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奇幻人生》第232章:周瑜初獻計
袁術與孫堅離了聯軍,自去南方不提。

董卓起兵二十萬,分為兩路而來:一路先令李傕、郭汜引兵五萬,往汜水關而來,嚴令把住汜水關,不要廝殺;

董卓自己帶著十五萬,同李儒、呂布、樊稠、張濟等守虎牢關。這關離洛陽五十裡。軍馬到關,董卓令呂布領三萬軍,去關前扎住大寨。而董卓自在關上屯住。

董卓自己號稱二十萬兵馬,實際上都是虛數,做不得真,就跟曹操起八十萬兵馬攻荊州一般,虛報的成分極大,目的就只是嚇唬人罷了。

這招數乃是戰場上最簡單的招數,虛虛實實,信者有,不信則無。因此戰場之上也要防備敵軍用疑兵之計,以少報多,以多報少。

不過董卓這就有點假了,明顯虛報,到不必疑心。

媽的!虛報人數誰還不會了,林凡領兵馬八千來討董聯軍,也是報的兵馬兩萬。

以此壯膽而已!

具體數目還有待商榷,總之董卓兵馬還有很多就是了,袁紹急召諸侯入帳議事。

營帳之中,袁紹居於高位,等諸侯到齊後,正式開講話,指著一幅粗略的地圖解釋道:“今董賊興大軍前來,分李傕與郭汜統領兵馬五萬增援汜水關而來,董賊則自帶兵馬駐守虎牢關,為之奈何?”

諸侯各自討論,林凡看著身後的周瑜,笑著開口調問道:“公瑾,你如何看當前之勢?”

周瑜翻了翻白眼,沒力氣般地回道:“當今之勢還有什麽好說的嗎?汜水關與虎牢關互為犄角,其後洛陽城也是大城,如何能急?功不在一時,就算現在強領兵攻打汜水關,然而敵軍增援馬上就到,損兵折將自不用說,要是打不下來更是身陷精騎衝擊之下,左右為斷,須知關外可全是平原,董卓麾下騎兵精銳,恐怕要將我們衝到百裡之外,退至酸棗都不見得能守住敗勢,實在冒險。”

聽了周瑜分析,林凡不斷點頭,別看這周瑜年紀小,可本事卻不差,分析的和林凡差不多,林凡緩緩開口道:“不錯,可別汜水關拿不下,還被打退到酸棗,那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聽了這話來了興趣,道:“將軍真是出言精髓,這賠了夫人又折兵,真是秒極!不知出何典故?莫不是高祖彭城之敗?”

哎呀!媽呀!周瑜還真是敢說,這高祖不是別人,正是劉邦,劉邦攻彭城,大軍敗於項羽楚軍之手,一家老小全部被項羽俘獲。

著名的劉邦駕車逃跑,為了讓馬車跑得更快,連他的親子女都推下了車,幸好夏侯嬰阻止,不然劉邦就要絕後了,這典故便是出自這彭城兵敗。

可是這可是漢高祖,現在可還是漢室當家,可不敢亂說。

“公瑾住口,此事你知道就行,莫要聲張。”林凡趕緊叫停了周瑜。

緩了緩,又小聲說道:“日後你可不能犯這種錯誤!”

周瑜還有疑問,被林凡趕緊打斷了:“若是我軍在援軍到來之前攻下汜水關,以此為守,若何?”

周瑜繼續說道:“不妥,行軍布陣該從大局著手,就算在董卓軍援兵到來之前拿下汜水關又如何?不過以此為守罷了,得了汜水關,邊上有虎牢關虎視眈眈,三者為連線,汜水關與虎牢關為犄角,因此,就算我等聯軍打下來汜水關,也不能發全力去打洛陽,為的就是要防備董卓帶軍出虎牢關斷我軍後路,取了汜水關又有何用?”

正是此理,林凡也是如此想的,暗暗點頭。

許是說話的聲音大了些,又或者是袁紹故意找茬,諸侯聊了沒多久,就聽到袁紹點名林凡了。

“子瞻乃是盧公高徒,可有策教我等!”

袁術剛走,聯軍之中只剩下林凡一支獨撐,本該是避嫌的時候,這時候,雖然做不到鴉雀無聲,但也要隱藏自己的存在感才是。

剛才林凡不與旁人討論,只是與周瑜說話,便是此理。

可是好死不死,袁紹就開始挑刺來了,點名林凡,頓時,讓帳中嘈雜的聲音都歇了歇。

陶謙跟著開口道:“正是如此!公路肆意妄為,竟帶兵出走,讓我聯軍之中頓時少了眾多兵馬,如今董卓出兵,子瞻,今日你得說出個道理來。”

就連好脾氣的陶謙都有些急了,可見袁術此行的後果。林凡本就與袁術走的極近,這由來就落到林凡頭上了,因此陶謙說話也頗有怪罪之意。

人之常情耳!陶謙也不能免俗。

曹操急忙開口緩解氣氛:“子瞻,你既為博學之士,此事自然有計較,有何見解就說出來與大家聽聽嘛!”

“就是,若是妙計,自有功勞!”袁紹接著話茬說道。

這袁紹說話也沒什麽營養,功勞一事更是閑雲之談,這討董聯軍的名號都不正,哪裡來的功勞,他袁紹還能給你封官不成!

事到如今,也不能弱了氣勢,到處都是勾心鬥角,太示弱了也不成。

由是,林凡出列,微微一笑,道:“這有何難?自古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等為了討董而來,豈能弱了聲勢,我帳下有一博學之人,必有良策,不妨聽之一言!”

說著,就把周瑜也拉了出來,周瑜畢竟還是年少,稍顯靦腆。

曹操急問:“站下何人?”

“廬江周瑜周公瑾是也!”林凡替周瑜答道。

他也有小心思,此次周瑜出名,可是作為林凡帳下屬吏出名的,林凡剛才話語中說的也清楚。

如此一來,周瑜不僅承了林凡之情,這關系也變得黏糊,說不清了。

至於能起多大作用,那就不知道了,至少以後周瑜若要離去,也會考量考量。

周瑜抱拳應聲,將剛才的猜想複述了一遍:“如此.....這般......因此無需急著攻汜水關。”

周瑜的話,一個“實在冒險”,一個“得不償失”,一個“要之何用”,給眾人解釋的明明白白,條理清楚。

為將者,上陣殺敵;為帥者,統籌全局。

周瑜便是後者,曹操投遞過來的目光也是大加讚賞。

“既如此,該如何是好?”袁紹問道。

周瑜思量片刻,變得胸有成竹,開口道:“還應徐徐圖之!我軍兵多,當行大勢,此乃陽謀!只需分兵虎牢關即可!”

諸侯遂用其計!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