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滅秦代漢》第68章 高爐煉鐵
  墨卿終於走進了漢國的工匠營,為了顯示對墨卿的重視,張政特意抽出時間陪同墨卿參觀。

  通過層層崗哨來到了工匠營所在的山谷之內,這裡果然是別有洞天,規模之大讓墨卿驚歎,這裡的許多建築也十分宏偉,比漢王宮大殿還要龐大的建築比比皆是。

  “前方就是煉鐵高爐。”張政直接將墨卿帶到了煉鐵高爐前,這是墨卿最感興趣的。

  “這麽高大的煉鐵爐,一爐可煉多少鐵?”墨卿對冶煉金屬很熟悉,也曾親手建造冶煉爐,卻從沒有見過如此高大的煉爐。

  “這一爐大概可以煉幾萬斤鐵吧。”張政估算著。從張政在漢國建起第一座煉鐵高爐到現在已經有一年的時間,張政和工匠們不斷的對高爐進行改進,最早的高爐差不多都報廢了。現在墨卿看到的是剛建造完成的新一代高爐。

  “漢王說笑了,幾萬斤鐵堆在那兒要比這高爐高很多。這高爐雖然高大,煉出幾萬斤鐵是不可能的。”墨卿覺得張政有點兒誇大其詞了。

  張政笑了笑帶著墨卿走的離高爐更近一點兒說道:“這種高爐煉鐵是連續的,不斷從上邊加入礦石和燃料,從下邊放出鐵水。只要爐內的耐火材料不燒穿,總可以生產下去。我說幾萬斤鐵是一個保守的估計,這個高爐外邊使用了鐵製的爐體,內部的耐火材料的配比更合理,我想這座高爐可以連續生產很長時間,生產幾萬斤鐵不成問題。”

  這時工匠過來向張政稟報可以出鐵水了。工匠們知道張政要來,故意掐著時間,有心在張政面前表演一番,爐門打開通紅的鐵水流了出來,被導入事先做好的沙模之中。

  墨卿站在那裡仔細的觀察著這一切,根本顧不得飛濺的火星和迎面撲來的熱浪。

  看著眼前的鐵水不斷的冷卻,變成一塊塊的鐵錠,墨卿還是有很多的疑問。“漢王同樣是將礦石放在火上燒,為什麽這裡煉出來的就可以凝固成鐵錠,其他人煉出來的是一團黑乎乎的渣子,只有煆打之後才能得到一點兒熟鐵,要不就是燒出來一些又硬又脆的生鐵?”

  墨卿現在所提的實際上是阻礙秦朝鐵器製造的最大障礙,對於墨卿的疑問,張政知無不言。“這主要是一個溫度問題。其他人煉鐵爐所達到的溫度都太低。原因是他們的煉鐵爐都是敞口的,不利於保溫,為了助燃又向爐內吹入冷風,使得爐溫變得更低。”

  “漢王是怎麽解決這些難題的呢?”墨卿虛心請教。作為製造武器的高手,為了冶煉出好的金屬,墨卿也曾作過多次的嘗試,卻沒有任何進展。

  “為了提高爐溫除了采用現在你看到的這種封閉爐膛的高爐外,還有就是在進風口增加了預熱室,對吹入的空氣加溫,同時使用水利鼓風機增加進風量,使得爐內燃料能充分燃燒。”張政詳細的解釋道,當然要想讓高爐連續生產還要用強度比較大的煤焦炭,還要加入造渣劑,還要調解爐內的酸鹼度,這些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清楚的。為了克服這些困難,張政他們也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

  “水利鼓風機是什麽東西。”墨卿以前根本沒聽說過這個詞。

  “走,我們到那邊看看。”張政指著離高爐不遠處河道裡高高的河堤說道。

  “這些高大的房屋是用來幹什麽的?”河堤下有一排排高大的房屋,裡邊不時傳出巨大的響聲,墨卿對此充滿了好奇。

  “漢國之所以能夠生產出來比諸侯國強的東西是因為充分利用了自然的力量。

人力是有極限的,而自然力是無窮的。你看我們修建堤壩將水位抬高,水從上面衝下來有著巨大的力。水的衝擊力推動木製的水輪,帶動風扇就能吹出連續不斷的風。如果用人力推皮囊吹風,風量既小,還不連續。根本達不到高爐煉鐵的要求。”張政在一台水輪帶動的鼓風機旁邊向墨卿介紹著。  墨卿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超越了人力和畜力的機械,被其強勁而連續的動力驚呆了,邊看邊思考,一時竟想不出應從什麽角度向張政問問題。

  張政很好的做著導遊的工作,帶墨卿到另外的廠房內介紹道:“你看這是水輪帶動的鍛造機械,鋼鐵在這裡晝夜不停的被鍛打,從而製成精良的武器和家具。”

  “漢王真是奇思妙想,連水的力量都用上了,這一切真是人力所不能及啊。”墨卿由衷的讚歎道。

  “光有我的想法還不夠,工匠營能有今天靠的是工匠們的辛勤勞動,一年來工匠們沒日沒夜的幹才有了現在的成就。”張政不是謙虛。一年來的風風雨雨讓張政見證了創業的不易。

  秦朝連工業這個詞都沒有更別說工業基礎了。張政的知識都是來自於書本,將它們變成現實的東西遇到了無數想都想不到的困難。光水輪機就不知衝散了多少架,煉鐵的高爐還發生過多次倒塌的事故。工匠在試驗中受傷的人也不在少數。

  後來工匠們都有點兒戰戰兢兢,他們倒不是怕傷亡,而是覺得漢王大量的財物投入了進去,上百個工匠幹了好幾個月,然後轟然一聲就什麽都沒有了,要是在秦國不知多少人要被殺頭了,漢王不發怒反而安慰大家。

  張政明白光有技術還不行,還要有好的制度和大量的物資支持。漢國煉鐵技術即便是流失出去,其他諸侯國也不見得能生產出成品來,畢竟不是所有的王都能忍受工匠浪費大量物資的,其他君主是不會給工匠多次犯錯誤的機會的。

  張政帶著墨卿一個廠房一個廠房的走著, 將廠房裡正在製作的各種產品介紹給墨卿。

  墨卿感覺自己放棄發展墨家組織加入漢國是正確的,跟著張政完全是趕往了一個新的天地。

  參觀工匠營讓墨卿眼花繚亂,心中有太多的不解和疑問。

  墨卿跟在張政後邊不斷的向張政提問,同時也和工匠們閑聊。

  墨卿一開始以為主持這一切的肯定有一個能人,說不定還是墨家弟子。很可能張政將這個人藏了起來。聊天之後墨卿發現工匠營的一切都源於張政,墨卿覺得張政太厲害了,不但能治理國家,上馬打仗,還能搞出這麽多新東西,這真是難得。

  “漢王我今後一定跟著漢王好好學習,請漢王不要嫌棄我愚笨。”墨卿現在說出的話真的是發自肺腑。

  “以後我會不定期的去你們科學院講課,有什麽疑問可以提出來。”張政用不著謙虛,在這秦朝還沒有誰的科學知識水平面超過張政。

  “漢王,接下來的日子我就住在工匠營,看工匠們是怎樣生產的。學習更多的東西,然後將科學院搞起來,爭取早日能對大王有所幫助。”墨卿心中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恨不得立即體會一下工匠營中的每樣新技術。

  “那就有勞墨先生了。”張政離開了工匠營,墨卿則直接留了下來,進入了工作狂的狀態。

  張政回到漢王宮臉上洋溢著笑意,他心情大好,象撿了寶一樣。漢國有了墨卿這樣的高端人才絕對是件高興事。

  “把王離給我帶過來。”高興之余,張政要試試王離這樣的名將之後能不能為漢國所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