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頂著仍舊嗡嗡作響的腦袋躺在茅草屋中的一張破舊涼席上,孫辰才完全接收了這個跟他同樣叫做孫辰的十七歲少年的記憶。
這裡是一個叫做天啟王朝的時代,現在是天允三年。而他現在的林家村,是天啟王朝治下涿郡下轄內的一個小山村。
至於這裡距天啟王朝的都城寧城有多遠,據村裡的黃秀才說,坐馬車要不眠不休地趕上半個多月。
孫家祖籍本不在這裡,而是在距離這裡有二百多裡地的另外一個郡,汝州。
孫辰的爺爺在世時,經常會跟小輩提起他們這一房在七八十年前因為戰亂逃荒流落到這裡之前,在祖籍地有多麽的風光。
孫辰的父親孫周兄弟三個,因為老大孫齊慣會在兩老跟前做事,唬得老兩口一直高看這個在鎮上劉地主家裡做帳房先生的大兒子一眼。
老大媳婦娘家在鎮上,且經營著一間不小的酒樓,讓孫楊氏在街坊鄰居面前得了不少恭維,所以孫楊氏對這個面對她說話也要抬高下巴的兒媳婦都是小意迎捧的。
平時老大一家也住在鎮上,每次回家來,都是來時兩手空空,走時大包小包。尤其是秋收時,也不知道是不是會算,每次都是在地裡的活計全做完,就差最後交皇糧了,老大一家也打著幫助家裡秋收的旗號回家來了。
交皇糧時,老大孫齊自然借此機會在鄉親面前露了臉,並在他大言不慚的宣揚下,走時除了帶走的一馬車糧食,他們一家也收獲了街坊四鄰的一致稱讚。
而考上了秀才的老三孫彬,說是老兩口的眼珠子也不為過,家裡的大事小情不用他過問不說,每次從縣裡的學堂回家,老孫頭和孫楊氏總要對其小心翼翼噓寒問暖。
學堂的束修自不用說,除了要帶走的口糧,單是每月的生活費,孫彬就要帶走二兩銀子。
家裡有兩個需要小心供著的‘祖宗’,做為家中老二的孫周自然就要充當供著老孫頭和孫楊氏的那個。
所以自從孫辰的母親孫李氏進門,就跟孫周兩人做著家裡家外的所有勞作。
起的比雞早,累得卻如狗,就是他們兩口子的真實寫照。
即使是這樣,在孫辰的奶奶孫楊氏眼裡,對這個和老二一樣沉默寡言,只知道埋頭苦乾的二兒媳一點都歡喜不起來。
在她眼裡,一副唯唯諾諾模樣的二兒媳讓她在街坊四鄰裡被奚落,純粹是在故意敗壞她的名聲。你瞧老大家的,哪次不是跟別人說自己的個待人親厚,把兒媳當閨女一樣的好婆婆?!整天受氣口袋一樣的臉,看著就煩!
明明知道娘不待見自己婆娘,可脾氣綿軟,又拙嘴笨舌孫周隻能在每次媳婦受氣之後勸慰她隱忍。
婆婆不待見,當家的又是這樣一副息事寧人的態度,本來在娘家裡嬌生慣養一派天真的孫李氏選擇了妥協。每次回娘家時都是報喜不報憂,淨撿婆家的好話說。讓想著幫她在婆家討公道的父母兄弟咬牙切齒,真的是恨鐵不成鋼。
沒辦法,自家閨女(妹子)說沒有受氣,娘家人自然不好去婆家說道,隻能暗地裡幫襯下。
孫辰的母親因為生下孫辰時沒有好好的休養生息,再加上常年累月的苦乾,身體狀況一直不好。
在孫辰十一歲那一年,因為在村口的小河邊洗衣服時,不小心滑進剛剛化了凍的河裡受了風寒,從此以後就離不了藥罐子了,身體卻是越來越虛弱,兩年後到底撇下了年幼的他和隻有八歲的妹妹撒手人寰。
盡管那時候,孫辰和妹妹都已經算是懂事,妹妹連一些簡單的飯菜也能做出來,孫辰更是跟著父親每天去地裡勞作,當得上半個莊稼把式。
可是沒有娘的孩子到底可憐,父親孫周又是一個大孝子,家裡的大部分收入都讓他那個娘給唬弄走了,留下的僅夠他們三人吃喝,孫辰兄妹兩個平時連葷腥都沒。
雖然爺幾個的日子清苦,可孫周本就不是那種會苛待孩子的人,孫辰和妹妹除了偶爾會受奶奶和伯娘街坊的奚落,倒也過得自在。
沒想到好景不長,孫楊氏在大兒媳的鼓動下,竟然想起了幫孫周討填房。
是孫周的嫂子看二叔子一家可憐嗎?當然不是。
因為少了二弟妹這一個勞力,老孫頭又在孫李氏過世一年後病逝,這兩年的地裡的活計乾的沒有從前快了。而他們每一年回家的日子都是固定的,打著幫家裡做活的旗號回來,活計做完了自然不用做,可若是沒做完。。。
所以這兩年老大孫齊,甚至他媳婦孫王氏,孫齊的兒子孫佑,都會被迫去上幾次地做活。
更改每次回家的日期?那怎麽行?不說以前每次延遲回家會讓街坊四鄰多想, 單單孫齊東家那裡就不好調整時間請假。
經過了仔細又嚴苛的尋摸,在孫楊氏娘家嫂子的介紹下,終於幫孫周找到了願意結親的對象。
對方是個寡婦,有一個十歲的女兒,模樣周正,以前婆家為了能有人做活,死活不肯讓她改嫁,前段時間閨女得了病,婆家不想拿醫藥費醫治,這才允口讓她帶著閨女改嫁。
雖說不要聘禮,現成看郎中的八兩銀子卻也不是小數目,還不算上以後抓藥看郎中的開支。又是個寡婦帶著拖油瓶,一般人家還真不樂意結親,可孫家看重的,是她的能乾。
據孫楊氏的嫂子說,這個女人除了命不好,家裡家外料理得不比孫李氏差,重要的一點是身體比曾經的孫李氏好多了,一年到頭沒有過頭疼腦熱,這可是一個大大的優點,相比孫李氏,得省下多少藥錢呀!
那個拖油瓶雖說還要吃一段時間的藥,可卻跟孫李氏的情況不一樣,總會有好的時候,等以後結親時還能得一份聘禮,孫楊氏怎麽算怎麽合適。
本來孫周對這件事是反對的,他原本的打算很簡單,自己有兒有女,再苦熬上幾年,給兒子娶了媳婦,閨女說了婆家,不就是擎等著享福了麽?
可是孫齊怎麽會讓他如意,對自己的弟弟苦口婆心的勸解,最後都說到如果孫周不答應續娶,就是不孝順老娘,街坊鄰居也會說自己兄弟不睦,一點都不為獨身的孫辰著想,這就是陷兄弟於不仁不義了。做為大孝子,好弟弟的孫周隻能無奈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