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秦北洋和父親住在京西駱駝村,父子倆經常走一整天到房山雲居寺。這裡的大和尚頗有眼力,器重秦海關的手藝,請他為廟宇和佛像修修補補。佛教衰微,寺裡開銷捉襟見肘,報酬少有實銀,多為一袋谷子,也夠石匠父子糊口了。他們也時常爬上石經山,到藏有隋唐石板經文的洞窟中工作,對地形了如指掌。
今日,秦北洋從古塔背後爬上山頂,九色也如野獸般靈敏無聲。
他發現懸崖下的雷音洞口,幾個男子正在交談。除了名偵探葉克難,還有個肩章三顆金星的北洋上將,必是傳說中的“小徐”。
至於,臉上有刀疤的男人……刺客阿海,正是這張面孔!
秦北洋差點從山頂飛下來,抽出唐刀斬下他的腦袋。但看到小徐帶著保鏢走進洞窟,他按捺住心底怒火,轉入岩石間的縫隙。
原來是別有洞天的秘道,貫穿雷音洞正上方,秘道下方有條裂縫,清晰可見洞中景象。雷音洞隔壁緊挨一間洞窟,名喚金仙洞。兩個洞窟的天花板上,經由一條秘道聯通。通過這條秘道,可以同時監視金仙洞與雷音洞。
當年,秦北洋隨父親雕鑿石經,偶然發現秘道。老秦判斷這是唐朝的老和尚,為監督年輕僧人修行,而在兩個洞窟上方開鑿秘道。
房山石經由隋朝大和尚靜琬發起刻造,到唐朝貞觀十三年刻完《涅槃經》圓寂。此後歷代僧人刻經,至少九個洞窟,累計一萬四千余塊石板。雷音洞中央有尊佛像,還有四根刻滿佛像的石柱,據說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佛殿。
小徐跟三名保鏢在洞窟中,刺客阿海微笑道:“請小徐將軍本尊略微寬坐,我家主人稍後就到。”
“他從哪裡來?整座山都被我的士兵包圍了。”
“我家主人,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徐樹錚皺皺眉頭,端起燈火,欣賞雷音洞石經,細細體會唐朝僧人刻字的艱辛與虔誠。
躲在雷音洞頂秘道的秦北洋,卻聽到隔壁的金仙洞傳來說話聲。
凡聲音都往上傳,雷音洞與金仙洞,彼此完全隔音。但在兩個洞窟上方的秘道中,卻聽得很清楚。
就像爬上屋頂的小偷,同一屋簷下有兩間臥室,一會兒偷聽老爺與夫人的悄悄話,一會兒又偷看少爺與少奶奶的春宵。
金仙洞裡掛著幾盞大燈,照亮一面寬大鏡子,秦北洋分外詫異——鏡中折射出王家維教授的面孔。
坐在教授身邊的,竟是北大校長蔡元培,一旁自然少不了《新青年》主編,北大文科學長陳仲甫。第四位,卻是國文教授錢玄同。
王家維、蔡元培、陳仲甫、錢玄同——這四位為何來到雲居寺石經山的金仙洞?
四位教授並不知道,聲名赫赫的北洋軍閥“小徐”,正在隔壁的雷音洞,等候與刺客的主人見面呢。
金仙洞中還有四個人——穿著長衫的男人,三十七八歲,剃著板寸,唇上留兩撇胡子;第二個,戴著瓜皮帽,腦後拖著一根粗大的辮子,一副滿清遺老打扮,面目輪廓深邃,鼻梁高挺,留著卷翹的胡須;第三個,洞窟中最為年輕,不過二十七八歲,面貌儒雅英俊,身著洋裝,有歐美歸國的范兒。
第四個,秦北洋卻認識這張臉——五十余歲,面留黑色胡須,雙目猶如獵鷹,九年前在天津徳租界,這個人從背後刺死了秦北洋的養父。
老刺客。
秦北洋上次見到這張面孔,還是在“天國”的雲海之中,人稱“老爹”。
此人穿著一身素色長袍,頭戴方巾,竟有道骨仙風的派頭,抱拳道:“諸位京城的名流大家,感謝賞光雲居寺石經山。鄙人遵循師父囑托,亦是自乾隆年間傳下的規矩——雲居四寶,每隔一甲子,足足六十年一輪回,方向天下間最有學問之人展示一眼。”
雲居四寶?
秦北洋心中暗忖,聽居士們說起過“雲居四寶”——這四件寶物,世代珍藏於雲居寺,曾被乾隆皇帝禦筆提名,秘不示人。每隔六十年一甲子,惟天下排名前七位的大才子有緣得見。
刺客“老爹”以展示“雲居四寶”為名,誘出七位中國最頂尖的學問家。而隔壁的雷音洞中,又有刀疤臉的刺客阿海,誘出了小徐將軍……必是精心策劃的陰謀。
金仙洞裡最年輕的西裝男子說話了:“晚生胡適之,初出茅廬,竟得以躋身七大學問人之列,羞愧難當!雲居四寶,究竟哪四樣?眾說紛紜,卻是天下讀書人夢寐以求之寶物。”
“適之,與其說是天下讀書人想要一睹雲居四寶的真容,不如說是更想要名列七大才子之中的虛榮心吧!”
說話的男子剃著板寸,留有兩撇胡子,年輕的胡適之低頭道:“周先生,您說得也有道理!晚生受教了。”
“也有人言,雲居四寶本是個騙局!乾隆皇帝隻為嘲弄天下間的文人。我倒想要看看,若真有雲居四寶,能否再讀出四千年的吃人史?”
金仙洞,眾人七嘴八舌間,老刺客已從石壁中打開一扇小門,先取出一隻檀香木匣子,放在木案上。
“此乃雲居四寶的第一寶:大唐金仙公主手抄《般若波羅蜜心經》。”
老刺客展開硬黃紙卷軸,紙上均勻塗蠟,光澤晶瑩,寫滿蠅頭小楷——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正文短短二百六十字,攝取六百卷大般若經要義。唐紙上的書法雋秀,形神兼備,必是意志堅貞的女子所寫。
落款有金仙公主的篆書印章,王家維教授仔細查看,無論紙的材質以及書法特征,都是唐朝實物,絕非偽造贗品。
“《心經》文約義深,成佛之指南,利生之法寶。”洞窟中年紀最長,留著辮子的老頭說話了,“這金仙洞,據說是為供奉唐朝金仙公主而開鑿。”
“金仙公主為唐睿宗李旦之女,武則天與高宗李治的孫女,唐玄宗李隆基的妹妹。不堪忍受宮廷黑暗,公主十八歲出家為女道士,在終南山金仙觀修煉成仙,騎鶴升天。”
“公主尊崇佛法,奏請兄長唐玄宗將大唐新舊譯經四千余卷,送到遠在幽州范陽的房山雲居寺,推動石經山洞窟開鑿,才有山頂的金仙公主塔,更有了這座金仙洞。此生有幸得見雲居四寶之一,辜鴻銘死而無憾。”
秦北洋微微一顫,原來這位留著辮子的老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辜鴻銘!
刺客“老爹”看到眾人已被第一寶所吸引,微笑著取出第二寶——
“唐朝吳道子所畫終南郡王李隆麒像。”
終南郡王,李隆麒,聽到這七個字,秦北洋心頭又一驚,九色都把頭湊來看了。
七個學問家屏息靜氣,看老刺客小心翼翼展開卷軸。又是唐朝的黃蠟箋,防蠹又防潮,保存千年而不壞。
木案上露出一幅完整畫像,穿著唐朝服飾的少年,猶如閃電擊中秦北洋的雙眼。
李隆麒的臉。
霎時間,石經山上的洞窟,仿佛成了白鹿原唐朝大墓的地宮。
就像古墓壁畫中的人物,十三四歲小皇子,終南郡王李隆麒,有一雙大而明亮的眼睛,中正高挺的鼻梁,豐厚的嘴唇,清臒的臉龐輪廓。未戴冠冕,頭頂挽著發髻,隻插一根簪子。不著唐朝貴胄服飾,隻一襲寬松白袍,宛如山野樵夫家的孩子。歷經一千二百年,李隆麒的皮膚色澤鮮豔奪目,眼神歷久彌新,呼之欲出。
秦北洋竟有一種幻覺,仿佛畫像裡的小皇子向他眨眼,同時傳音入密……
這幅吳道子的真跡,確是終南郡王李隆麒的真身。因為九色在顫抖,赤色鬃毛掃過秦北洋臉頰,頭頂鹿角都要出來了。他只能盡力安撫,不要驚動到洞窟裡的人們。
秦北洋看到了自己的臉。
當他少年時候,住在光緒帝崇陵的地宮,偶爾出來照照鏡子,所見到的就是這張臉。
他摸著自己下巴、嘴唇還有眉眼。十八年前,天崩地裂的庚子年,父母墜落白鹿原大墓地宮, 而他誕生在小皇子棺槨上的緣故?
胸口的和田暖血玉墜子又熱了起來。
唐朝畫像上的小皇子胸口,同樣掛著一枚玉墜子,只是表面沒有血色,而是純色的羊脂白玉,但形製與大小完全相同。
這是九色送給秦北洋誕生的禮物,既然來自唐朝小皇子的地宮,必是同一塊玉!
至於暖玉表面的一腔碧血,則是在小皇子死後才產生的。
七大才子,俱是嘖嘖驚歎,辜鴻銘捂著自己的嘴,以免口氣唾沫沾染畫卷:“親眼見得吳道子真跡,三生有幸!”
“這幅畫像中的終南郡王李隆麒,也是睿宗李旦之子,少年夭亡,死後葬於白鹿原。這位小皇子的死,有過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可惜後世不傳。”精通唐朝音韻的錢玄同,操著浙江湖州口音補充道,“雲居四寶的第一寶是金仙公主手抄《心經》,第二寶是吳道子手繪終南郡王畫像。金仙公主與小皇子李隆麒,同為睿宗李旦的兒女,武則天的孫輩,同父異母的姐弟,唐玄宗李隆基是他們兄長。”
秦北洋這才明白,九色為何跪拜在金仙公主塔前,只因此塔供奉唐朝小皇子的姐姐。
金仙洞中,老刺客收起小皇子畫像卷軸,放回石壁。七大才子等待“雲居四寶”第三寶時,秦北洋聽到秘道另一邊,雷音洞裡傳來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