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奇幻人生》第174章:張遼的本事
張遼漸行漸遠,林凡就在後方看著張遼的身姿不停讚歎,只是他自己都未曾知覺,自從他把軍權漸漸交給張遼之後,他已經逐漸發生了轉變,一個從將軍到主公的轉變,已經開始從全盤角度著手事物,似乎無形之中變得更加風采。

不提那些有的沒的,林凡看著張遼,不斷感歎著自己撿了個寶,張遼是何等人也?赫赫有名的張文遠威震逍遙津,打的孫權抱頭鼠竄,江東少兒聞之止啼。

說起三國之中的這些著名將領,其中若以武藝論,那真是眾說紛紜,也有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的說法,可實際上除了呂布高出半截來,後面的這些人武藝差距不大,戰場之上三百回合之內見不了分曉。

可若是說到這等領兵獨立作戰之道,那張遼可是數一數二的角色,在林凡心中,論這等能力,關羽與張遼兩人爭這第一之位。其他人遠在千裡之外。

這兩人都有獨立領兵面對一國的經歷,就這樣排,還是因為關二哥的戰績實在沒話說,威名遠播,最後雖然敗走麥城,但也是受了兩面夾擊,兼之吳國背叛聯約才導致的,論戰場之道,關二哥還沒怕過誰,因此這關二哥才有這說話權。

至於張遼,自然是因為他的威震逍遙津,當時孫權找了個絕好機會,傾全國之力十萬大軍攻魏,當時曹操攻蜀中,劉備迫於壓力將長沙、江夏、桂陽三郡賣給孫權,這才換來孫權出兵,此時魏大軍還在蜀中,合肥城眼看就要危在旦夕。

可張遼卻不答應,以七千之眾抗吳,不僅不敗,還反過來以八百敢死隊夜襲吳軍大營,殺得孫權灰心喪膽,連忙撤退,可在撤退之時又被張遼追上殺了一陣,就連孫權本人也差點為曹軍所俘,幸賴凌統、甘寧、呂蒙等人奮力死戰,才得以脫身。

也有學者認為孫權其實在坐山觀虎鬥,其實不然,當時曹操雖經赤壁之敗,可依舊國勢強大,只有一虎兩狼而已,何來虎鬥之說,況且合肥地理位置重要,北通淮河,南達長江,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齒”之稱,曹操四次親自征伐孫權,均是由合肥越巢湖進兵的,地處乃是真正的淮南重地,孫吳北上爭奪中原的必經之所。

所以這孫權打不過張遼,那是真正的打不過,實打實的打不過,沒有半點虛假的成分。

綜上所述,也就是關羽與張遼爭這第一的位置,其他人相差甚遠。(周瑜、諸葛亮等人在林凡看來都是文人領兵,因此不再其中。)這可比武藝之分的各有說法不同,獨自領軍抗敵的排名可是眾所周知,一致認同的。

林凡越想越激動,笑得合不攏嘴,半響才往營帳方向走去。走到半途,又遇到了袁紹,卻是來找林凡有事的,但也不是什麽要緊事情,聽他的意思只是些軍務上的雜事罷了。

八支兵馬同在西園之中組建,到是相離不遠,日常之間有甚軍務也無可厚非,但林凡心裡有鬼,這些日子都是一直躲著袁紹,相互之間見面到是蠻少的。

“子瞻怎麽一直躲著為兄?可是為兄有何不當之處?讓你不願見我?”袁紹奇怪問道。

聽袁紹的口氣像是不曾知道林凡告密之事,也對,何進也不是傻子,告訴他那麽多幹什麽,甚至又有可能兩人依舊是表面親密關系,何進也來個反間計也說不定。

袁紹是何等人也?以袁家庶子身份一直委曲求全,年紀輕輕就已出仕任職,之後為了盡孝道,為病故其母服喪,之後又補為其父服喪,前前後後六年時間,這可是出仕的黃金時間段,袁紹卻毅然決然地辭去官職以養名聲,

服喪之後也不再入朝為官,而是繼續在洛陽之中潛伏,暗中結交黨人及俠義之士,諸如曹操、張邈、何顒、許攸等人。為他以後的發力奠定了基礎。最後果然讓他等來了機會,黃巾之亂後,靈帝征辟黨人複起,袁紹憑借著名聲,一躍而成何進座上賓,名利招手而至。事實證明,若是當初他守著小官不放,恐怕這輩子就是這樣了,而舍小而望大,蓄養名聲,然後一飛衝天,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袁紹心思細膩,就目前來看,他比曹操都要難纏一點,林凡也是害怕自己言多有失,思慮了好久才開口說道:“子瞻非是不願,實不能爾。”

袁紹卻是假裝不知問道:“這又是為何?”

這袁紹現階段可是真的禮賢下士, 這點袁術就比不上他了,袁術的禮賢下士隻對自己人用的,而袁紹的禮賢下士對敵對人士也在用著,林凡翻了翻白眼,也是因為現在身居要職,這袁紹實在太纏人了,無奈說道:“兄長何必發戲,朝中這爭鬥你知我知,兄長如今情況不明,與大將軍走得極近,這西園之中也是情況不明,林某也不願建功,只是為求自保罷了,兄長若是為林某著想,還是等事情安定下來之後再來找小弟吧!”

“非也,非也,子瞻豈不聞水無常勢,事無定事,自然,這人也非準人,子瞻何必如此一根筋,要知道多門多路的道理,就算到了以後我等會同朝為官也說不定啊!”

林凡也是裝作不知,試探性問道:“陛下與大將軍以後也能同朝不成?”

聽了這話,袁紹卻是哈哈大笑,片刻之後才說道:“以後之事猶未可知,到時候你我同朝為官,子瞻你莫要驚訝才好,我現今與你說話,也是為後事留個門路罷了,子瞻你又何必斷了這路。”

袁紹還是想展現一下個人魅力,可林凡卻是無感,接話道:“兄長可知我與公路走的極近,到時就算同朝也未必同派,這門路要之何用?”

“哈哈,昔日樊於期兵敗歸於燕國,韓王不用韓非子之謀而秦王用之,此類種種自不用我細說,水無常勢,因利導之,以後的事現在怎能說清楚,罷了,袁紹所求隻為以後能與你說上一話罷了,到不求現在如何,日後自見分曉。”

就這樣,袁紹和林凡說了沒兩句就打馬轉身走了,一路大笑,極為瀟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