年春天,徐志良平叛結束,一切也歸於正常,天災不再有。此時的朱勉,以及朝廷的眾多大臣,方才繼續研究著如何改革弊政,以消除過往政策帶給大明國的苦難。

 直至弘光四年祭天結束,這一項政策,方才拿了出來:精兵簡政!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