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奇幻人生》第209章:管理地方
寫在前面,討董之戰即將開始。三國演義與三國志還是有區別的,此處以三國演義為主,穿插著部分史實。

變成了一個全新的故事!

勿怪!

........................

林凡自那日徹底接管九江郡,日夜操練兵馬,也不用再去找什麽借口,就靜靜地等待時機的來臨。

趁著等待時候,林凡隻做了三件事。

這第一件事,便是招兵。

原本林凡手中就有五千兵馬,郡中也有郡兵三千,索性林凡在招兵二千,湊夠這一萬之數。

也是幸好揚州之中都是富饒之地,九江郡頻臨長江,更是靠山吃水,富碩無比,承擔這招兵壓力也是足夠。

這兵馬也是林凡挑過的,去蕪存箐,將老弱病殘剔除出去,隻留下精壯青年,其中多是新兵,交由張遼帶著。

而原西園騎兵則完全交給馬超帶領,獨立出去,馬超隨著年齡增長,也是成長不少,正是時候獨自帶兵磨煉一番了。

這就是林凡心目中以後軍隊的架子了,張遼作為自己老早之前就跟著自己的部下,又是好友,忠誠自然信得過,而且能力也足,林凡準備將張遼當做獨擋一面的帥才發展。

歷史上張遼本就是帥才自不用說,林凡還想著把這個時間點加快一點。

馬超勇猛無比,帶輕騎迅猛出擊,最是合適不過了,現階段,林凡手下就屬這一千輕騎最是精銳,坐騎雄壯,軍械精良,戰士果敢,將領勇猛,再者說了,馬超家學淵源,傳自馬伏波,自幼也是在涼州大地上馳騁左右,騎兵之戰法比張遼都要精通。

以後必然是要坐南朝北,一路打過去的,這騎兵必不可少,林凡在腦海中也有想法,準備以後逐漸一支純騎兵,全是輕騎,來去如風,馬超便是最佳人選。

..........在林凡腦海中,揚州已是囊中之物,絲毫不放在心上,已經跳過揚州想著下下步的計劃了。

也是,揚州這些軍閥也確實太弱了些,劉繇、王朗、嚴白虎之流,實在造成不了什麽壓力。

孫策起初帶著三千兵馬便能蕩平江東,林凡自視頗高,絕不會比孫策差就是了。

而現在,孫策還遠未起步,林凡與孫堅交好,算起來,林凡還是孫策叔叔輩的,且林凡之勢已成,這孫策卻是一點機會沒有。

別說孫策了,孫堅也是一點機會沒有。

林凡桀然一笑,孫策這江東小霸王的稱號自然是沒有了,要逞威,要闖出名號,還得去別的地方才是。

第二件事,就是林凡於九江之中建立了一個召賢館,廣告天下,召集四海之中各類賢才為之效力,按才能分配官職,這便是有才之士平步青雲的途經。

這本是曹操首創,現階段林凡先拿了出來,不過也有不同,曹操的唯才是舉,不論之前犯事與否,林凡則不同,現階段還未到諸侯割據之時,犯事與否還是有點重要的,不能等閑對待。

這情況以後就會好些,以後諸侯割據,各成一國,做起事來更加無拘無束,到時候,犯事與否還不是林凡一句話的事情?

揚州文風悠漾,有才之人數不勝數,不過此時林凡名聲不顯,招來的盡是些十裡,百裡之才,真正的大才自命清高,你去他家中親自請他,都不見得請的動他,更可況這召賢館。

不過對於這百裡之才,林凡也沒有輕視,很是鄭重地各有任命,一時引為趣談。

千金買馬骨的道理,林凡還是明白的!

第三件事,便是林凡欲學曹操設屯田製卻不得,

因此而苦惱不已。這屯田製相比召賢館更是不同,林凡也準備從曹操處抄過來,不過和徐奕商議之後,才發現根本行不通。

這屯田製說來話長,還得從漢文帝時期說起。

屯田製即是指的是利用士兵和農民墾種荒地,取得軍糧、稅糧供應的制度,由曹操數首創。但這點子從西漢時期就開始了。

當時,剛剛平定秦漢交替之戰亂,國力凋敝,西漢時就常用軍隊戍邊屯田,一邊駐守,一邊屯田,用於開拓和駐守西北邊疆,到了漢文帝時期更是發展一步,漢文帝以罪人、奴婢和招募的農民戍邊屯田。

由此,才有了後來大名鼎鼎的“文景之治”!

而到了現在,東漢末年,民不聊生,兼之黃巾之亂,戰爭連年不斷,土地荒蕪,人口銳減,糧食短缺,形成了嚴重的問題。由此,屯田製才應運而生。

屯田製自古有之,並非曹操首創。但曹魏屯田的規模和作用之大卻是空前絕後的,因此才登入史冊。

這麽厲害的決策,吳國與蜀國也是爭先模仿,只是都是小規模試驗而已,做不到像曹魏這般大規模的屯田制度,其中有很多原因。

第一便是屯田的土地要得是無主和荒蕪的土地,還要有閑置的勞動力,北方自然是如此,而南方極少經歷戰亂,還算是安居樂業的。

這揚州之田都是有主之田,你讓林凡怎麽屯?總不能生搶吧?那還不把人嚇跑了!

想想歷史上袁術到了江淮地區之後就是這麽乾的,搜刮民脂民膏,最後落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其次,古時民眾有地可耕,有飯可吃就已經知足,誰願意跟著你去搞這屯田。

還有第二個方面,世家之田也不會輕易交出,自古重農抑商,這田地可是看的比什麽都重。

揚州之地水土肥沃,全是良田,早就讓人開發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沒多少,這連荒田,廢田多沒有,林凡拿什麽去屯。

再者說了,揚州之地可從不缺糧,除了某些年份數十年難見的那種大旱,荊、揚地區可是每年都要向中州輸送糧食的。

孫吳出兵,可沒有哪次是因為糧草不足而退兵的!

如此,這屯田製根本就沒有必要。不過其中的個別制度還是能借鑒一下的,林凡根據九江郡實際情況,責令各級鄉裡農、佃戶每隔七日便要操練一日。以此來儲備戰力。

數條計策下來,九江郡一片欣欣之像,兵多將廣,糧草充足。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