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對於戰陣後使用神臂弓的宋軍弓手而言,每一支羽箭都是寶貴的,這些箭都出自於大宋最好的工匠,每一支都是用來品嘗敵人血液的。
四千名宋軍射手分為了兩隊,踏著黃塵奔跑而來,他們的隊形是帶著一線長弧,仿佛一柄斬向金軍側翼的長刀。女真武士們尚未明白過來的時候,他們已然給自己手中的強弩裝好了箭,兩千支漆黑的羽箭差不多是同時離弦,這一波箭雨中有上千人落馬。當後面的女真武士舉起蒙著牛皮的盾牌試圖抵擋時,宋軍射手們把弩指向了天空,這一次他們的箭是射向天空的,更高、也更遠,走了一道巨大的弧線後向著金軍中央墜落,又是上千人落馬。那些黑色羽箭覆蓋的范圍異常的集中,不過是直徑百余步的一個圈子裡,但箭的密度之高,沒有任何人能幸免。
當金軍騎兵的精銳試圖出陣截殺這些威脅極大的宋軍射手時,卻給前方倒斃的人馬屍體和擠在一起撕殺的人們阻住了,而這些宋軍射手雖然是步行,卻跑得極快,已經從兩側迅速地脫離了戰場,隻把飛揚的煙塵留給女真武士們。
不多時,這些宋軍射手便再次出現在兩翼,又一次把致命的箭投射過來。他們的襲擾比正面那些凶猛如野獸的宋軍步卒更加危險,更多的女真武士們沒有死於刀槍之下,而是死於弩箭。
“神臂弓!神臂弓!”一個金軍百夫長嘶聲咆哮著,“舉起盾牌!所有人!舉起盾牌!”
對於金軍來說,神臂弓已經並不神秘,他知道這種弩射出的箭具有何等強大的力量。他自己剛從馬鞍上摘下盾牌,一支黑色的羽箭已經迎面而來,他敏捷地提高盾牌掩護自己的咽喉。他聽見低微的悶響,仿佛朽木被利器洞穿,隨即他感覺到喉嚨間灼燒般得痛,鮮血模糊了他的視線,他向著地面栽落。
箭洞穿了他的盾牌和喉嚨,精鋼製成的箭鏃從他後頸露出一個指節長的銳鋒。
更多的人落馬,廣闊的平原上,這兩隊宋軍射手在兩翼組成的長刀陣形對陷入混亂的金國大軍反覆斬擊。
蔣宣把長刀插在土地裡,倚著刀柄喘息,兩側的宋軍步卒立刻補上去掩護了他的空檔。蔣宣大口地吸氣,劇烈地咳嗽,他是鬼弓的領袖,不想在這個關鍵時刻休息,不知道多少宋軍步卒已經被馬蹄踩進了土地深處,他向著任何方向走一步都會踩到敵人或是同伴的屍體,他在心裡對自己大喊說現在只需要作戰,不能休息,絕不能休息!可是他不得不承認在近身格鬥上,他遠遠不如這些由木犁親手訓練的宋軍步卒,這些年輕人仿佛不知疼痛也不知畏懼,同伴倒下了他們不去救護,只是撲向下一個敵人;自己受傷了他們也不哀嚎,蔣宣親眼看見一個被砍斷了胳膊的年輕步卒帶著血花撲倒在土地裡,隨即他飛快解下自己腰間的牛皮帶子把斷臂纏起來以免失血。他再次站了起來,像一隻沉默的豹子那樣撲向了下一名敵人,他又砍落了兩個女真騎兵,直到他被一杆長矛洞穿胸口,他才把一口鮮血吐向空中,無力地倒在土地裡。
蔣宣低下頭,看著自己那柄長刀的刀口已經崩得滿是缺口,手中的銅骨朵錘也已經碎掉,被他不知丟到哪裡去了。他想那些年輕的宋軍步卒其實也和他一樣,體力即將耗竭,戰刀近乎崩碎。他們這樣的戰術是豁出性命的戰術,現在他們佔據了上風,但是他們的生命力即將耗盡,那時候被壓在後面的大隊騎兵衝過來,會在一瞬間吞沒這支脆弱的步兵。
還有多少女真武士?還能堅持著揮刀多久?禁軍騎兵會不會來救這些瀕臨死亡的步兵?這些雜亂無章的思緒合讓蔣宣渾身沒來由地哆嗦了一下。他猛地抬起頭,看見一柄長刀從上方直劈下來,帶著鬼泣般的嘯聲。他右側那個宋軍步卒上前一步,橫刀架住了那柄刀,但是兩刀相交,宋軍步卒的長刀微微一震,崩斷了。女真武士提起戰馬,隨著戰馬馬蹄落下,他借力再斬,一刀把那個宋軍步卒的頭顱從中央劈成兩片。
野獸般的狂嚎和暴怒籠罩了蔣宣的內心,他猛地躍起,迎著刀鋒前撲。 那柄刀斬到他肩頭的瞬間,他揚手抓住了那個女真武士的手腕,鎖住了那柄彎刀,隨即他破損的長刀在空中劃過肅殺的弧線,把那隻握刀的手砍了下來。蔣宣再踏進一步,全力把長刀貫穿了女真武士的小腹。
他回頭看了那個倒在土地裡的宋軍步卒,看著他年輕的臉裂成兩半,睜大的眼睛裡再沒有一絲生命的氣息。他僅有時間看一眼,他背後如潮的女真武士們再次撲到,他竭力想靠著這一瞬間記住那個宋軍步卒的相貌,但他明白只是一種妄想。他默默地笑笑,忽地轉身,撲向前方,他衝上去,和那些步卒們並肩揮刀,並肩吼叫。
他感覺不到疲倦了,也感覺不到肩上傷口的痛楚,他分不清身上的血到底是自己的還是敵人的,他不再想什麽時候這支軍隊的力量會耗盡,他想這就是這些步卒戰士的生存法則:只要活著,就繼續揮刀。和父親曾教導他的一模一樣,蔣宣甚至覺得喜悅。他知道這些宋軍步卒們為什麽不救助傷者了,因為他們的生命是一體的,就像剛才那個宋軍步卒用自己的命換了蔣宣的命,不為什麽原因,只是為了保存最大的力量去砍殺敵人。
只要最後一個人還活在戰場上,這支軍隊就沒有死。
有人緊緊抓住了他的肩膀,蔣宣剛要轉身掙脫,看見了孫琿半邊蒙著鮮血的臉。
這位仙人,竟然沒有施展神力,而是作為一名普通的步卒,和他們一直拚殺到了現在。
“不要再突前了,騎兵正在接近我們,他們到的時候,我們向兩側散開,讓他們正面衝一下敵人。”孫琿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