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祭明》第51章 和親
  眾人沉默之間,朝堂門口,卻是傳來了司禮太監的吆喝聲,顯然是太皇太后徐氏要來到朝堂上,插上一腳今日的朝會了。

  聽著這聲吆喝,朝堂上的一部分人,像是松了一口氣一般,一部分人則是不住的搖頭,唯有朱勉的臉色,變得沉重起來。但他又不得不趕緊起身,走下龍椅,到了朝堂門口趕緊施禮:“皇祖母,孫兒這裡有禮了!不知今日,皇祖母為何駕臨朝堂,難道有什麽良策,助孫兒破敵於邊關之外嗎?”

  “近聞遼東戰事,連續失敗,恰逢大金國的太后來了一封信件,其中的意思,哀家特意來朝堂上,與眾位愛卿商議一番。”

  太皇太后徐氏一邊說著,一邊示意著身邊的小太監拿出一份帛書,遞給了朱勉。很顯然,這就是她口中大金國太后的那封信件。

  朱勉聞言,面色有些難看的接過帛書,他心中有著萬般的抗拒,但終究是不能抵擋徐氏的威嚴,便是展開帛書,緩緩讀道:“今遼東大戰,雙方損失慘重,念及大金與大明,本是手足兄弟,當結為親家,故而公主入嫁,以止息戰亂!誠以遼東省為聘禮,約定明年二月二日公主起行,如若不然,三十萬鐵騎叩關,玉石俱焚!”

  朱勉一邊讀著,身子一邊顫抖著,這是來自於大金國太后的信件,不是什麽和平協議,而是一封威脅信。

  作為皇帝,朱勉太清楚為什麽大金國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與大明國進行通婚,維持暫時性的和平,其目標是要掃蕩周邊各處小國,以擴充自己的勢力。但若是一直與大明國對抗,對於大金國來說,百弊而無一利。

  畢竟,與周邊各國比較起來,大明國的國土面積縱橫萬裡,這也就意味著在抵禦外族的入侵中,有著極為深遠的戰略迂回。況且,大明國雖然現在國力不大強盛,但俗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大金國想要跟大明國持續耗下去,其國力絕對難以撐下去。

  但若是大金國將周邊小國吞並下去,那麽它就有和大明國叫板的實力了。

  這樣的野心,朱勉十分清楚。不光光是他這個少年天子看得明白,朝堂上的一些人,聽著朱勉讀出了帛書上的言語,也自然明白大金國的意圖。這是在利用與大明國停戰的時間中,去吞並其周邊小國以進一步擴張自己的勢力。

  “皇祖母,這等信件,也值得拿上朝堂來討論嗎?大明國的眾臣,絕不同意和親一事的。”朱勉很清楚信件中的意思究竟是什麽,那就是利用和親的名義,來實現一個短暫的和平,“大明國向來不與外國和親,也不向外國割地賠款,寧可戰敗丟了遼東省,也要保持自己的骨氣!”

  朱勉說的這些話,很多大臣都是暗中點頭表示讚同。太皇太后徐氏突然出現在朝堂上,又是帶著那封信件來的,其意思很明顯,就是想要利用和親一事,來解決遼東省的戰場情況。

  然而,徐氏作為太皇太后,縱然身後有著徐家這個外戚力量,但她畢竟是一個女人,很難理解大明國開國至今的不和親等祖訓。那是一種骨氣,若是一個國家連這點寧可戰敗,也絕不向人低頭的骨氣都沒有,那麽這個國家遲早要滅亡。

  “眾位臣子,切莫多說,且聽本宮所言!”眾人還來不及附和朱勉的話,就被太皇太后徐氏打斷了,“大明國現在國力貧弱,難以調動一兵一卒抵禦邊關威脅,因此遼東省被大金國攻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但這一過程中,必定會使得百姓黎民大受損失。故而,為天下蒼生計,我們可以按照金國太后帛書上所言,將遼東省作為嫁妝和平的轉讓給金國,同時皇帝你娶了他們的公主,以結秦晉之好,也就相當於是大明國與大金國之間,從今往後是親戚國家了。”

  “這樣子一來,大明國也就可以換來短暫的和平時期,皇帝及列位臣工,也就能夠集中精力用以內治了。”

  太皇太后徐氏的一席話,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以至於眾多傾向於徐家的臣子,他們的態度正在悄無聲息的發生著變化,心中也在不住的感歎著,幸虧太皇太后精明能乾,否則的話,大明國不知道會遭遇到怎樣的境況。

  事實上,在這些人的心中,遼東省於大明國來說,可有可無。那裡本來就是多民族混雜的地區,難於管理,且地域貧瘠沒有什麽糧食產量,反倒是每年都需要京城發糧補給。換句話說,遼東省就是大明國的一個包袱。

  然而,不管這些臣子怎麽想,朱勉始終都是皺著眉頭。他是有骨氣的人,也明白大金國的真實目的,因而絕不可能答應和親:“皇祖母,朕還沒有到娶親的年齡,不能與大金國聯姻!”

  盡管朱勉心中一萬個不願意, 但在場面上,他還是要婉轉的拒絕。

  “更何況,天下臣民,沒有誰願意讓一個異族女子成為大明國皇后的!再者說了,天下士子與朕一般骨氣,絕不可能答應大明國與大金國和親的。如果朕真的這麽做了,那麽朕將會是天下的罪人,是大明國列祖列宗的不肖子孫!這些罪名,作為皇帝的孫兒實在是擔當不起!”

  “皇上,你別忘了,身為一國之君,首先要考慮的是百姓們的生死,難道你要眼睜睜的看著遼東省的百姓被大金國的鐵蹄蹂躪嗎?仁而愛人,儒家之精義,哀家看你是白學了!”

  太皇太后徐氏臉上流露出流露出不悅的神色,手中的龍頭拐杖,猛地磕了一下朝堂上的地板,不由得驚醒了眾人的思緒——大明國的實際掌權人不是什麽徐家,也不是什麽少年天子,而是眼前的太皇太后徐氏。

  她說要和親,朱勉就是長了十張嘴也難以反駁;她說要罷免某個大臣,就算這個大臣政績再怎麽卓越也無濟於事;她說要征收戰爭稅,就算朱勉再怎麽抵觸,也難以避免。

  此時此刻,朱勉的身體早已是顫抖了起來,他的心在痛。堂堂的大明國,竟是要在一名婦人的手裡,葬送了傳承四百年的骨氣與尊嚴。

  “太皇太后,朕寧死也不從!”

  朱勉早已是滿腔怒火,他已然不管任何的後果了,低沉的聲音傳入眾臣的耳中。那種壓抑滿腔抱負的情緒,也旋即傳播了開來。

  “請太皇太后另立新君,擇賢人為帝!大明國第十七世皇帝朱勉泣血奉上皇帝寶鑒!”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