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鋪開張,毛文龍只是走一下過場,應付一下縣令以及沈家而已。要說留在那裡與他們周旋,葉少龍完全沒有興趣,更加沒有這個必要。
自從三萬東江軍到來之後,毛文龍儼然成了葉縣真正的主人,縣令以及沈家無不得看他的臉色辦事。
葉縣本來的百姓已經所剩無幾,這裡土地貧瘠種植一般的農作物效益低微。但是好在這裡礦產畢竟多,光是鹽礦便取之不盡。
所以也只能維持一部分百姓留下來,這些人多半都是給沈家挖鹽礦求生存,要是讓他們來種地沒有人願意。
毛文龍因此在這裡招收流民來開荒並不順利,想要更多的百姓前來開荒,他必須還得從外面去招攬。
難得有片刻的安寧,毛文龍離開糧鋪之後,便直接帶著二女一同前去田間地頭。除了踏青之外,順便也查看一下灌溉田地的溝渠完善了沒有。
葉縣的土地貧瘠是事實,但究其原因,最大的關系還是近兩三年來這裡的乾旱所造成。只要修建起足夠多的溝渠,再從橫穿葉縣的河裡引水來灌溉,完全沒有問題。
農民的智慧無窮,以前是官家不重視,對農業沒有任何的投入,隻懂得從百姓的身上索取。
這也造成百姓越來越沒心思去管理好田地。而毛文龍與官家的做法完全相反,他不僅全力投入到農業的生產之中,更是大力調動百姓的積極性。
從農具的發明到種植的農作物豐收與否,他都制定了頗為豐富的獎勵。百姓從中嘗到了甜頭,乾起活來都是相當賣力,他們以後的日子也有了奔頭,雙方可謂是互惠互利!
以前那些荒山野嶺,還有許許多多被荒廢的農田,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已經全部被開墾出來。
全部都種上番薯,人在高處一眼望去,視線中滿是遍地綠油油,哪裡還有以前的荒涼景象。
“相公,你說這兩百來畝地,三個月後就真可以收成!”陳瀾雖然很相信毛文龍,但是這會也是心裡忐忑。
這樣大面積種植單一的農作物,如果一個不小心,到頭來沒個好收成。那對毛文龍來說絕對是一個滅頂之災!
毛文龍自然理解陳瀾在擔心什麽?但陳瀾所擔心的這些在他看來完全沒有必要。番薯在後世就是一種高產量的農作物,除了容易存活之外,而且還不挑地方,幾乎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夠存活。
至於產量自然是無法與後世的相比,但在眼前這樣的大環境中。毛文龍相信番薯都要比那些水稻或者小麥什麽的要好上許多。
“相信相公,到時你就知道了!現在相公唯一苦惱的便是沒法多種一些,僅僅這兩百多畝,完全不夠啊!”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毛文龍也是心煩不已。
天色漸暗,毛文龍與陳瀾,洪紫嫣一同回到馬車上。在余暉下,馬車緩慢的回到城裡,剛剛抵達府門口,便見兩個神色焦急的東江軍將士等候在那裡。
毛文龍剛一下馬車,兩個東江軍將士旋即抱拳行禮,大呼:“都督!”
聽到這個稱呼,毛文龍頓時大皺眉頭,顯然,這兩個將士應該是未參加早上的編伍。不然,定不會依舊稱呼自己為都督。
而就在這個時候,謝東與陳繼盛從府裡快速的走出來。
在看到毛文龍也在的時候,謝東明顯有些意外,但他還是規規矩矩的上前行禮,然後才向兩個將士問道:“可有打探來什麽消息?”
毛文龍這才想起眼前兩個將士應該是被謝東派去打探洛陽的事情,
旋即揮手讓身後的馬車從後門進府。 然後製止了兩個正要稟報的將士,帶著所有人進了府內,在正堂內才讓兩個將士道出洛陽的消息。
根據兩人所打探來的消息,那李自成並沒有與洪承疇有過任何摩擦。李自成也沒有暗中伏擊洪承疇,而是在謝東他們離開後不久,便不知所蹤。
倒是那洪承疇似乎找到了什麽線索,正一路從洛陽尋找過來。而且在進入河南府的地界後,便直奔葉縣而來,其中的原因就不言而喻了。
先讓兩個報信的將士退下去休息,毛文龍看向謝東以及陳繼盛:“你們說說,這洪承疇真的是奔著我們葉縣而來的嗎?”
陳繼盛皺著眉頭不說話,倒是謝東沉吟之後遲疑道:“關鍵是我們現在根本不知道李自成是不是與洪承疇達成了什麽共識。 要說對我們有些了解的也就只有他一人,除此之外,我們並未留下任何破綻!”
謝東對自己等人的行蹤還是很有信心的,他覺得洪承疇要是知道了一些什麽?那麽唯一的問題就肯定出在李自成的身上。
毛文龍顯然不讚同謝東的說法,他搖搖頭苦笑道:“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要想別人不知道,除非己莫為!更何況此次劫糧規模如此浩大,想要不留下蛛絲馬跡定然是不可能。”
“總兵的意思是洪承疇奔著我們而來的?”陳繼盛驚訝的說了一句。
毛文龍點點頭,很是肯定的道:“不出意外的話,他必然是衝著我們而來。”
陳繼盛也覺得毛文龍說得有理:“那我們該如何是好!”
毛文龍忽然輕笑起來:“一切照舊,軍營裡的將士立刻全部換上平民的衣服,然後通通下地去幹活。記住,把所有的兵器都收起來藏好!”
陳繼盛雙眼頓時一亮:“總兵的意思是要來個瞞天過海!”
毛文龍斜了陳繼盛一眼,點點頭說:“現在還不知道洪承疇知道多少,等他來了再隨機應變。如果他所知有限的話,我們完全可以抵賴。”
“那洪夫人那邊……。”陳繼盛忽然多言了一句。
毛文龍擺擺手:“我自會妥善安排,你們現在就去軍營早做安排,務必別留下任何漏洞,知道嗎?”
“是,總兵!我們告退。”
陳繼盛與謝東一同退下,然後匆匆離開毛府,騎馬前去軍營安排毛文龍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