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之帽子王崛起》第5章呂布好孩子
  秦宜犯愁了,既然不想死也不想戴綠帽子,那就得想辦法掙脫宿命。

  秦宜分析了自己的處境以及自己的優勢所在,三國大致走向他知道,算是半個先知,這便是他最大的優勢,其次,他會一點兒武功,但是,與這個時代那些著名武將沒法比,上陣廝殺恐怕隻有被人殺的結局。

  除此之外還有什麽,好像沒了吧。

  顯然,靠自己拚殺似乎不行,再說了,在這個亂世想要創出名堂來,身邊必須有一批追隨者,沒有小弟幫襯,哪怕自己武功高強也不行,一定是死貨!

  嗯,看來隻有抱大腿一條路可走。

  如今自己是呂布的手下,嗯嗯,也算是親信,如果自己輔助呂布,會不會改變呂布命喪白門樓的命運呢?

  或許能改變一些什麽,但是,相當危險,能躲過一次躲不過第二次,結局難料。

  這不奇怪,人的性情天生注定,或許後天有一些變化,但大局基本固定很難突破。即便自己對歷史知道那麽一點,難說能輔助呂布成就大業,難道自己真的比謀士陳宮還厲害?

  呂布武功蓋世,人物風流,天下英雄莫不仰望。除了武功高強,也不是沒有一點計謀,但充其量也不過是小聰明,缺乏大局感,與曹操、劉備等梟雄人物相比,有天壤之別。

  從人性上講,呂布人不壞,當年,董卓亂政,天下英雄皆欲殺之而後快。但礙於呂布勇猛,十八路諸侯也無可奈何。

  後來,司徒王允定下“美人計”,以此挑撥董卓和呂布的關系,才將董卓成功誅殺。

  按一般的說法,董卓被誅是因為呂布見貂蟬美貌,才在爭風吃醋的激情下對董卓痛下殺手的。其實這種說法有其一定的道理,卻也不全盡然。愛慕貂蟬隻是呂布的正常反應,生理需要,並不足以讓其陡起殺機,倒戈相向。

  更可信、也最可能的就是,此時的呂布動了惻隱之心。

  畢竟,人生來都是多少有些正義感的,呂布也不例外。或許,正是王允的這一席話,才讓呂布有了“青史留名,萬古不朽”的期盼。換句話說,是“做忠臣”的信念,才讓呂布堅定地站在了王允的一邊。

  反之,假如沒有呂布的“浪子回頭”,怎麽可能有王允的功成名就呢。

  可惜的是,這麽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功勞,最終卻強加到了王允一人身上,而真正起關鍵作用的呂布不僅從此沒有了立足之地,反倒留下了為人不忠、為人不義的千古罵名。

  本來壞與不壞跟打天下沒有一毛錢的關系,呂布可愛之處反而成了他的致命弱點。

  試問,梟雄何來仁慈?

  呂布用平民心態與曹操、劉備爭霸,他不死誰死?

  想當年,呂布被曹操打敗,眼看走投無路,就前去投奔劉備。

  初時,劉備倒是希望借助呂布勇力,不料關、張兩兄弟卻對呂布一百個瞧不起,一千個看不慣。尤其是張飛,面對眾人,幾次拔劍要殺呂布,搞得呂布很沒面子,最後實在被逼得沒辦法了,隻好苦苦哀求:“翼德何故隻要殺我?”

  這還不算,後來張飛獨守徐州,因為呂布是曹豹的女婿,就將曹豹打了個皮開肉綻。惹得曹豹懷恨在心,星夜送信,與呂布裡應外合,奪了徐州。

  丟了徐州劉備兄弟三人沒有了立身之地,隻好回過頭來投奔呂布。

  按說呂布一再受辱,內心定然不忿,哪裡還會再有收留劉備的道理。

  誰知呂布不僅不記前仇,

反而欣然接納。  這還不算,“恐疑惑,先令人送老小還玄德。”對此,即便是甘、糜二位夫人也道呂布的好處:“呂布令兵一百把定宅門,諸人不敢即入。常使侍妾送物,未嘗有缺。”

  做一次好人不難,屢屢做好人就不那麽容易了。

  後來倒是劉備,又與曹操聯手攻擊呂布,結果被呂布殺得大敗。

  與前次一樣,當糜竺說劉備老小俱在城中、請將軍照顧的時候,呂布說:“吾與玄德舊曾拜義,安肯害及妻子乎?汝可引一家老小,複去徐州安置。”

  以德報怨,呂布之胸襟由此可見一斑。

  如果這麽說仍不足以表現呂布的可貴之處的話,那麽轅門射戟卻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呂布的真性情。

  當年,袁術派大將紀靈征討劉備,而劉備當時隻有五千人馬,要抵抗紀靈大軍無異於自取滅亡。劉備沒辦法,隻好向呂布求救。但呂布此時同樣也收到了袁術的來信和不菲的物資,條件就是讓呂布不要插手袁、劉兩家的事。

  面對兩邊的來信,呂布一時左右為難,這時陳宮獻計說:“劉備雖受困,久後必縱橫,乃將軍之患,請休救之。”一聽此言,呂布不僅沒有盲從,反而表現得異常清醒,說:“袁術若並了劉備……吾已在術圖中也,不得不救劉備。”

  如此看來,呂布也並非有勇無謀之輩。

  問題是,怎麽救才能兩全其美呢?

  最後,呂布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於是,先把劉備和紀靈請到軍中,說要與兩家“解鬥”,然後將方天畫戟立於轅門之外說道:“轅門離中軍一百五十步, 吾一箭射中戟小枝,你兩家就此罷兵;如射不中,你各自回營安排廝殺。如不遵吾言者,並力殺之。”結果呂布神射,一箭正中畫戟小枝。有言在先,紀靈也沒有辦法,隻好忿忿地回去向袁術複命去了。

  但從這件事上看,呂布分明還是向著劉備的,自己的箭術如何怎麽會不知道呢。

  按說,對於劉備的求救呂布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坐收漁翁之利。

  但呂布人實在,見人家有求於己,就想好人做到底,救人於困厄。

  虧得呂布如此用心良苦,一再對劉備施以大恩,而到了自己有難的時候,劉備卻火上澆油,唯恐呂布不死。大難臨頭,求生是人的本能,無可厚非。但當呂布被縛白門樓請求劉備為之說情的時候,劉備卻不陰不陽的來了一句:“明公不見事丁建陽、董卓乎?”

  此言一出,直接把呂布送上了斷頭台。

  由此可見,世上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就像呂布,雖然名聲不好,但心地卻並不壞,隻不過很多時候過於實在,做了人家的“替罪羊”而已。倒是一向以仁德自居的劉備,現實生活中卻最是危險。

  世上總有這麽兩種人,有的人始終惦記著別人的好處,有些人卻總是記著別人的過錯。

  或許,劉備就屬於後者。

  不幸的是,這樣的人偏偏就讓實在的呂布碰上了。

  呂布是性情中人,兒女情長,和平年代是一個可交之人,但在爭霸年代必定是悲劇性人物,秦宜若選擇呂布,最終也會是悲劇人物,所以,秦宜直接否定追隨呂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