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琿低頭看了看自己的手,手上為了阻止那女子自殺給隕鐵長刀割破的傷口的血已經凝結,說明他的手正在愈合,但速度明顯要比在蘇德戰場的時候慢得多。
他心裡明白,這是穿越時空後帶來的後遺症——巨大的能量衝擊使自己身體得以強化的病毒發生了消減,不但自己強大的“融合捕食”能力消失了,身體受傷快速自愈的能力也下降了很多,這意味著自己在這個以冷兵器為主的戰爭時代的生存幾率大大的減小,以後的行動要小心謹慎了。
孫琿沿著惠民河向前走去,一路看到了諸多戰死士兵的屍體,宋軍和金軍的都有,但宋軍明顯多一些,寬闊的河面上滿是船隻的殘骸,顯然這裡曾發生過多場激烈的戰鬥。
孫琿回憶了一下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述,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正月初八,東京保衛戰正式打響。金軍在夜色下發起了進攻,首選的目標是水路。這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因為開封城共有四條穿城而過的河道,分別是汴河、惠民河、五丈河、廣濟河(即金水河)。汴河是其中最大最寬的一條,它“自淮而南,邦國之所仰,百姓之所輸,金谷財帛,歲時常調,舳艫相銜,千裡不絕”。於是,進城時的水道也相應地寬到了誇張的地步。
據說,東京城裡最寬的一條大街保守估計是307米,那麽最大的一條河進城時的水道寬到什麽程度呢?具體的數字沒有記載,可以查到的說法是它至少有兩到四個水門那麽寬。
現在孫琿親眼看到了,這些運河明顯是“雙入雙出”的,就像現代的四排車道大街一樣,寬到這樣子,很顯然在戰爭中易攻難守。
金軍選擇了汴河作為進攻的第一目標。夜色中,幾十艘船上火光熊熊,沿汴河而下,衝向西水門。金軍的目的很明確,首先破壞宋朝都城的城防設施。宋朝守將李綱派了2000多敢死士兵守在水門邊,金軍火船到後,宋軍用特製的長鉤把船拖到了岸邊,來不及撲滅火勢,便直接用大石砸沉在水裡。
隨後金軍的攻城部隊衝了上來,李綱緊急派人在水中設置杈木,阻止金軍的運兵船靠岸,蔡京家裡假山的石頭也被運來攻擊金軍,河道因而變得阻塞。
宋金之間的第一場戰鬥就發生在這水門前,兩軍激戰一整夜,天快亮時金軍退走,沒能衝進開封城的外城牆。但天亮後,宋軍在水門前隻發現了一百多具金軍的屍體……激戰了整整一夜,隻殺了這麽點敵人,還是在北方遊牧民族不擅長的水戰當中。這個數字給每一個宋朝人敲響了警鍾。
現在看來,這些記述應該是真實的。
很快孫琿和宋兵們來到了宣化門外,高寵看著顯得空空蕩蕩的高大城牆,高聲叫城上的人放下籃筐帶他們上城,但他扯著嗓子喊了很久,卻始終沒有回應。
城下的宋兵們頓時怒火上衝,大聲鼓噪起來,這時一盞燈籠在城門樓上升起,孫琿看到一名宋軍將官牛逼哄哄的大聲喝道:“天黑不許進城!想要進城,天明再說!”
聽到對方的回答,宋兵們無不傷心憤怒,孫琿心頭火起,放下了背上的女子,轉頭對高寵說道:“把金虜的人頭給我。”
高寵一愣,不知道孫琿要人頭有什麽用,但他還是拿過了那名孫琿親手斬掉的金軍將領的頭,連帶頭盔一起交給了孫琿。
孫琿高高舉起金軍將領的人頭,在周圍宋兵們驚詫的目光中,奮力將人頭拋了出去。
人頭流星一般的飛上了城牆,
正中那個金軍將官的腦袋,那個金軍將官“哎喲”了一聲,給砸得眼冒金星,他心中大怒,正要叫罵,看到眼前的人頭,不由得又嚇得大叫起來。 “你瑪了個碧的!趕緊放我們進城!膽敢說個不字,信不信老子砍了你個二逼的腦袋!”孫琿指著他厲聲喝罵道。
那名宋軍將官驚愣地看著面前的人頭,他想不明白對方得有多大的力氣,能把人頭扔上城牆來。但面對孫琿的神勇,一向頤指氣使慣了的他兀自喝道:“為防奸人細作,天黑一律不許進城!敢靠近城牆者,殺無赦!”
“我等從軍衛國,換來的便是這等結果嗎?”一名宋兵憤懣不已,大聲質問道。
回答他的,是一支利箭。這支箭射在距離宋兵們不遠的地方, 作為一種明顯的警告:如果他們再向前走,等待他們的便是萬箭穿身。
孫琿怒極,他轉頭看了看這些滿身血汙的漢子,看到他們臉上絕望的神情,大聲地說道:“眾位弟兄稍等,我今日定然帶眾位弟兄平安回城。”
聽到孫琿這麽說,高寵一愣,卻見孫琿大喝一聲,騰身一躍,便飛出丈許,再一躍,便到了城牆之下。
城牆之上的那宋軍將官見狀大驚,立刻喊叫著要城上宋軍弓手放箭射孫琿,但這些宋軍士兵全給這一幕驚呆了,竟然沒人聽他的命令。
孫琿奮力向上一躍,又是丈許,在他身形下落,雙腳落到城牆之際,他又是一躍,接連數次,有如騰雲駕霧一般的跳上了城頭。
看到孫琿直接躍上了城門樓,那名將官嚇得張口結舌,渾身有如篩糠一般,轉身想要逃跑,卻給孫琿上前一腳踢倒。
“趕緊下令拉他們上城!一個人都不能少!要不然,我特麽砍了你的狗頭!”孫琿怒喝道。
“上仙饒命!上仙饒命!”那名將官竟然伏倒在地,向孫琿磕起頭來,“上仙之命,小人自當照辦!自當照辦!”
聽到這個家夥叫自己“上仙”,孫琿先是一愣,接著便明白過來:自己剛才飛身登城的樣子絕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看上去也許很象神仙凌雲飛步,結果讓這個迷信的家夥把自己當神仙了。
想起這時應該已經退位了的著名的藝術家,崇信道教的“教主道君皇帝”宋徽宗趙佶帶給大宋朝的這個惡劣的影響,孫琿不由得咧了咧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