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帽子王崛起》第294章清算
大草原軍事行動還在持續,烏桓騎兵與南匈奴騎兵還在狂追不停,倒是步兵不在需要那麽多,只有少部分揚州軍隊控制奴兵繼續向前推進。

揚州大軍要趁著草原人喪失抵抗意願,一鼓作氣將他們趕出去,不給他們喘息之機。

而在後方,建設大軍已經開進來了,第一批五千城堡建設同時開工。

一個城堡要容納十戶人家居住,還要具備最低限度防禦能力。這就需要圍牆高度要比平常居民院落高得多,還要求能蹬上牆作戰。

水非常重要,或者城堡內可以蓄水,或者有水井,總之要解決吃水問題。

一個城堡管理周圍方圓千傾草原,至於奴隸、牛羊當然安置在城堡之外。

換句話說,將來草原不再是遊牧,而是固定區域放牧。

由於草場足夠大,今年可以在南面放牧,明年或許會移到北面放牧,隨你折騰,但要避免草原過度放牧,吃的只剩下沙漠。

千傾只是一個粗略數字,面積肯定還要大,至於說每一個城堡十戶人家分配千傾草原,太分散了。這其中除了中原人口人口不足這一因素之外,還考慮到預留發展空間。人類要繁衍後代,今天十戶人家,將來只能越來越多,面積小了必然受到限制。

其實這是一種戰略,整個草原一直到北極,都在揚州大軍控制之下,如果沒有漢人居住,早晚又要丟失,秦宜當然不犯這種錯誤,他必須讓漢人永久居住下來。

隨著揚州大軍向西推進,這種定居方式,要跟著軍隊的步伐向外擴展,需要大量人口移居。

好在屯田兵屬於軍隊性質,個人沒有選擇權,只能執行命令。

以秦宜的見識,以及他手下那些智腦精明勁,不可能簡單到完全依靠命令推進此事,必然創造條件讓屯田兵願意安居環境惡劣的大草原。

屯田兵放牧收獲與官府三七分成,而且屯田兵每個人份額可以繼承,傳給他的後代。

嗯,類似於後世股份製。

在這個只要吃上飯就是幸福的戰亂年代,沒有人拒絕這種美事,更何況還有美好憧憬。

能在遠東采取軍事行動的時間很短,實在是哪裡的氣候太惡劣。雖說環境惡劣,但不能說那裡沒有人居住,總有一些小部落在那裡安身。

數個月來騎兵風馳電閃,席卷一切有人跡活動地區,到了下半年遠東地區的軍事行動全部結束,所有的部落全部消亡。

戰爭最大的福利便是奴隸,又有一批近十萬奴隸已經到了中原。

十萬人很多嗎?對於揚州大軍來說,跟沒有差不多。

揚州大軍抓了多少扶余人?控制多少三韓人?數都數不過來。

呵呵,十萬也不嫌少,多多益善,秦宜有海量的工程需要他們勞作。

這個時代別指望道路運輸能提高多少,秦宜把目光盯著水路運輸,他要將中原大運河全部貫通,建設成四通八達的水網。偌大的中原地區,區區十萬人哪裡能夠用啊?幾乎所有俘虜都被屯田兵吸收,用於大建設。

四通八達的大運河已經開挖,人有的是,人雖然比不了機械化,但是,人海戰術比機械化差不了多少,速度很快。五十萬不夠,那就一百萬,總之,第一條南北貫通的大運河,要在今年完成。

除了水路建設,陸路建設也要全面鋪開,要在一兩年內全面打通關鍵道路,尤其是閉塞地區。

歷史上我們開疆擴土,為何都丟了呢?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交通製約,你不能及時投送兵力,給養補充上不去,不能及時傳達命令,怎麽可能守住遙遠的關隘?一道命令在路上差不多大半年時間,

豈不黃瓜菜都涼了嘛。最早開工的是中南半島,哪裡的主乾道路已經與大陸相連,再加上海上交通,揚州牧秦宜很容易掌控哪裡的局面。而後,北亞半島也開始修建道路,至少先修建一條南北貫通大動脈。

海上,登島戰爭已經全面展開,東面是大將甘寧,率十萬大軍以及三十萬馬韓等奴兵登上了九州,當然,衝鋒陷陣的肯定是奴兵。

大將於禁也從西面展開登陸戰,俘獲的奴隸一船一船往回運,哪裡還會缺少勞動力呀?

八月,北方戰事全面結束,騎兵已經成功將鮮卑人以及其他部族趕到楚河西部,大概往歐洲方向去了。

但是,烏桓騎兵和南匈奴騎兵沒有被調回來,秦宜命令他們輪流休養生息,每一次五千人為單位出擊,向西劫掠,俗稱打野食。

內部說法,這是給他們的福利,要好好把握。

所有劫掠來的財物,個人可以留下一部分。至於女人,你在外面隨便,回來就必須老老實實。

這是最好的賞賜,南匈奴以及烏桓人本來野性十足,劫掠是他們的習性,雖然在揚州大軍管束下有所收斂,但這種野性根深蒂固,至少他們這代人改不了。

現在好了,長官放縱,可以想象他們出去一趟要禍害多少人?

禍害的越多越好,越凶惡越有人害怕,這就是目的。

揚州軍隊之所以給他們這種福利,不過是讓他們製造恐懼而已,驅趕居住在西伯利亞那些居民趕緊逃跑,跑得越遠越好。而且逃難的人會把他們的遭遇傳播出去,進一步製造恐懼,令越來越多的人害怕,一旦發現揚州軍隊的蹤跡,必定會避而遠之。

居住在北方的人多麽倒霉,鮮卑人從他們這裡走過去,免不了一場燒殺掠奪,給他們造成巨大傷害。北匈奴人也是走的這條路,又是一番劫掠。有些人被鮮卑人、匈奴人抓走了,有些人逃走了,總有少數人還在堅持。

但是,災難沒有結束,烏桓人又來了。

沒有人能夠承受住這樣的折磨和摧殘,這裡實在不是人呆的地方。

烏桓騎兵和南匈奴騎兵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大,因為他們的前面是無人區,只能不斷向前深入。

沒有人最好,揚州軍隊繼續向前,越過楚河,擴大佔領區。

好像很不人道吧?

呵呵,別指望這個時代的人講什麽人權,那是扯淡!

即便首腦人物秦宜,他知道的太多,憑什麽只能是漢族人遭受外族蹂躪,既然我有能力,為何不把苦難施加到他們身上......

毫無疑問,種種跡象表明,秦宜是在清算,清算那些他知道的遭難。

不錯,秦漢曾經是那麽的輝煌,當我們的文化、思想被禁錮之後,災難接踵而來,甚至到了滅種之災的境地,何其悲乎!

外族施加在我們身上的災難是在太多,數都數不盡......

當年秦宜也被洗腦,卻還保持清醒。

偉人一生壓製,遺老終究還有口氣喘息,最終不也翻身,反撲的更加凶猛?

十年疾風暴雨,那又如何?

接下來,辮子......啊......戲若陰風森森,席卷整個角落......

揚州十日......連揚州人都記不得了,更何況其他!

這就不難理解秦宜的所作所為,徹底清理。

連渣都不剩,你還有何本事?

秦宜的目的是要留給後人一個乾淨的世界,讓那些災難遠離大漢,可謂用心良苦。或許秦宜不能保證他的身後永遠和平,但有一樣,必定大大減少外族侵害。

其實,誰清算似乎不太精確,那是以後發生的悲劇,應該是切斷禍根,才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