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滅秦代漢》第340章 微服私訪
自戰國以來各種思想流派百家爭鳴,他們都在努力的擴大自己學說的影響范圍,實際上是在為自己團體的發展爭奪著資源。

 在這些人看來天下的資源是有限的,多一個派別支持其他學說必然受到冷落,而發展自己學說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學說傳播到更為廣闊的范圍之內,有更多的人信奉自己的學說,然後可以對帝王施加影響,反過來讓帝王對自己的學說提供資助,以便學說更好的傳播。

 因此某種學說得到帝王將相的幫助,很快就會在社會上佔主導地位,其他的學說自然就處境艱難了。

 當張政說有辦法把儒家的學說傳播的更為廣泛時,孔然很是期待,大王的支持下儒家發揚光大肯定沒有問題,同時他也好奇張政會有什麽好辦法。

 可張政說完那句話就不再往下說了,這讓孔然很不好受。

 張政這時說道:“我幫你們傳播儒學,但也有個條件,你將你門下最有寫文章才華的人派過來一些,我找個地方按排他們寫文章,他們寫出文章我是給酬勞的,會讓他們的日子過的很好。”

 孔然有點兒不適應,大王應該一副高高在上道貌岸然的樣子,怎麽今天跟自己講起條件了,而且寫文章這種事本來大家每天都在乾,文章沒少寫,在傳播儒家思想上的效果並不怎麽好。到了張政這裡把人集中在一起難道就行了。孔然不知道張政要怎麽辦,但還是答應了下來,畢竟儒家思想的傳播對他來說太有吸引力。雖然真正有寫文章才華的人不好找,但自認有才華的人卻很多。

 見孔然答應了,張政也很高興,又對孔然說道:“不但你找來的這些人能夠寫文章賺錢,其他的人也可以將寫好的文章拿過來賣錢,如果寫的好,我會給一個合理的價錢,這樣許多書生就可以一邊讀書一邊寫文章養家。”

 “文章用來賣錢,這不太好吧?”孔然覺得這是有辱斯文的事。

 “並不是每個讀書人都和你一樣衣食無憂,他們也要穿衣吃飯,也有父母妻兒養育,他們最拿手的就是寫文章,除了寫文章就一無是處了,能用他們擅長又喜歡的事賺錢不是好事嗎?”

 “好。我會按大王所說去安排的。只是我覺得大王沒必要所有的事都制定法律,我們儒家可以通過教化來改變人,只要人心向善,法律就沒有什麽用了,法家那一套並非長治久安之策。”孔然發現話題被張政帶歪了,急忙又拉回對法家那幫人不可靠上來了。在孔然的內心中覺得他們所信奉的儒家學說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正好我今天要出去走走,孔老先生如果有時間可以隨我一起走走,孔老先生應當算是掌握了儒家精髓了,我想看看老先生怎麽用儒家思想來解決問題。”張政知道如果進行辯論自己很可能不是孔然的對手,而且這種事也不是辯論能夠解決的,哪種學說對於治國有用,還是要靠實踐檢驗。

 “多謝大王給我這樣的機會。”孔然覺得這是張政在考自己,不過他並不害怕,別說自己研究學問這麽多年,就是活了一把年紀的人生經驗也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這正是讓張政信服儒家思想的大好機會。

 張政使用簡單出行的方式換上了便裝出了王宮,這已經是張政經常乾的事情。張政深深告誡自己不能被困死在王宮之中,被當成耳聾眼瞎的傻子每日看大臣們演戲玩。所以要經常微服出宮到各處走走。臨淄城周圍的官員們乾事都特別小心,因為很有可能你正在辦事,大王就站在了你面前。

 今天的目的地是臨淄城外的一個小縣城,為了表示對孔然的尊重,張政特意邀請孔然同車而行。孔然特別激動,然後是便服出行,能和大王坐這麽近也是令人激動的事情。

 新式的四輪馬車寬敞平穩,臨淄城作為一個大城市也和漢國其他地方一樣正在努力的修築通向四周的道路。他們所走的道路已經修成,道路上行人車輛川流不息。

 看著這一切孔然心中感慨頗多,齊國這些天可沒少換大王,先是男氏貴族推出的王一個個上位,然後又是兵強馬壯的韓信在齊掌權。可這些人沒有一個讓齊國人過上好日子。直到張政來了,雖然齊國也就此亡了國,但這時齊國人已經能平靜的接受這一切了。齊國一次次的被滅國百姓已經麻木了,相比於誰當大王,百姓更關心自己能不能吃飽肚子。

 張政帶領漢國打跑了韓信,也給齊國帶來了漢國的制度和生活方式。張政規定的按照土地面積收取固定賦稅的法令深入人心,百姓知道自己每年要拿出多少錢糧。上交的數量還沒有采用漢國的施肥澆灌方式增產的多。逐步建設起來的工廠作坊又為大家提供了許多打工的機會,一個人只要不是太懶惰至少不會餓死。

 張政和孔然到了地方直奔縣衙,門口的衙役見了張政一點兒也不吃驚, 因為之前張政已經用這種方式到衙門來過多次,衙役帶著張政等人向著衙門內走去。衙役心中也在祈禱,但願縣令正處於最佳的工作狀態,不要在大王面前丟臉。

 “恭迎大王。”縣令正在內堂處理事務,見張政走進來縣令急忙起身相迎。

 “你忙你的,我只是隨便看看,這位是孔然老先生,他要看看你們日常是怎樣處理事務的。”張政將孔然介紹給了縣令。

 “歡迎孔老先生,我也曾講過不少儒家思想的書籍,也算是孔門信徒。有許多不懂的地方正好向老先生請教。”縣令見孔然同張政同來自然知道應該對孔然什麽態度。

 “本縣的民風如何?”儒家思想上主要是針對人心,孔然自是要問起百姓的心智。

 “本縣民風淳樸,百姓性情溫順。”縣令多少有點兒在張政面前自誇,縣裡安寧自是他這個縣令治理有方。

 “一會兒百姓間如有糾紛,請告訴我,由我來解決。”孔然對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充滿了信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