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漢臣》第87章 宮中進言(完)
  夜已亥時,天早已經漆黑一片,司馬玉在天子心腹黃門帶領下,得天子令符,得以從中東門從漢宮裡出來。

  在中東門外,何姝的車架早已經等候多時,一管事模樣的人見司馬玉安然無恙的從宮裡出來,頓時欣喜的迎了上去。

  “我家女公子得幸被太后寵愛能留宿宮中,今日不能回大將軍府了,特讓我等在此等候,將司馬公子安全的送回司馬府中。”

  司馬玉點了點頭,他心知肚明,這些人奉何姝之命在這裡等候,除了確認自己的安全外,恐怕還是想知道自己答應她的事結果怎麽樣吧。

  司馬玉心生慚愧,這次入宮面見天子並沒有說起何姝的事情,甚至在為天子劉辯出謀劃策的時候還將“她”毫不猶豫的“賣”了。

  若是何姝在這裡,司馬玉還真不好意思如何和她相說。

  但是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使何女公子想嫁給天子劉辯恐怕也不能。

  “請何女公子安心,這次入宮並沒有出現什麽意外........”司馬玉違心的回答道。

  得到了滿意的答案,那管事模樣的人便請司馬玉上馬車準備回去。

  在寬闊而舒適的馬車上,司馬玉脫下了一身黃門的衣冠,換上了自己原來的世家公子服冠,身心有些疲憊的司馬玉不由的微閉雙目,閉目養神。

  這一次司馬玉入宮,最後的結果讓司馬玉好是失望。

  司馬玉為天子劉辯出謀劃策,然而優柔寡斷的天子劉辯依舊猶豫不決,即使司馬玉苦苦相勸,天子劉辯依舊不想改變現狀。

  終歸還是歷史上那個軟弱的漢少帝,即使對現狀不滿,依舊沒有改變現狀的魄力,這一點就連昏庸的漢靈帝都不如。

  如今的天子劉辯,隻想維持如今的局面,讓大將軍何進和張讓等宦官之流相鬥,不損其中一方,安然直到自己成年親政。

  維持朝局平衡,不讓一方勢力獨大,沒有掣肘,此乃漢室禦臣經常使用的手段。

  所以不管是助大將軍誅滅張讓等宦官之流,還是借助張讓等宦官之力囚禁大將軍而奪權。現在的天子劉辯都不想去做。

  在天子劉辯看來,助大將軍誅滅張讓等宦官之流,好似損漢室之力肥外戚之勢,讓大將軍一家獨大,對漢室的統治並沒有什麽好處。

  而借助張讓等宦官之力囚禁大將軍而奪權,這其中的風險太大,稍有不慎恐讓漢室有傾覆之位,即使司馬玉想的面面俱到,天子劉辯也沒魄力想冒這個險。

  而且司馬玉向天子劉辯獻計,天子劉辯雖然認為司馬玉胸有謀略,假以時日,或為不可多得的人才,而現在的司馬玉終歸而言還是太年輕了,並無多少閱歷。

  所言就像趙括那樣紙上談兵,雖說得天花亂墜,讓人心動,但終歸沒有實踐證明其才華能力,不能讓天子劉辯盡信,天子劉辯可不想重蹈戰時趙國長平之戰全軍覆沒的悲劇。

  故而天子劉辯沒有采納司馬玉的計策,這讓司馬玉失望不已。

  天子劉辯心中的顧慮,司馬玉能猜出一二,然而在司馬玉看來,天子劉辯並沒有看清楚如今雒陽的局勢。

  自從蹇碩死後,這平衡早已經被打破,如今的雒陽的局勢是,大將軍何進得世家豪族相助,其勢力之大,豈是張讓等宦官之流所能抵擋,早無還手之力。已成一邊倒的局面

  世家豪族對宦官之流恨之入骨,已到達不是不死不休的地步,大將軍何進受其挑撥,亦是想置之於死地,如今衰弱的漢室想要從中調和,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從後世大將軍何進聽信袁紹等人之言,招董卓等外藩入京脅迫漢室除盡閹黨,這一點就能夠看出了。

  司馬玉苦苦相勸,然天子劉辯依舊不想采納司馬玉的計策,這讓司馬玉對天子劉辯失望不已。

  “這漢少帝劉辯終非是雄才大略,中興漢室的光武帝啊!”當時司馬玉心中失望的想到,頓時有些心灰意冷。

  司馬玉冒死入宮獻策,可看出其對漢室忠心耿耿,天子劉辯雖不采納了司馬玉的計策,亦不想讓忠於漢室的人寒心,便想授予司馬玉官職以資鼓勵。

  雖然天子劉辯年少不能親政,但是一些俸祿低的官職他還是能做主授予的。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草民年幼而自知才學僻陋,不足以治國牧民,雖得陛下寵幸,然亦不想拔苗助長,今欲回府拜得名師,刻苦專研,頭懸梁而錐刺股, 待學業有所小成,當舉孝廉,得茂才之名,再入官為吏,為漢室盡忠。”司馬玉當場拒絕道。

  見司馬玉拒絕,天子劉辯亦不想如那愚昧宋人一般拔苗助長,亦不好強人所難。

  司馬玉坐在馬車上,心裡難免有些沮喪,說不動天子劉辯,終歸而言還是自己能力不足。

  後世劉備得知臥龍之才,三顧茅廬,得以諸葛孔明出山,諸葛亮以隆中對說服劉備,連孫權,抗曹操,奪益州,三分天下,讓世人震驚。

  初出茅廬的諸葛亮當時還不是如趙括一般紙上談兵,但能說服劉備,其真才實學後來才得以證明,若司馬玉有諸葛亮舌戰群儒的本事,何以說不動年幼的天子劉辯?

  司馬玉心中感慨道,終歸而言還是自己能力低下,才學不足。

  即使知曉這歷史的走向,若才學不足,真能與那些歷史牛人抗衡?改變歷史進程?

  司馬玉如今想想都覺得可笑。

  這時司馬玉睜開眼,看了看手中握緊的一塊令牌和詔書。

  這塊令牌乃是大將軍何進的親信令牌,當日司馬玉獻聯姻之計後何進複賜給司馬玉的,緊急情況下可調動大將軍的資源和部分軍隊。

  而另一份詔書,乃是剛剛司馬玉在宮中向天子劉辯所求的,上面內容乃是天子劉辯親筆所寫,有天子璽印。

  “若董卓最終還是入京,希望到時候能憑借這兩樣東西力挽狂瀾,即使不能力挽狂瀾,也希望能救天子劉辯一命。”司馬心裡雖然沒有多少底氣,終不願放棄。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