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奇幻人生》第675章:該守該退
爆炸性的軍情迅速在大漢各處傳播開來了,徐州曹仁率領的十萬大軍被周瑜一舉殲滅,一個都沒溜走,而後迅速收管了徐州。甘寧率水軍七萬從徐州北部入黃河,扼守住黃河咽喉,曹軍後路已經被斷。

軍情來的太快,也來的太急,時態的發展已經超出了曹操的可控范圍,曹操雖然一手鎮壓此事,但仍被弄地心力俱疲,曹軍上下兵無戰心,人人思退。

徐州失守沒過多久,前線又傳來一個讓他不安的消息:林凡發軍來攻。

這一次不同其他,林凡動真格的了,不僅自己中軍來攻,周瑜也從側麵包夾過來,甘寧在後遊戈黃河水道之上,甚至張遼所部也緩緩靠攏過來。

這是四麵包夾之局,前有林凡,後有甘寧,左有張遼,右有周瑜,端的四面楚歌之勢。

建安十八年的春夏交接之際,並不是那麽好過的。

張遼所部還好一些,曹操也一眼就瞧出只是施壓,並不會真的來攻,畢竟還有個劉備在側,可另外三路就是實打實的了。

現在這情形,跟歷史上馬謖大意失街亭是差不多的局面,側面戰線一失,就有被敵軍追擊且包圍之勢,歷史上諸葛亮速斷速決,快速下令撤兵,廢了九牛二虎之力終究讓他撤了。而現在,形勢更加危急,林凡連給曹操撤兵的時間都沒留下。

要是曹仁此刻敗退歸於曹操中軍,曹操為穩軍心,說不定就要上演一幕揮淚斬曹仁的好戲。

各處都被不得動彈,每一日都有更加緊急的軍情來報,曹軍兵無戰心,林凡逼迫甚急,連戰而捷。

而於此同時,劉備也不是蠢人,自然有救援曹操的意思。不過他的救,也不是實打實的來救,而是圍魏救趙,趁著張遼所部東移的空檔,將目光放在了河東及河南尹地方,更甚者司隸也在劉備兵鋒之下。

劉備此舉,圍魏救趙,也算是表達了自己救援的意志,同時他自己也能得利,一舉兩得。可林凡鐵了心要滅曹操,根本不管劉備如何如何,只是吩咐徐奕為司隸校尉,總領軍政在關中堅守,與張遼所部相呼應即可。

林凡不管劉備的圍魏救趙,那麽此計便如同狗屁,曹操依舊在水深火熱之中,絲毫未變。

劉備也有小心思,曹操被氣的急了,不由發怒。而他也不知道林凡為什麽一味地將眼光放在自己身上,莫非是對自己的看重?卻讓曹操在發怒之余只能苦笑。

三路聯軍聲勢浩大,一路摧鋒而進,所過之處,連戰連勝。一時間兗州各處相繼告急。

曹操已忙的焦頭爛耳,兵無戰心的情況他也知道,但他卻解決不了,因為他自己也是絲毫無戰之心的模樣,如何能約束眾人?

曹操將治所定在青州臨淄,青州之中兵馬少之又少,能不能抵擋陳軍兵鋒?別看陳軍現在是包圍兗州,但甘寧與周瑜所部也能立刻掉頭攻打青州,青州之中沒有自己的大軍,還能堅守多長時間?

曹操也有些想念臨淄中的家小了。

曹操急召眾人商議軍情,倒也簡單,目前擺在曹操面前的就只有兩條路,一條路是繼續堅守在兗州,一條路就是歸於黃河以北。

曹操暫且沒有暴露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只是任由眾文武在商討之中,商議的結果也很明顯,大部分人還是覺得回師黃河以北最為穩妥,其中只有荀攸不發一言。

“公達可有計策教孤?”就目前來看,荀攸已經成了曹操治下首席謀士,他不發話,曹操心中也不安定。

忘了說了,時間來到建安十八年,荀彧也亡故了。

事情起源於政變,

曹操失了陳留之後,人心浮動,雖然立即定都在臨淄,可已經給了劉協一絲機會,緊接而來的就是一場政變,劉協依舊想推翻曹操的統治。外有林凡作祟,可能劉協也知道推翻了曹操之後還有一個林凡,但曹操欺詐他多年,這深仇舊恨是刻在骨子裡的。

一場轟轟烈烈的政變,最終的結果還是以曹操的勝利告終,但夾在兩者之間的荀彧終於撐不住了,一場大病說來就來,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昔有荀彧與郭嘉,一人主內,一人主外,伴隨著曹操的興起,南征北戰多年,終究是泯滅於世了,由此,荀攸成了曹操最相信的人。

荀攸也對得起曹操的新任,他的智慧,不在前兩任之下。

荀攸聽了曹操詢問,拱手道:“主公,其實眼下情況危急,擺在我等面前的無非兩條路,一條堅守,一條北歸。 眾人都道北歸,可黃河雄雄,林凡必定設下重兵埋伏,我軍二十萬之眾,能安然北歸的恐怕不及半數,可謂傷亡慘重。其後,我等治下青州與冀州兩州,地不過千裡,民不過三百萬,林子瞻卻不急攻,穩定局勢後率大軍渡黃河北上.......”荀攸說到這不說了,忽然停了下來,心中鬱悶難平,重重地歎了一句,才繼續道:“為之奈何?”

曹操也心裡難受,沉吟許久,對於這情況他是知道的,所以聯袂南征,如果再讓下去,國力將更加孱弱,如何與林子瞻一戰?

董昭皺眉沉思半刻才緩緩道:“可是不退不行啊,由於曹仁將軍意外失守徐州,讓整個戰局陷入前所未有的被動,林子瞻欺我北軍不習水戰,遊戈於黃河之上,斷我軍後路。而他此時舉三路大軍壓境,四面楚歌之勢,為之奈何?”

退也不是,不退也不是,人生就是如此矛盾,短短一句為之奈何,說盡了人間無奈與歎息。

荀攸不為所動,繼續發表著自己的看法,“諸位,何不細細想想假如據守此地,將會如何?”

“據守此地?”曹操也很驚訝,荀攸所說與他所想不符。

“沒錯,正是據守此地,我軍尚有近乎二十萬之數,且軍械糧草充足,未必就沒有一戰之力,泰山一線也是天險,只要佔據高地,便得臨戰機要,俯視之下,陳軍不得過。”

“可依舊是難防,且有後顧之憂!”程昱隻僅在荀攸之下,也是智者,此刻卻沒有張口反對荀攸之策,反而細細詢問,似乎是在和荀攸探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