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滅秦代漢》第259章 4輪馬車
  張政畫出了新車的草圖,將車製造出來對工匠們來說並不是什麽難事。張政設計的車原先工廠中的許多零件仍然可以使用,只是改變了兩個車轅,另外將車廂改窄加長就行了。

  真正複雜的倒是那套鞍具。不過這也難不住那些工人,在張政的指點下,工匠們很快就製造出來了一套樣品。

  “來看看咱們的研究成果怎麽樣。”製造出來的新車擺在了張政的面前,張政親自過去將鞍具綁在了車上。然後命人拉來一匹馬。

  張政記得看過熟練的車把式只要一個人提起車轅,幾聲吆喝就能讓馬匹自己倒到車轅之內,一個人完成套車的工作。

  張政當然沒有那本事,只能找兩個人抬著車轅,然後張政上去對馬匹進行了一陣子恐嚇,嚇得馬不知所措,覺得自己站在哪裡都不合適。最後還是張政拉住了馬,兩個人將車拉了過來,將馬鞍放到了馬匹的背上,張政親手給馬匹戴好套包子,綁好了夾板。牽著馬走了兩步,見沒有什麽羈絆的張政這才放下心來。

  旁邊的工匠這才明白,原來這些東西是這樣用。無不折服於大王天才的構想。

  旁邊早就準備好一堆糧袋,張政命人將糧袋裝到了車上,為了讓人們印象深刻,張政特意找來一輛老式的馬車,用兩匹馬拉著進行對比試驗。

  兩匹馬拉的車所載重量同新式馬車差不多,張政追求的是大幅度提高運輸效率,所以兩匹馬同一匹馬比試並沒有顯得不公平。

  糧食裝車完畢,墨卿特意過去看了看,確認一匹馬承受這麽重的車不成問題後,下過了比試的命令。

  說是比試,實際上是要看這些新的鞍具在長期使用後對馬匹有沒有潛在的危害。試車的人趕著馬車出發了。車輛走在大街上新式雙轅車奇怪的造型引來許多人的注目。

  “這是哪個白癡車把式乾的活,車轅都要垂到地上了。”路旁有多年趕車經驗的老車把式說道。

  在人們欣喜和不解的目光中,兩輛車在圍著的城池轉了一圈,回來後對馬匹進行了仔細的檢查,沒有發現什麽不適。

  “恭喜大王改良成功。”眾人紛紛上來向張政道賀。

  “這都是大家努力的結果。”張政也很滿意,現在漢國的工匠水平越來越高了,而且還有了協同配合能力,已經是那些手工小作坊不能比的了。

  “張政計算過了,利用這種馬車拉上糧食,再派出足夠多的護衛人員,一次就可以安全運送大量的糧食。就不用頻繁的派出運糧隊了。”張政在開始改造馬車時向墨卿講過什麽要改造。現在墨卿覺得張政的目的可以達到了。

  漢國的造車業還是很發達的,在以前張政向各國賣了許多戰車,都是薊城這邊工廠生產的。現在張政將這部分力量動員了起來,生產幾百輛新式雙轅馬車還是很容易的。沒用多長時間製造好的馬車送到了前線,解決了張政的燃眉之急。與齊國爭鬥的戰場出現了新局面。韓信感覺事情有點兒奇怪,漢國還在按時破壞他的甬道,使他與後方不能保持順暢的聯通。而接到報告襲擊漢國運糧隊的次數卻一再減少,最近一個時期更是沒有成功的。

  這裡邊一定發生了什麽,韓信知道張政不是個束手待斃的人,以當前運糧隊出現的頻率運送的糧食根本不夠德州城的日常使用。

  德州城的運糧問題解決了,張政沒有時間去管韓信的疑惑,他在努力在漢國推廣這種新式馬車。

  新式馬車的最大優勢就是拉車用的牲畜大為減少,不僅僅是馬,就是有一頭牛、騾子、甚至是一頭驢都可以拉著一車貨物自由行走,從而降低了擁有車輛的門檻。張政命工廠製造出來的新式馬車一出現在市場上就大受歡迎。工廠只能日夜趕工生產才能滿足需求。工匠們當然是大賺了一筆。漢國內部貨物的運輸速度快了許多。

  解決了貨物運輸的問題,張政有時間解決人員運輸的問題了。在古代中國出門旅行始終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窮人要靠兩隻腳,一步步丈量大地,有點兒錢的也只能騎上一頭驢或者坐車。而兩輪馬車的舒適性很差,並不適合長途旅行,所以幾千年後中國的高層人士還在坐人抬的轎子。

  交通工具的速度限制了人們的活動范圍,而人活動范圍的減小影響著社會的向前發展。張政決定從這方面再推動一下社會的發展。

  這幾天凌雲少有的見張政沒有處理公事到很晚,而是拿著幾個車輛的模型在那裡玩。

  “今天怎麽如此清閑,還有時間玩?”凌雲對在桌子上推著馬車模型走的張政問道。

  “我是在想怎樣才能製造出一輛四輪馬車。”張政認真的說道。

  “四輪馬車早就有啊, 你讓工匠把四個輪子裝在一輛車上不就行了嗎?”凌雲覺得張政思考的問題很奇怪。

  “那他們是怎麽轉向的?”凌雲所說的四個輪子的馬車張政也見過,這種車的最大問題就是轉向不靈活。

  “好象是利用地上的車轍,車輪在轍內行走,順著道路的彎度慢慢就轉過來了。”凌雲對此也不確定,四輪馬車在現在還是比較稀少的,沒有多少人有使用的經驗。

  “我要製造的四輪馬車能靈活的轉向,可以在道路上自由的行走調頭。這就需要在馬車的前輪上安裝一個轉向機構。”對於四輪馬車的轉向機構張政還是有點兒印象的,只是有些細節記得不太清楚了。他擺弄車輛模型就是在回憶四輪馬車轉向機構的一些細節。

  有一種說法,是說中國之所以沒有大規模出現四輪馬車就是因為沒能解決四輪馬車的轉向問題,這個說法當然是錯誤的。即便是在近代中國西洋馬車在城市裡大量出現,也沒有見四輪馬車向鄉村普及。但同樣也說明轉向機構在四輪馬車的製造過程中的重要性。

  凌雲見張政在想正事,也就不再打擾,張政慢慢的讓自己的頭腦保持清靜,前世四輪馬車的形象越來越清晰,馬車前輪轉向機構的樣子出現在了張政的眼前。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 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