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赤壁之崛起荊南》第186章 發展軍工
待眾將都下去整軍準備,龐統對劉賢道:“如今唯一擔心的就是駐兵武昌的孫權,在我軍與文聘交戰之時,不知他會作何舉動?”

 正說之間,忽聞探子來報:“豫章東部山越豪強彭材、李玉、王海等人突然起兵作亂,眾數萬人,聲勢浩大。因江東守軍不多,孫權深恐賊勢蔓延,急忙領親軍回鎮柴桑,遣賀齊、陸遜兵分兩路前去征討,又派朱桓、朱然領兵增援。如今武昌之地,只有程普、孫皎所部七千人,以及蘄春黃蓋所部三千人了。”

 劉賢、龐統聞訊大喜,道:“如此一來,呂介、胡濟一萬水軍以及州陵樊岐所部三千步兵,已經足以震懾武昌之軍了。”

 當下龐統放下心來,命令呂介、胡濟、張南、馮習等各部水軍加派巡哨,隔絕漢水,防止消息走露。龐統隨後調兵遣將,迅速往安陸而去。

 有龐統領兵出征江夏,劉賢自覺萬無一失。只是擔心龐統的個人安危,於是臨行之前,暗中對魏延、張翼、張嶷等人道:“軍師不通武藝,偏偏又愛親臨一線指揮作戰。往常出征,有我與他一同行軍,都暗地裡多派親兵去保護他。如今他獨自領兵征戰,我實是有些擔心。你們記住了,與敵臨陣相鬥之時,切不可讓軍師靠近對方軍陣三百步內,以免被敵軍強弩飛石所傷。行軍之時,遇有山道狹窄,林木茂盛之處,也要多派哨探檢查清楚。切不可疏忽大意。”

 眾將聞言,盡皆凜然應諾。

 送走了出征之軍,劉賢回頭看了看身後的江陵城,哀歎了一聲,隻得回家繼續安心做種馬去了。

 說也是奇怪,劉賢夜夜笙歌,連續播種了三個月,身邊五個老婆竟然沒有一個懷孕,讓的劉賢差點以為自己是不是得了不孕症。偷偷去請名醫吳普診治,吳普卻又拍著胸脯打包票說劉賢身體好得很,並無半分不妥。

 找不到原因,劉賢也只能將之歸結於天命如此,自己的子女緣尚未到來了。

 生孩子這事兒急也沒用,江夏之戰又有龐統主掌,當下劉賢在做種馬之余,隻得趁著不出征的空閑時間自己給自己找些事來做了。

 重騎兵有史阿負責訓練,輕甲騎兵則有傅士仁、郝昭代管,劉賢自己對騎兵訓練之法一竅不通,隻依稀記得連環馬、拐子馬、鐵鷂子、鐵浮屠、牆式騎兵等名稱,具體該怎麽訓練卻是摸不著頭腦,隻得對史阿提出了如牆而進、其徐如林,對傅士仁、郝昭提出了其疾如風、侵略如火的要求,隨後就任由二人訓練去了。

 對於騎兵,劉賢插不上手,當下轉而命人去長沙找來製作弓弩的工匠,正是當年與劉賢一起試製連弩的那幾個,對其道:“這幾年來,你們有沒有對連弩作出改進?”

 工匠們都道:“要增強連弩威力,必要加長弓臂,這卻不方便使用。且弓力增強,也會大大影響弓弦的使用壽命,到時候換弦也極為麻煩。我們幾個想了許久,都無計可施。”

 劉賢點頭道:“我軍現在的弓箭是正曲弓,還是反曲弓?”

 那為首一個叫王七的工匠答道:“軍中的製式長弓都是複合正曲弓,不過精製的上等良弓卻多是反曲弓,拉力更大,射程更遠,但製作也更加麻煩。”

 劉賢道:“若將反曲弓安裝在連弩上,能否增加些射程?”

 工匠王七道:“可以是可以,但用反曲弓雖然不增加弓臂的長度,但同樣也增強了拉力,一樣將會減少弓弦的使用壽命。”

 劉賢問道:“大概能用多久?”

 王七估算了一下,道:“一般長弓的弓弦能射出三千支以上的箭矢。而弩因為經常張滿而不射,且弦與弩機之間多有摩擦,故而僅能射出五百支左右的弩矢。倘若加大弓力,恐怕僅能射出三百支箭矢了。”

 劉賢聞言笑道:“一場大戰哪裡需要射出這麽多箭?三百支箭矢已經足夠用了!大不了打一戰就換弓弦嘛。就這麽定了,用反曲弓去做連弩。不知多長時間才能做得出來?”

 王七道:“增加了弓力,對整個弩機的結實程度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估計到時做出來後,連弩的重量會增加不少。此外,尋常製作一把弓需用時兩年,這連弩自然也不能短過這個時間。當然,若將正在製造的弓轉用來製作連弩,則半年之內,可得連弩三千具。”

 劉賢點頭道:“我從益州帶回了兩萬張弓,我軍暫時不缺弓箭。你們盡可將現有的材料用來製作連弩。此弩乃是我軍日後進取中原之利器,還請諸位多多費心,製作成功之後,我必重重有賞。”

 眾製弩工匠聞言,盡皆大喜,當下回去加緊趕製,花費了十天時間不惜工本製造了一把試驗用弩交給劉賢。劉賢拿在手中,試了試分量,約有十二斤重,用手端著,沉甸甸的,作為單兵武器來說,這分量確實不輕了,但也還在可承受范圍之內。

 當下劉賢與眾工匠一起來到靶場試弩,二十五步之內,鐵製弩矢可穿透鐵甲。六十步之內,能夠大致精準有效地射中目標。七十步內還有一定的殺傷力。超過七十步,威力就直線下降了。

 這已經與普通步弓的射程相當了。而且十發連射,其射速遠遠超過了步弓。

 當然這樣一把弩的成本也是普通步弓的三四倍。

 但對劉賢來說,便於攜帶,而又連續密集的火力才是最重要的,成本什麽的都是可以克服的浮雲。

 當下劉賢賜王七等五名製弩工匠各二百畝免稅田,賞錢各一萬,令眾人回長沙趕製連弩。

 眾工匠領了賞賜,俱各喜不自勝地去了。

 劉賢送走了製弩工匠,複又回到城中,問從事習竺道:“我荊州之地,每年可產多少銅鐵?”

 習竺道:“荊州產鐵之處大半都在南陽,如今南陽落在了曹操手裡,我軍產鐵量確實有些不足。幸好這幾年加大了開礦冶煉的力度,如今我軍每年能產鐵三十四萬斤,產銅三萬斤。”

 劉賢訝道:“才這麽一點?我荊州如今有三百萬人口,居然連人均半斤鐵的產能的都沒有!!”

 習竺道:“這已經不少了!倘若主公能夠奪下南陽,那麽我軍產鐵量便能一舉超過一百萬斤。”

 劉賢歎道:“我軍每年要鑄造兩三萬件兵器,一千副鐵甲,這就要近二十萬斤鐵。再加上皮甲之上也要鑲嵌護心鏡,箭簇、弩機、車船、馬具等也都要用不少鐵料。這三十多萬斤鐵除去軍用和官用,怕是剩不了多少留給百姓了吧!”

 習竺道:“主公所言極是!去年用來鑄造鋤頭、鐵鍬、犁鏵、釘耙、菜刀、柴刀、鐮刀等民用鐵器的鐵料尚有三萬斤,今年恐怕遠遠達不到這個數字。不過軍中兵器損壞之後也多回收了起來,能修理的就修理,不能修理的就回爐重鑄。故而兵器雖然在訓練和作戰之中損壞的多,但實際損失的鐵料卻並不多。只要等日後我軍武庫之中堆滿兵器,所有士兵都能有足夠的兵器鎧甲補充輪換使用之後,便可逐漸減少軍用鐵料的用量,轉而用這些鐵料去改善民生了。”

 劉賢聞言點了點頭,道:“冶煉鐵礦真有這麽困難?要是我軍士兵能夠人人身穿鐵甲,何愁不能北伐中原,一統天下。”

 習竺道:“鐵之所以難練,乃是因為太耗費人力。開采、冶煉、鑄造,每個流程都需要大量人手。人力不足,也就只有這些產量了。”

 劉賢笑道:“這也未必!若是改良工具,自然也能大大增加產量。”

 習竺聞言,讚同地點了點頭道:“此言也不錯!先秦時候用地爐冶煉,效率低下。至我大漢,改用平爐和豎爐,鐵的產量大大提高,最終徹底淘汰了青銅兵器。及至後漢建武七年(公元三十一年),南陽鐵官杜詩製作水排鼓風,使鐵的質量也大為提升。此工匠之作,雖是奇技淫巧,卻是利國利民,厥功至偉。”

 劉賢看了看習竺,笑道:“你身為士族子弟,能看到這點,實是不錯。奇技淫巧之中藏著極為深奧的學問!此學問雖不如儒家經典那樣可修身養性,但一樣能夠強國富民。不過以我看來,豎爐尚不夠好。若是改用高爐,鐵的產量和質量必定更上層樓!”

 習竺訝道:“何謂高爐?”

 劉賢聞言笑了笑。後世曾經有一段大煉鋼鐵的時光,很多地方亂上項目,煉出得都是廢渣,但劉賢所在的鄉鎮上的小高爐確實真正練出過鋼鐵的。後來那段特殊時期過後,高爐廢棄,劉賢小時候還去那裡玩過,聽經歷過得老人講過如何煉鋼。

 當下劉賢憑著記憶將小高爐的圖紙畫了出來,每一個組成部分的功能都一一標注清楚,隨後交給習竺,對其道:“此爐乃是我軍機密中的機密,你可持此物立刻趕赴長沙、桂陽,按圖修建高爐,試著熔煉鋼鐵。煉鐵之時,多多聽取老工匠們的意見,凡事不可一意孤行。若是高爐建成,練出鋼鐵來,他日你便是憑此博一個封侯之賞,也未必不可。”

 習竺聞言大喜,當即接過圖紙,對劉賢拜倒道:“請主公放心,我就算肝腦塗地,也必為主公辦成此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