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祭明》第12章 廉俸難養,賑銀飽腹(1)
  巴爾拉宏力臉色極為難看的離開了金鑾殿,朝堂之上的眾臣見此,不禁搖了搖頭。他們心中明白,往後的日子裡,大明國與大金國之間,就要在盛京府這一塊土地上,展開大規模的廝殺了。東北邊境的局勢,恐怕要變得更加緊張了。

  下了朝之後,朱勉回歸重陽宮讀書,眾多大臣則是隨著四大輔臣,前往進奏院辦差去了。

  而與此同時,距離京城薊州兩千裡的河東省晉陽城,包義率領著刑部相關人員來到了晉王府。

  “包大人,別來無恙啊!”

  晉王朱桂,身穿蟒袍,一身的雍容富貴氣息,顯露在外。

  “奉旨查繳督賑帳目!”

  包義臉上看不出什麽表情,一隻手托著明黃色的聖旨,另一隻手則是按著腰間的官刀。

  “還請晉王配合!”

  朱桂見著這一番陣勢,又是看到包義身後的刑部官員,臉上有些不解:“所有的督賑帳目都記載在冊,包大人屋中請!但是,不知道皇上為什麽突然要查繳督賑情況?”

  他雖然接到朝廷上的消息,說是有關於晉州賑銀的事情,但並未多在意,此時聽著包義的言語,他的臉色之中不由得出現了一絲慘白。

   包義聽著朱桂後面的一句話,又是看著朱桂的臉色在變,心中便是有了個大概想法,這戶部賑銀的事情,和晉王是真的脫不了乾系。

   “在下前一陣子在晉州,遇到各郡百姓投訴,說你晉王貪汙賑銀,私造府邸;朝廷上又發來廷寄,說這戶部賑銀的事情,也可能和你這個晉王有關,所以王爺休怪本官對不起你了!來啊,給我進去!”

   包義是個雷厲風行的人物,他在河東省的這半個月可沒有閑著,明察暗訪了多地,對於這一件事情的謎底,心中已經有了大概判斷。如果晉王的督賑帳目上,關於晉州的賑銀數目出現偏差,那麽就意味著晉王必然貪汙了賑銀。

  或者換句話說,晉州帳冊上沒有記錄到戶部賑銀,而晉王的督賑帳冊上卻記了這麽一筆,顯而易見的就是晉王做了假帳。

   所有河東省的督賑帳目,一筆一筆的跟戶部提供的帳冊核對,著實是一件繁雜的事情。

  “主要查一查晉州的督賑帳目!”

  果真如同包義心中猜測的那般,督賑帳目中,確實記載了有一筆發往晉州的三萬兩戶部賑銀。但實際上,晉州的大小官員,未曾見到這筆銀兩。

   “帳冊作假!”

  包義這四個字一出口,晉王神色一愣,便是哭喪著臉:“包大人,你這說的哪裡話,帳目俱在,戶部賑銀全都發往了晉州啊!著實跟本王無關!”

  “這點小把戲,還用得著說嗎?戶部賑銀三萬兩,的確是發往了晉州,但那是以朝廷兵部名義發的,而後又是回收到了自己手上。”包義從隨從手中拿出一份帛書,扔給了晉王朱桂,“這是朝廷兵部的帳冊,去年兵部根本就沒有給晉州乃至是河東省發過一兩銀子,那你告訴本官,晉州帳冊上的兵部三萬兩從何而來?”

  大明國戶部發往各地的賑銀,並不是直接發往地方的,這其中需要有督賑官來統計,再進行發放。說白了,上頭的銀子要先發給朱桂,再由朱桂發到晉州去。這其中的帳冊,逐一對比,若是發現了不對,自然是能夠確定是誰貪汙了賑銀。

  但一般來說,朝廷也會從督賑官那裡核準賑銀數目,為了應對這種核準,貪汙賑銀的事情,自然要做一些假帳了。

如果下面的人敢上奏此事,那就往上面打一聲招呼,扣押下相關的奏章便是。  包義畢竟是刑部的官員,對於這些小伎倆,還是明白的。隻不過,晉王並沒有想到的是,朝堂上的公孫慶國會將這一番事情捅出去,而諭旨中又是來了一招釜底抽薪,最開始沒有直接去查督賑帳目,而是去了晉州查帳。

  晉王朱桂督賑的帳會作假,但晉州的不會,更何況晉州本身又是上了奏章的。再者一點,就算晉王這裡查不出什麽,兵部帳冊上的記錄以及晉州的官員指正,也會間接的表明,就是他貪汙了戶部的那三萬兩賑銀。

  “各級帳目之間有了矛盾點,就已經意味著,賑銀貪汙之事,和你這個晉王脫不了乾系!”

   “這……”聽著包義如此分析,朱桂接過兵部帳冊副本一看,他的臉色旋即變得慘白起來,但立刻又變得硬氣起來,“哼,就算是本王貪汙了又怎樣?你也無權將本王問罪!《大明律》之中,皇族之人,不受普通刑罰!”

  “確實有這麽一條!”包義的神色依舊很嚴肅,“這裡指的是不受刑罰,但不代表你能逃脫罪責,更不代表不能夠將你捉拿。”

  此言一出,朱桂的神色一愣,旋即便是癱軟在地,貪汙賑銀的罪名可不是個小罪,皇族之人的確不受普通刑罰,但皇族之人若是犯罪,則是要交往宗人府的。

  普通官員也許沒有那個膽量,敢將晉王朱桂捉拿帶往京城宗人府,但眼前的包義卻能。身為刑部尚書的他, 本身也是宗人府的一名官員。再者,包義鐵面無私、不畏權貴的性格,就算朱桂抬出太皇太后,也不可能逃脫。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朱桂此時的心裡,有些後悔了。他後悔的不是自己貪汙三萬兩賑銀的事情,而是後悔,為什麽自己沒有讓晉州的相關人員,做個假帳來瞞天過海。還有朝堂上是哪個殺千刀的,把這件事給捅出去的?

   但不管晉王朱桂在心中如何後悔,又是如何咒罵的,他也改變不了眼前的事實,宗人府之行,他是免不了的了。

   “左右,給我拿下!待我寫完廷寄之後,立刻出發,將晉王朱桂,帶往京城,交由宗人府處理!”

  “是!”

  八月中旬的天氣,可以用秋高氣爽來形容。此時,暑熱已經退去,即將到來的則是陣陣秋風。春種秋收,這一時節也同樣是收獲的日子。

  大明國的邊疆沒什麽動靜,但所有人都能察覺出,這是暴風雨來臨的前兆。要知道,往年大金國最喜歡在這種佃農收獲稻米的日子,派遣鐵騎在遼東各省進行掠奪。更不用說,今年大金國的使者,因為求賜盛京府不成而惱羞成怒,誰也掐不準這種掠奪會強到什麽程度。

   包義的廷寄,在幾天前已經抵達薊州,轉呈諸位輔政大臣閱覽之後,又是再次回到了朱勉的手中。

  “皇祖母,如同之前所說的一樣,包義的廷寄中已經表明了,貪汙賑銀的的確確的是晉王朱桂。您看,這一件事該如何處理?”

  此時,慈寧宮中,朱勉正給太皇太后徐氏問安,順便提到了這件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