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新木匠皇帝》第46章 孫承宗
  次日清晨,朱由校用過早膳,把經筵安排在禦書房,就在那等著孫承宗了。

  朱由校在自己腦中仔細回憶了一下孫承宗的履歷,要說這孫承宗也是少年成名,十六歲就中了秀才,未來前途一片光明,可命運就是那麽喜歡捉弄人,此後科舉都是落地,直到三十二歲才中了舉人,此時正是一鼓作氣的時候,可又是霉運不斷,十一年後才時來運轉,考中進士,而且一炮走紅,奪取了當年的榜眼,這年孫承宗四十三歲。

  俗話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四十三歲中了榜眼的孫承宗,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理所當然的被授予翰林院編修,要是時機成熟,在這崗位上打磨幾年,去地方或者六部在歷練幾年,入閣是板上釘釘的事,可這時機遲遲不來,孫承宗又在翰林編修這個崗位上蹉跎了十三年,此時孫承宗已經五十六歲了。

  在原來的歷史上,也就是這個時候,孫承宗成了朱由校的老師,以此為契機博得了朱由校的好感,天啟二年加內閣大學士,領兵部尚書,督師遼東,提拔袁崇煥、滿桂、祖大壽等將官,建立寧錦防線,組建了後世鼎鼎有名的關寧鐵騎,把山海關至錦州建設的固若金湯,讓老奴在這條防線上撞的頭破血流,就算到後期,要不是李自成出昏招殺了吳三桂的老爹,霸佔了吳三桂的小妾,使得吳三桂挾國仇家恨,衝冠一怒,放開山海關,有沒有大青還是兩說呢。

  可因為孫承宗畢竟也是東林黨人,天啟五年又是魏忠賢大力打擊東林黨的時候,孫承宗理所當然的被罷官回家。

  這次罷官倒是時間不長,四年後,袁崇煥被朱由檢問斬,孫承宗再次出山,以孫承宗的水平,黃太吉自然蹦躂不起來,穩定了局勢,這會孫承宗可是裡外不是人了,遭到了東林黨的打擊,無奈只能辭官回家。

  這次孫承宗再也沒有被起複,直到崇禎十一年,清軍大舉進攻高陽,賦閑在家的孫承宗率全城軍民守城,城破被擒,不肯投降,自縊而死,他的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全都戰死,孫家百余人遇難。

  “臣,孫承宗,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渾厚沉穩的聲音在朱由校耳邊響起。

  朱由校從沉思中緩過神來,仔細打量著眼前這位須發半白,滿臉皺紋的老人,時間已經在眼前這位老人留下了痕跡,只能歎一聲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這明末的當真是操蛋無比,讓有能力挽救大明河山的人,施展不了報負,屍位素餐,蠅營狗苟的庸碌之輩卻竊居高位,不過既然朕來了這個時代,這些事情便不會發生。

  整理了一下思緒,朱由校開口道:“孫師快快請起。”說著又對侍立在旁的魏忠賢說道:“大伴,還不快給孫師看座。”

  對於朱由校的熱切,孫承宗也沒表現出什麽受寵若驚的情態,風輕雲淡、氣若神閑的在魏忠賢搬過來的椅子上坐下。

  鄭重行禮道:“臣,多謝陛下。”

  朱由校心中暗暗感歎,瞧瞧這氣度,要是換了自己手下,魏忠賢、駱思恭這些狗腿子,早就千恩萬謝,馬屁拍起來了。

  侍立在一旁的魏忠賢倒是暗暗心驚,自己可從沒有看見過陛下對誰那麽熱情過,對於那些東林黨,陛下向來是冷著張臉的,這孫承宗到底什麽來頭,有什麽本事,讓陛下這麽感興趣。

  孫承宗也不理魏忠賢投來的疑惑目光,既然自己當了這經筵講官,肯定是要負責的,當即就準備講些,

之乎者也,天理人欲,三綱五常,為君治國之道。  朱由校可是對這些不感冒,孫承宗還沒開講就打斷道:“孫師,今天就別講那些了,朕不愛聽。”

  孫承宗也沒反對,只是疑惑道:“既然陛下不愛聽這聖人道理,那陛下想聽點什麽呢。”

  “那朕可就直說了,孫師認為大明現在內憂外患,江山搖搖欲墜,這症結出在哪裡。”朱由校笑著問道。

  看這樣子,陛下是在考自己了,要是自己拐彎抹角,含糊不清的說些什麽都是朝中有奸佞小人作祟這種鬼話,估計以後就不用來了,還是實話實說,打定主意的孫承宗用他那特有的厚重嗓音開口道:“陛下,如今大明這最嚴重的問題就是這財政問題,北邊天災不斷,小農紛紛破產,地主趁機大量兼並土地,南方商人巨富,也是紛紛大量兼並土地,而且這幫人還會用各種辦法躲避賦稅,以至於貧者無立錐之地,富者田連阡陌,這大明的田賦是一年比一年少,長此以往國本必將動搖。”

  朱由校心裡暗暗佩服孫承宗,要說朝堂裡的這些大佬,孫承宗說的這些心理跟明鏡似的,誰人不知,可敢當著皇帝的面說出來的,現在估計只有孫承宗。

  朱由校接著考驗道:“那孫師,對於這商稅又是怎麽看的呢。”

  一般人對於這種送命題,就是被皇帝拉出去砍了,也不會吐露半個字,可孫承宗還是那麽直接,“陛下,這商稅麽,本朝剛立的時候,百廢待興,太祖皇帝輕商稅,倒是可以理解,可大明經過兩百多年的修生養息,這些商人早就各個身家巨富,說句不好聽的,富可敵國的也未必沒有。”

  緩了一下,孫承宗接著道:“這些商人不事生產,大量兼並土地,而且商人子弟衣食無憂,更容易取得功名,以此把持朝政,不瞞陛下,早年臣也接受過江南商人的資助,更是加入了東林黨,這東林黨盤根錯節,勢力甚大,在臣看來這商稅是該收,以此來充裕國庫,但陛下剛剛登基,根基未穩,臣鬥膽,萬望陛下別在此時征收商稅,否則必有滔天大禍。”

  面對孫承宗簡直是掏心窩子的話,朱由校歎了一口氣:“孫師不必激動,朕也知道這商稅現在動不得,放心朕一定會做好萬全準備,再來動這商稅。”

  看到孫承宗這麽坦誠,所說的也大致符合自己的心意, 朱由校總算放下心來,拋出了另一個問題:“不知孫師對這遼東局勢是何看法。”

  孫承宗沉吟了一下,回道:“陛下,這建奴之亂,依微臣看只是疥癬之疾,陛下只需整頓軍備,以逸待勞,廣築城,用蠶食之態,這建奴自然不攻自破。”

  朱由校想起來了,這孫承宗在歷史上就是堡壘戰術的專家,今天在這裡築個城,明天再在前邊築個堡壘,慢慢蠶食,等對面一出門,發現這滿地的堡壘還怎麽打,朱由校不得不承認這個戰術很好,但是有個問題啊,這戰士是個燒錢的戰術,要是能用銀子砸死建奴,朱由校肯定毫不猶豫的開砸,可自己手裡就那麽幾百萬兩,完全不夠啊。

  朱由校苦笑道:“孫師所言,正合朕意,可惜現在就像孫師說的,國庫空虛,實在無力負擔遼東的戰局。”

  頓了頓,接著道:“現在大明官富而民窮,紳富而國困,大明隨時會有傾天之禍,還請孫師助朕一臂之力。”朱由校拋出了橄欖枝,真誠的看著孫承宗。

  既然敢說剛才那些話,說明孫承宗早就打算跟著皇帝混了,起身鄭重道:“承蒙陛下賞識,臣敢不從命。”

  朱由校對於孫承宗投靠自己感到由衷的高興,自己手下終於再也不是魏忠賢、駱思恭這些貨色,不是朱由校看不起魏忠賢、駱思恭,大明現在畢竟還是文官集團強大,朱由校是孤獨的,此時孫承宗投靠過來,簡直是雪中送炭,實現了從零到一的巨大突破。

  朱由校高興,看著也快到飯點了,乾脆留了孫承宗一起用午膳。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