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秦亂我為王》第五十章 戰機
  周法一聽薑埔之言,感覺很有趣,點頭讚許道:“郡尉此計甚好!聽聞趙王可能派將軍李良來進攻河內郡,我等可先與其聯系,然後再派人探詢夏王是何態度。在兩王中取重祿者歸附即可,必定可以成功。”

  薑埔道:“此事就交於公全權負責!我要求至少得到一比二千石之職。”

  周法說道:“如放在平日,或許頗有難度,然如今此事應該不難!請郡尉放心,下官一定將此事辦好。”

  “嗯!汝替我將劉裨將和兩位千人找來,我要與二人商量防衛之事。”

  “諾!”

  ……

  下午,卷縣北,黃河邊。

  吳廣、劉季二人帶了幾名隨從,穿了便裝,跟隨新任的張縣令來查看河岸的情況。

  這裡是兩個可能的偷渡渡口之一,只見一條羊腸小道通向河邊,河岸邊有一塊方圓幾丈的沙灘。

  要是在夏季,那沙灘肯定會全部淹完,根本無法渡河。

  在看遠處河對岸下,同樣險峻無比。只是下遊幾百步的河邊有一塊較大的沙灘,在那裡可以上岸。

  吳廣問道:“此道可有人走?”

  張縣令回答道:“從前有人在此擺渡,不過那已經是百年前了。如今沒有渡船,南來北往之人,不是走下遊的白馬津,就是上遊的平陰渡口。此段河中並無礁石,上下船隻都可通過。”

  這是劉季精心選擇的渡河地點,自只見他問吳廣道:“大王以為此處如何?”

  吳廣點點頭:“既然河中可行船,從此地就可劃筏子渡河到對岸去,達到突然襲擊之效果。

  當然危險也是存在的。如果敵軍在對岸伏擊劫殺,或者是在上遊埋伏兵船,趁我軍渡河到一半之時來衝殺我軍,則我軍可能全軍覆沒。

  不過就如今的情況看,其防守之重點當在平陰對面之河壅,此地有伏兵的可能性並不大。”

  “大王所言極是!此處比先前的那一處地點更加險峻一些。”劉季倒是也讚同吳廣的觀點。

  正當二人在討論一些渡河的細節問題時,遠處馬蹄聲響起,一騎飛馳而來。

  到得近處,眾人舉眼一看,卻是一通信卒。

  “啟稟大王,有緊急牒報!”那人遞上竹簡。

  吳廣打開捆綁著的竹簡一看,不禁亦喜亦憂。原來上面有呂德送來的兩條消息:

  其一,趙王武臣已令將軍李良帶領三萬人南下,意圖奪取河內郡!這對於吳廣來說當然是壞事,要是河內郡被佔據,自己就真的無立錐之地了。

  其二,河內郡郡尉薑埔目前猶豫不決,既想投降趙王,又想投降自己。這一點對於吳廣來說,可是好事情!

  吳廣看罷竹簡,一想,既然薑埔有投降之意,那就得好好利用這個機會,一定要佔領河內,取得第一塊地方。

  不過他心裡有一絲氣憤:這個武臣,他不派人出井陘攻擊山西秦軍,而是來搶這河內郡,真是豈有此理,不知那張耳陳餘二人是如何給他出的主意?

  既然你不給我面子,那就怪不得我了!必要時得給他一點顏色看看才行。

  想到這裡,他對劉季把這兩件事簡單說了一下,最後道:

  “平陰侯,渡河時間就提前到三日後。我立刻趕回大營商討對策!此處渡河事宜就麻煩公了!”

  “諾!區區小事,當不敢煩勞大王。”劉季很謙虛。

  ……

  回到大營之後,吳廣立即召集幾位謀士和方強、高奎等一起商議處理河內郡之事。

  呂德說道:“大王,此乃是極好的機會。微臣之見,可先給薑埔一九卿之位,以穩住此人!平陰侯渡河一事不變,只要先渡河成功,兵至河內郡,其自然會投降。”

  陳平點點頭,也讚同呂德的觀點,他補充道:“平陰渡口也要加快渡河準備,要以最快的時間渡河,以便給薑埔施加盡可能大的壓力。

  另外,請大王再急書趙王,要求其停止進攻河內郡。微臣再與張耳、陳餘通信,讓其說服趙王撤軍。畢竟現在夏趙交兵,只有大秦得利。”

  吳廣點點頭:“嗯,陳司農之言有理,就照此辦理。”

  這時方強突然說道:“大王,那趙王武臣居然來與大王搶河內郡,真是不仁不義!

  微臣之見,若其借故拖延,呆在河內郡,我大軍渡河成功之後,可待機攻擊李良部,將其趕回邯鄲!”

  吳廣一聽,暗道,我也正有此意,於是道:“嗯!有理!不過,我還是決定先禮後兵。我軍如今新招了兩萬余人,總兵力有十二萬余。我決定以五萬人繼續圍困滎陽,章將軍負責指揮,楊都尉為副。

  我親率主力七萬人渡河北上, 先取河內,阻擋李良。他若不退,我就直接消滅該部,以樹立軍威!

  然後虛張聲勢,造成攻擊河北邯鄲之假象。實則暗北出太行軹關、天井關,攻擊河東、上黨二郡。當然進攻河東郡會更加艱難,要穿翻王屋山、中條山。

  不過,如今朝廷趙高蒙蔽二世胡亥,其還蒙在鼓裡,認為天下太平,甚至對於函谷關都並未加強防禦,估計更不會在意河東了!畢竟那裡四周都是高山。”

  高奎說道:“大王,如果能夠攻下上黨、河東、河內三郡,就可以虎視關中。滎陽雖然乃是天下重地,然久攻不克,何不撤去滎陽之圍,全力進攻河北或是山西?”

  吳廣搖搖頭道:“此議不妥,我等雖然各自稱王,然最終目的都是推翻暴秦。一旦滎陽撤圍,西進之周文所部將面臨極大風險。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如此做對於我等並無多大好處。

  尤其我還是首義之人,要是做此等不義之事,如何讓天下人信服?故此事斷不可為。先佔領河內郡,偷襲上黨、河東再說。”

  見他如此一說,眾人便不好再反對。最後擬定的計劃是:第一,送信給薑埔,任命其為太仆卿,誘其投降。

  第二,吳廣親率主力在朝歌附近抵擋李良,勸其退回邯鄲。如果李良與趙王不聽勸阻,則堅決消滅之!

  第三,平陰渡河成功後,命樊噲代理郡尉守衛河內郡。同時,讓其帶領兩萬人輕裝出太行陘,偷襲上黨郡。

  第四,吳廣退李良以後,率主力穿太行山軹關,翻越中條山,進入河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