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奇幻人生》第314章:登高
公元192年眨眼而過,到了193年的春天。

各地依舊殺伐不斷,林凡得到揚州之地也有段時間了,揚州之內安定,一片蒸蒸日上之景。

林凡邀請眾多揚州世家大族,趁著踏春時機,共同登高,目的地便是一山,名曰神居山。

天下已經大亂,林凡與袁術約好了,等春發之時,就要合力對荊州用兵,現在這剛剛春發嫩芽,林凡也是百忙之中,抽空才有了這登山的念頭,正是得之不易。

前些時候,林凡親筆手書一封,邀請揚州大族前往,信中只有兩字:登高!

登山便是登山,登高其實更有寓意,眾家族智者雖都是臆測,卻能猜個八九不離十來。

古來登山可有不同含義的,例如“泰山封禪”,“秦皇漢武驪山夢神女”,“唐玄宗老君殿降聖”等等,雖多數都是虛構,卻能從中表達出自己的意願來,警醒世人。

神居山也是了得,素來有“江淮第一山”之稱,揚州之內少山,尤其少高山,這神居山還在徐州境內,緊靠長江,臨近江都地方。

神居山聽名字就知道其中意味,相傳為先聖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堯的出生地。

得到邀請之後,這些世家大族也不敢怠慢,匆匆準備下就與林凡一同來到了神居山。

神居山身處徐州境內,恐有人問了,林凡前來,是否太過危險?

倒也不必太過擔憂,林凡出巡,自然有軍卒接應,兩萬水軍橫鎖長江,以為後援,陶謙再大的膽子也不敢怎麽樣。

不僅如此,陶謙還得小心伺候著,神居山附近的徐州官員,都是隨同,小心謹慎,不敢犯錯。陶謙屯兵於後方,也在小心戒備著。

這天與眾人行舟過江,來到神居山下,林凡身著素色綢錦,獸面皂靴,外面披著一件月白色蜀錦外袍,並不以將軍模樣視人,卻內斂大方,一幅君子裝扮。

林凡當先走在前面,張紘、周瑜和顧雍、陸康等十幾位林凡近來結識的揚州世族中說的上話之人正走在後面。林凡謙謙有禮,翻身騎上一匹鞍轡鮮明的白色駿馬,身後眾人也都是各有駿馬,這登山道路也是長途跋涉,道路寬處能騎馬行走,等到了窄處,就得下馬步行了。

林凡等人來登山,自然是緊張戒備著,方圓十裡之外並不見閑雜人等,只是隨從車馬遍地,人喧馬嘶,僮來仆往,好不熱鬧,其中不乏江東一些小有名氣的世家子弟跟風而來。

一路與眾人嘻戲,花了兩個時辰多才到了山頭,幸虧是一早就到了,如今春日明媚,春風和煦,不冷不熱,等到了山頭,畢恭畢敬地行祭祀之禮,拜天,拜地,拜先聖帝堯。

張紘向林凡行禮,故意大聲問道:“主公可知這神居山因何得名?為何如此熱鬧?”

林凡馬上從容作答道:“這有何難,一者此地先有先聖帝堯生於此,端的人傑地靈,先聖帝堯,教萬眾生民,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純衣,彤車乘白馬。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是以神居之名。”

“二者此地背靠長江,育我漢民,臨江兩地,水土富沃,兩地百姓無不歡騰,如有神助。”

“這第三嘛,先人氏廣陵王劉胥,黃腸題湊,便安葬於此,此山歷來便有神跡,故稱神居山。”

張紘捋須微笑道:“主公果然博學多才。”

林凡謙遜道:“多虧子綱先生教誨。”

複而又一笑,道:“臨南少山,如今這神居山神駿,雖廖慰吾心,卻難免有些許悵然,

遙聞泰山危不可及,上通諸天,今日觀神居而知泰山,我等今生若不能往赴一觀,其不可惜?”眾人一道稱是,林凡在眾人的注目中縱身下馬,走到一處高地俯瞰滔滔江水,一陣微風襲過,將他身上的蜀錦白袍吹起,更襯得林凡儀態瀟灑,風姿卓絕。

“天下名山岱宗夫,臨山絕頂會有時!”

林凡即興吟詩一首,也是拚湊的別人的,卻驚的眾人落箸,也不知該附和些什麽,只是一心低下頭,只顧吃喝。

眾人來時都自備的有吃食,林凡也不例外,拿出準備野宴的食盒,就與眾人分食。

也有不少祭奠完成之後的貢食,也能食用,且有美好寓意,稱之為福柞, 更加引人爭搶。

不願多說剛才之事,林凡心中凜然,知道今天說的出來踏青,只要廖表心意即可,也不用過多相逼,當下鎮定心神,不再多言,直待張紘與周瑜將野宴的器皿食物擺布停當後,方才與二人同席而食,席間所談的無非是揚州民俗,或是隱秘風土,抑或是先聖學術,也可是巧詞酒令。投壺,躍馬等等娛樂活動自然是少不了的,直至傍晚方才盡興而歸。

林凡此次登高之舉,必定流傳世人,以表林凡之志,此外,還有千古絕唱由林凡趁興而作,必然也要傳於世人。

興平四年,暮春之初,揚州之興,會於臨江之神居,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夫首者,衛將軍林子瞻也,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無不將以報讎,轉鬥千裡,盡有江南之地,誅其名豪,威行鄰國。

今時登高,偶有雅作,乘風賦詩,曰:秦皇基之以武,高祖成之以德,既飲杜康,慨當以慷,願求賢如及,恤民如稚子,接士盡盛德之容,執鞭鞠躬,以重漢威,祈承德運,整待應期,征討暴亂,克寧區夏,協建靈符,天命曰集,遂廓曰基。

呼壯士哉,寧死不渡。命由天定,民豈不傷;

願不赴往,酬以牛羊。君若有靈,食我烹廚;

士武提攜,名傳內外。賜之斧鉞,得使征伐;

秦皇漢武,成霸封疆。斯人遠矣,還複今朝。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