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之奇幻人生》第239章:絕非善茬的韓馥
曹操逃回虎牢關之後,依然認為聯軍應該主動出擊,而不是天天在這裡喝酒聚會,尋歡作樂,這樣不思進取下去,只會令天下人失望,也不會給聯軍帶來勝利。他向眾人提出建議,袁紹領河內兵到孟津,酸棗將領進駐成皋,佔據敖倉,在轘轅、太谷建立營塞,控制險要,而袁術則由南陽到丹、析,入武關偷襲關中。

三路出擊,定能取勝。

然而,當然還是諸侯願意聽他的,林凡上前勸說,卻無意看見曹操嘴角若有若無的猙獰笑意。

詭異且陰冷!

嚇了林凡一跳,林凡也意識到曹操身上的變化,剛要開口的話語也被堵回喉嚨裡了。

.......................

繼續吃喝玩樂,美名曰“修整”的日子,這段時間,韓馥也放出了他的獠牙,以冀州糧草實在不夠為由,開始逐漸減少對於聯軍的補給。

兩處聯軍軍糧耗盡之後,大軍不得已守成,只能退守酸棗,回到最初的起點,再做打算。

回到酸棗不久,情況再度惡化,酸棗也待不住了,各諸侯各自率軍回到自己的地盤,之後大家仍然保持了相互之間的盟友關系,依然商定共同討伐董卓。

但這名義上的盟友到底能起到什麽作用?不得而知了。四散之後的各諸侯,要想再次聚集起來,恐怕是不可能了。

當然,那都是後話了,暫且不說。

來說說韓馥與袁紹的關系,韓馥真的如歷史上的那般懦弱,那般善良不成?就因為他是袁家故吏的關系,就把富碩的冀州拱手讓人了?

事實必然不是這個樣子的。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韓馥也絕非善良之輩,袁紹來到冀州之後,被董卓追封了一個渤海郡太守的職位,韓馥很不情願地將渤海郡讓給了袁紹。

可見渤海郡讓給袁紹又如何,袁紹還是弱小,韓馥派重兵屯與渤海郡周圍,袁紹根本動彈不得。

按照慣例,若沒有特別的事情發生,袁紹這一輩子就算是被韓馥看管住了。

時勢造英雄,說的一點不假,若是沒有討董之事,袁紹真的就這樣泯然眾人矣了,可是偏偏就讓他趕上了討董之事,你說巧不巧。

反過來一想,歷史上的能人無數,可出名的就只有幾個,不僅要英雄自身了得,也要時局配合才行,這金鱗若是不遇風雲,便化不了真龍。

袁紹就是趕上了討董之事,袁紹最為當時最有號召力的人物,這不僅因為他的家世地位,還因為他有誅滅宦官之功和不與董卓合作的舉動。

本來,冀州牧韓馥恐怕袁紹起兵,害怕袁紹得勢,故而派遣幾個部郡從事駐勃海郡監視,限制袁紹的行動,可以說壓製袁紹到了極點。

這時,東郡太守橋瑁假作三公文書發給各州郡,訴說董卓的罪惡,天子受到威逼,處境危險,踮著腳跟盼望義兵來消除國家災難,韓馥的壓製稍微收斂了一些,這才讓袁紹喘了口氣。

這就是袁紹的第一個階段。

接到信件,韓馥召集部屬商議,問大家說:“如今該怎麽辦,應當繼續對付袁氏呢,還是對付董氏呢?”

治中從事劉子惠嚴肅地說道:“興兵是為國家,如何說什麽袁氏、董氏!”

韓馥語塞,臉有愧色。迫於形勢,韓馥不敢再阻攔袁紹,他寫信給袁紹,表示支持他起兵討董,這才讓袁紹度過了最開始的難關。

然而袁紹還是比不上韓馥強大,不管是讀過《三國演義》也好,還是看過正史也罷,大家都不覺得袁紹這個盟主太弱嗎?袁紹雖然是關東聯軍的盟主但並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麽威風。

事實上的確如此,袁紹一開始混的也是很慘,他的盟主也僅僅是名義上的,下面那些諸侯他根本就調動不了,別看王匡、張揚、曹操等人依附於他,可實際上只是盟友關系,並不是從屬關系。他也沒有那個實力調動別的諸侯,單單比較軍隊實力的話一開始他都沒比曹操強到哪裡去。

說的可能有些複雜,前文說的袁紹從者頗多,到這裡就不行了,實際上這都是相對而言。

其實說到林凡大家都會明白,林凡也是依附於袁術,平時吆五喝六,為袁術馬前卒,可若是扯到最根本的兵權問題,那就不一樣了。袁術若是要強行調動林凡兵馬攻打豫州,那真是要翻臉了。

就此而言,袁紹也無法召集別人一起對付韓馥,而袁紹相對韓馥還是弱了不少。

但袁紹也是趁機發展了一會,正好遇到韓馥的部將曲義反叛,韓馥交戰卻失利,袁紹就與曲義結交,這就是袁紹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比第一階段好很多了。

還有第三個階段,就是相約公孫瓚狩獵冀州,韓馥也是腦袋一熱,在害怕之下,受了手下謀士的挑唆,竟然要把冀州獻給袁紹。

.......就陰謀論的角度來看,這韓遂的幾個謀士手下,必然是收了袁紹好處的。

袁紹經過了三個階段,終於搞定了韓遂,總結著來說,韓遂並非善良之輩, 絕不是本意讓出冀州之地,他就是個瓜皮而已,用陰謀沒玩過袁紹而已。

回到正題,眾諸侯又回到了酸棗大營,韓馥的這一手掐斷糧草,絕非明智之選。

君不見袁紹還在討董的最前線,而韓馥卻掐斷了糧草供給,這讓智謀之士看見,兩人高下立判,韓馥此舉雖得到了一時的好處,卻失了人心,為日後的丟失冀州埋下了伏筆。

林凡這邊,林凡見聯軍日散,也是時候回九江了,讓周泰與三壯領導著步兵大隊人馬往九江郡趕去。

來討董聯軍戰了一年時間,以戰養戰,損失了不少兵馬,但也收降俘虜了不殺兵馬,林凡軍兵馬不減反增,單單步兵就到達了近萬之數。

這部兵馬讓三壯與周泰帶領著,趕回九江郡,就以周泰為主,三壯為副,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將這支兵馬帶回九江郡去,這兩人都是稍有些魯莽之人,不適合獨自帶領一軍。

這支兵馬可都是上過戰場,殺過敵人的,算不上老兵,但也絕不是新兵可比的,林凡這才緊張萬分,手中也是實在沒有合適的人選了,為此,林凡將小周瑜扔給他兩,說一切都要聽周瑜的注意。

只希望周瑜能出謀劃策一番了,林凡還想著把周瑜帶到身邊好好調教調教的,現在卻不能了。

另外,書信一封給張遼,讓他帶兵接應,應該無事才對。

你問林凡身為主帥,不帶兵作甚?

自然是有要事去辦,這才讓步騎分開,步兵自回九江郡,而一千余精騎在馬超的帶領下,跟著林凡,星夜出了聯軍大營,往不知名方向去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