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祭明》第18章 讖語(1)
  朱勉走進青雲閣之時,心中就已經打好了算盤,查探民間最好的辦法,就是以一場主題文會來進行,讓大家來討論當今大明國所面臨的問題。

  這是最為行之有效的,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大明國方方面面上的問題,可以瞞得住朝堂,可以瞞得住大臣,可以瞞得住君王,唯獨瞞不住群眾。

  經過剛剛朱勉與高虯衝突一事,趙無極已經對朱勉敬而遠之了,這樣一個人,就算親近的來,也會帶來災禍給自己的。

  青雲閣之中,朱勉再次遇見除了趙無極以外,剛剛在酒館中的眾人,他們的神色跟趙無極一樣,顯然是受到了剛剛衝突一事的影響。

  朱勉見此,心中已然明了,但畢竟是萍水相逢,他還是很禮貌的打了聲招呼,便是快速離開了,在青雲閣尋到一處作為坐了下來,等待著張生全把管事的找來。

  青雲閣是考生們集會的場所,所談論的問題,不是考場試卷上的經義怎麽寫,就是下一場考試的內容是什麽,亦或者就是八股文的流程等。

  曲賦歌詞,伴隨著琵琶等樂器的演奏聲音,傳入朱勉的耳中。身為皇帝的他,不禁豔羨起來,做個平常人真好,或許自己也能像這些文人雅士一樣,題題詞,寫寫字,勾搭勾搭一些歌姬……

  當然,這些事情,在宮內也能做,隻是少了市井樂趣罷了。

  半晌之後,張生全帶著管事的來了,朱勉便是拿出兩錠金子交代道:“管家已經跟你們說了吧?今日本公子要在這裡做一場文會,這是你們的好處。”

  既然是青雲閣,自然是喝酒作樂,吟詩誦詞的地方,想要借用場地,也不是免費的,這一點朱勉還是清楚的。

  “啊呀,大官人說的哪裡話,雖說今日眾多考生在這青雲閣集會,但正式的詩詞文會,要到晚上才能開始。現在還是下午時分,倒是有這麽個空檔!”管事人員顫顫巍巍的接過兩錠金子,“還請問大官人尊姓大名?要出什麽彩頭?主題是什麽?小的這就給您安排去?”

  “免貴姓徐,名字就不要問了,你就說是剛剛打人的徐公子好了!”朱勉“嘩啦――”一聲張開自己手中的白紙扇,瀟灑自如的氣質旋即散發開來,“這是本公子隨身攜帶的一塊鸞鳳玉佩,以這個做彩頭,主題是國家!”

  管事接過玉佩,他是個識貨的人,剛一入手,臉色便是驚疑不定:“大官人,您是皇族……”

  “噤聲!我家公子是外省前來薊州看望親戚的!”張生全眉頭一皺,低聲喝道,“該幹什麽就去幹什麽,多余的廢話,你要是敢說出去半個字,這青雲閣就別想開下去了!”

  管事之人聞聽此言,慌忙陪著笑臉,連連答應著離開。

  約莫半個時辰後,這一場文會便是在管事之人的強有力組織下開始了。

  “什麽?這一場文會的東家,竟然是那個指使管家打傷高公子家丁的徐公子?”

  “他是個什麽來頭?竟然腰佩這等尊貴無比的鸞鳳玉佩?想必不是一般富家子弟那麽簡單?”

  “真是後悔,剛剛那一場衝突,我應該去幫幫這個徐公子的,說不定也能得到人家的青睞,萬一搭上了這根天線,豈不是能一飛衝天?”

  當眾人知曉這一場以“國家”為主題的文會,是由朱勉做東的時候,臉上的神色,越發的精彩起來,更不用說先前勸說朱勉的趙無極了。此時,趙無極竟是有些不知所措,他拿捏不準,這個東家朱勉究竟是什麽身份,

富有的?尊貴的?還是說兩者兼而有之?  一聲梆子響,歌舞停下,青雲閣便是陷入了寂靜之中,就連剛剛討論的熱火朝天的眾多學子,也停下了聲音。

  此時,文會正式開始。

  青雲閣大堂,兩廂各自有兩列數十個座位,文人士子,或是按劍而坐,或是提筆書寫,亦或者是冥思苦想。正中央的一方桌子上,一方錦匣,陳列著巴掌大的玉佩,上面標注著名字與價值:鸞鳳玉佩、五萬兩銀子。

  “奉徐大官人之命,以‘國家’為主題,自由發揮。大官人在樓上聽著,你們若是有一點說得好,便會有一聲梆子響起;若是有兩點說得好,便會有兩聲梆子響起……以此類推,梆子聲響的次數多的人,便可以贏得這一場文會的彩頭!”

  管事之人走到大堂正中央,為文會做著介紹,而此時此刻,朱勉與張生全,則是呆在了青雲閣二樓,攤開紙筆準備記錄著什麽。

  “既然如此,與徐公子相熟的本公子,就不客氣了。”

  管事之人的話音落下,一側的趙無極,便是走到了正中央,此時此刻,他已經明白,這個徐公子絕不是平常人,很可能是京城中哪家皇親國戚的公子。

  “自我大明國寧禎皇帝駕崩以來,大明國表面上平安無事,但實際上內部矛盾重重。這一點,首先體現在民眾與大明國官員身上,這裡的民眾,指的是那些多災多難之地的災民。 天災不斷,糧食減產,東北戰事,無一不在消耗著我大明國的國力……”

  趙無極站在正中央,極具聲色的演說著自己的觀點,講的頭頭是道,也贏得眾人的喝彩。兩聲梆子過後,眾人便是明白,在那位神秘徐公子的眼中,趙無極隻有兩點講的好。

  這一時刻,朱勉在白紙上寫下了兩個詞“天災”與“外敵”。

  “由北到南,漕運阻塞,各省之間調運糧草不濟;自西向東的兩條大河,長江與黃河,年年泛濫,禍害無辜百姓;國家礦產開發受阻,河東省數千畝的煤礦,竟是被私人所擁有;原本鹽鐵專賣的制度被打破,為私人所壟斷……大明國若是想要強於世界其他各國,必須改進當前的經濟制度……“

  場中的這一人,名叫莊煥生,與趙無極一樣,贏得了眾多人的喝彩,但卻得到了三聲梆子響,看樣子是有三點被朱勉認為說的好。

  此時,朱勉在紙上記下了三個詞“漕運”、“江河水利”和“國家經濟”。

  “諸位,你們說的這些都不錯,在下也十分認同,大明國的確在很多方面存在著問題,但本公子要說的不是這個事情,而是幾句小兒之間流傳的讖語:日在左,月在右;水在左,青在右。青水葬日月,河山看蠻金,三百天下七十載,複又重回建武朝!”

   “咦,祝公子,你且慢,這一讖語,我也曾聽說過。再者,此前在夫子廟也遇到一個相師,我問他國運如何,相師給出了一句讖語:楊花落盡李花殘,五色旗分自北來。太息薊州王氣盡,一枝春色佔長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