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奇幻人生》第448章:舉世無雙
“若不盡早打破如此僵局,早晚必為他人所滅矣。”張昭猛勸道。

 “況且主公兄弟三人皆出自幽州,涿縣之中留下偌大名聲,對幽州地勢也熟,一朝天變,再從幽州發家,則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我處,豈可不稱為得勢?”

 “主公有皇叔之名,仁義遍布天下,為天下人稱頌。有了名聲,何懼他日不能東山再起?”

 張昭名傳內外,天下名士,長於大勢,終究是他在萬難之中為劉備找了條生路。

 他的一番話,使得在場眾人全都心中一震,劉備更是眼神閃爍了起來。

 表面上看來,劉備現在乃是一州之牧,聲威赫赫,可他卻清楚的很,只有實權在握,才能稱英雄。

 正如張昭所言,徐州乃四戰之地,被曹操覬覦,更被河北袁紹與江東林凡上下夾擊,這三個諸侯,就是當今天下最強大的諸侯了,將整個徐州團團包圍。

 這種被諸侯虎視眈眈注視的感覺,劉備得徐州之地數年,不能做大,並不是他自身能力不夠,而是被各大勢力侵擾的不行,且從陶謙手上接過徐州也不乾淨,內憂外困之局,其實並不好受。

 身居被包圍的徐州之中,劉備想要發展起來非常困難。南、北、西三面是三大諸侯,都有攻伐,徐州飽受戰亂之苦,也由此徐州大量百姓流入別州,沒有了人民根基的劉備,更是再無發展壯大的可能。

 秋日時候,更有曹操騎兵前來截糧,美名其曰借糧,可從未還過,徐州飽受劫掠之苦。

 被諸侯包圍,境內百姓又十分稀少。徐州之地對於劉備來講,就好像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張昭的建議,無疑是非常大膽,甚至瘋狂的。然而細細想來,這卻是劉備現在最好的出路。

 投奔袁紹,只要潛伏的好,就大有可為空間,劉備更加知道,自己更是與袁紹長子袁譚相厚,袁譚素來敬重自己,袁譚的孝廉,就是自己在平原之時為他舉的,自己與袁譚常有書信往來。

 雖然因為袁紹自己是庶出,對這袁譚有一絲很奇怪的感情在,由此,袁紹還跟寵愛自己的三兒子袁尚一點,但袁譚畢竟是袁家嫡長子,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袁譚在河北還是有些聲勢的。

 更加有機可乘的是,袁譚此刻,必定要與袁尚爭,那麽自己這根稻草,對袁譚更加渴望才對。

 劉備自己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等自己倒了河北,袁譚就會主動跟自己聯系。

 這一切的一切,都好似在計劃之中,有好似一切都水到渠成,一步一步,劉備甚至已經想到了去袁本初處該如何行事;該如何潛伏;該如何與世無爭;又該如何秘密與袁譚搞些陰謀.......

 甚至,劉備想的更多,該如何在幽州取得名望;該如何與袁紹虛與委蛇;該如何取得兵權,最好是靠向幽州地方的、有一定自主權的官職;

 最後的最後,又該如何在成事之後,一腳踹開袁譚,讓袁譚死於無聲無息!!!

 短短的時間,劉備的腦海中已經模擬了很多的東西,劉備絕不是蠢人,相反,他精明的有些可怕,玩弄權勢,潛伏下來本就是他的拿手好戲。

 無疑,張昭給劉備畫了一張很大很大的餅,足夠讓劉備撐死的餅。

 為防止引起別人注意,這間房中點的油燈也暗,可刹那間,這房中就仿佛有一道光閃過,這光芒,就來自劉備的眼中,閃爍的幽光比油燈都亮。

 要是林凡在此處,聽了張昭這計策,也得拍案叫絕,張昭此計,將人心算的透徹,將天下大勢看的精準,將劉備身上所有的優勢全都用上了。

 這策論,絕不會次於歷史上諸葛亮的隆中對。

 一切的一切,路都已經鋪好了,唯一要考慮的因素只有一條,想到這,劉備急切問張昭道:“子布先生,曹袁大戰,你卻不看好袁紹?”

 要知道,所有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袁紹殺不過曹操的基礎上。

 張昭聽了劉備的問話,這才平複了心情,複而平息了臉上表情,繼續一幅淡然模樣。劉備能有此問,張昭就知道劉備是屬意了自己的策論,現在所差,就是臨門一腳罷了。

 “曹操終會與袁紹大戰,然袁本初不過一時之傑,寬而不斷,好謀而少決;不斷則無威,少決則失後事;麾下其才漫漫,有才卻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今雖強,終不能成大業,曹操雖稍弱一籌,然其能善納人言,應在袁本初之上。”

 張昭說完,劉備就信了。實際上,連劉備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問張昭此話,不過是個自我安慰罷了。天下間就只有此路可走,問與不問其實意義不大。

 “既如此,我等這就秘密出陳留去投袁紹?”劉備急問道。

 張昭搖搖頭,“不妥,先前多言,此時出陳留無益,還需另尋良機。”

 “何時才是良機?”劉備又急問。

 張昭撫須,道:“曹操覬覦徐州已久,呂布佔徐州也快一年,曹操此時若不動,日後可就不好動了,如我所料不差,曹操不日就要對徐州呂布動兵,那時其境內空虛,才是最好時機。”

 “曹迫更甚,便是臨近出兵之機。”張昭繼續為劉備解惑,且警戒道;“此刻主公只能閉門不見客,任何人都不見,才有可能度過今時之困局。”

 劉備點頭, 一夥人商量許久,一直到深夜,才將油燈一熄,各自回房。

 在漢代,名聲是個極其重要的東西。對於普通人而言,有了名聲也就相當於有了高官厚祿。

 對於諸侯而言,有了名聲就會有源源不斷的人才前來投奔。

 都說歷史上劉備前半生四處漂泊,碌碌無為,一無是處。其實相比起那些別滅掉的諸侯,劉備卻在顛沛流離的過程中,攢足了名聲。

 猶如龍之變化,或潛或浮,jīn lín qǐ shì chí zhōng wù,一遇風雲變化龍。

 名聲即勢運,歷史上劉備前半生,雖然沒有打下固定的領地,卻得到了比領地更為重要的名聲。

 這一次,劉備比歷史上名聲不減,聽了張昭計策向北,結局又該如何呢?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