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奇幻人生》第620章:始辦官學
轉瞬之間,時間眨眼而過,就到了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林凡也正式邁入四十不惑階段。

數年時間之內,各地治理的都不錯,前年的旱災與蝗災早已過去,江南之民盡數遷移至司隸地方,徐奕傾盡其能,將司隸治理的井井有條,生機勃勃。

這人一多,就顯得熱鬧了,各類職業,士農工商就都逐漸興起了,雖受戰亂,但司隸本是沃土不假,在徐奕的迅速開荒之下,豐衣足食,百姓安居樂命。

就連被大水肆虐的成都平原,也在田豐的治理下恢復生機,現在也能略有支出。

不過林凡依舊是在南陽治政,還未搬到長安之中。

司隸能有如此快速的恢復生機,和它本身的富沃有一定關系,兩漢以來,這地方就是國都之所在,司隸為天下之中,也為重中之重。但細細一說,與林凡的功勞也不可分割,林凡在數年前就放出消息說準備遷政至長安,長安乃至司隸的地位提高,令無數有志之士奔赴效之,這才一步一步發展而成的。

這一日,南陽之中,略靠外的荊州山下,林凡正在與張紘等人,商議關於荊山書院開張之事。

荊山距南陽也不遠,快馬加鞭一日即到。林凡也不願將書院放在離治政場所太近的地方。

建立荊山書院,意義卻非凡,乃是林凡弘揚文風,建立官學的第一步。

所謂官學,便是說各朝各代培養人才的主要場所,比私學的意義要更加重大一些。

官學最始,應該是齊恆公設辦的稷下學宮,集諸子百家之說,文風為天下之最。

隨後官學也逐漸興起,兩漢時期,平帝元始三年建立了地方學校制度,並規定曰:郡國曰學,縣、道、邑、侯國曰校,鄉曰庠,聚曰序。東漢時期,由於地方官吏多系儒者,對於修繕學宮,提倡興學比較重視,因而郡國學校得以普遍建立,官學和私學交織發展,形成了“學校如林,庠序盈門”的景象。

其中最著名的自然是太學與國子監,其中學子皆可自稱為天子門生。

就意義上而言,荊山學院為官學,司馬徽的荊襄書院為私學,官學與私學意義不同,林凡能建官學,也透漏出自己崇尚文風,加辦治學的思想理念,這是諸侯走向國家很重要的一步。

甚至於,林凡還想著將九年義務教育也搬出來,不過終究是與民風不符,受到眾多下屬的連連勸阻,也只能作罷。

雖然九年義務教育辦不到,但林凡也沒閑著,一層一層的學校置辦下去,州郡縣鄉裡各有學校,入學收費極低,擇其優者充入更高學府。

很明顯,荊山書院就是林凡意想之中的最高學府,日後代替太學與國子監的存在。

不僅如此,林凡也沒壓製私學的打算,甚至於這類的荊山書院,林凡也不準備隻辦一個。宋朝有四大書院之說,應天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並稱宋朝四大書院。

林凡野心也不多,只要來上七個八個就好了.....

“孤置官學,不為權貴,隻為天下蒼生,至此以後,貧富皆可入學,老幼無歧,入書院者,文風自由,可為政,可從軍,可研術,可治學。書院盛行講會,不同學派或不同觀點皆可進行講會,開展爭辯。另實行“門戶開放”,有教無類,不受地域限制。”

林凡渺渺數語,大致已經規劃好了以後的發展方向。

.............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重要的事要說,那就是“開科”,亦是層層選拔。

鄉試,縣試,郡試,州試,

國試,層層選拔,官府會在每個鄉裡縣城設下考試科目,擇其優者能入下一層選拔,最終國試合格者,會依照才學給於不同的官職。與之而來的還有造紙術的興起,紙張被層層改良,不貴而且好用,林凡在官學之中多置先聖學術,可供抄錄,如此一來,書籍再也不能成為限制上品與寒門的武器了。

對於這,那些世家大族自然不會同意的,各地皆有反抗,兩漢時期,書籍便是知識,死死地被這群世家攢在手中,且做官的權利也被他們攢在手中,這就是壟斷,而現在,自己的利益被觸犯,自然不滿。

其中自然伴隨著腥風血雨,但總體來說還是順利的。江東士族林凡事先鋪墊過,又有顧雍,陸遜,張紘等人早先打好招呼,沒幾個敢上來送人頭的;

至於荊州, 雖然有蒯家率先站出來點頭,但還是有不少家族反對,最終被屠戮個乾淨;

益州,世家也沒剩幾個了;

雍涼,更窮。

總而言之,一切進展還是比較順利的。

張紘苦笑連連,道:“主公冒天下之大不韙,卻創天下文風之盛,值此以後,民風尚文,民智盛開,雖三皇、五帝,不足比隆也。”

林凡輕笑,不知所想,道:“當不起子綱先生繆歎,此事本有先例,桓帝永壽二年,便更定課試之法,每兩年設試一次,不限錄取名額,以通經多寡授以不同官職。此為‘以試取士’之先河,注定打破了世卿世祿、任人唯親的惡俗,不拘一格選拔人才,還要更先一步才對。”

不得不說,東漢末的兩位君主,恆靈雖無道,但對於學術文風的培養還是很到位的,恆帝‘以試取士’,靈帝設‘鴻都門學’,都有積極的意義,在古代教育史上也屬罕見。

張紘卻搖搖頭,“恆帝此舉雖有利於民,但終究執拗不過外戚與權貴之言,不過草創兩三年還消失的無影無蹤,比主公差之遠矣!”

“子綱先生認為是好是壞?”

“屬下說不來,此舉有如武帝獨尊儒術,卻又如秦始皇開設酷法。”張紘皺眉,沉吟片刻,“只是請主公小心,世家大族者,若利益受損,必定有所報復,切記,切記。”

林凡點頭,他自然知道這一點,無論如何,一種新事先的出現,自然要有人承擔責任,不然哥白尼也不會被燒死。

隨即又搖了搖頭,“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