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隨後在仙子關築城,命部將劉勝鎮守。興平四年(公元1276年)8月,交趾軍隊殘部搦戰於富良江,高虎與張玉夾岸迎戰,嶽綸以水師橫衝其陣,大敗敵軍,斬首數萬級,因天旱水淺,交趾兵紛紛棄舟逃走,宋軍追至時江水忽然大漲,遂乘勝急進,交趾兵大多被殲。10月,宋軍追擊至汝南州棄蘿海口,交趾軍隊殘部全軍覆沒,陳晃與陳國峻等人僅以數舟逃遁,宋軍在當地宋人百姓協助下,擒獲陳國峻及其子陳銓,隨後又擒陳晃和太子陳昑,及其宗室百余人,全部檻送京師。高虎同嶽綸又削平其它各處變亂,斬首數千人,築成京觀以鎮服交趾人眾。高虎隨後又乘舟北上入廣西,會合當地宋軍,將進入宋境的交趾軍全部消滅。
至此,宋軍出師僅一年,就大獲全勝,消滅了越南陳氏政權,得府州四十六、縣一百二十八、戶二百五十二萬。宋帝趙珩大為欣喜,群臣亦入賀曰:“陳氏父子違天逆命,今悉就擒,皆由聖德合天,神人助順。”趙珩則說:“天地祖宗神明之靈,將士用命所致,朕何有焉。”
11月1日,首宰平章軍國重事賈似道以“平滅交趾”詔告天下,削去交趾人建立的大越國號,改交趾全境為交州路,收歸大宋版圖,置12府,並分設官吏治理,自此越南正式成了宋朝的一個行政區。高達班師回京後,皇帝趙珩特於奉天殿賜宴,晉封高達為海陽郡王,賞金千兩。
對於孫琿來說,這一次平定越南,阻力比他想象的其實要小得多。
接下來,他準備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改造越南,但他沒有想到,葉楚楚回來後給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消息。
葉楚楚是在他隨高達移駐升龍城時帶著杜麗麗回來的,她帶給了孫琿一個驚人的消息,那就是忽必烈把日本滅了。
忽必烈在退回淮河以北之後,放棄了征服宋朝的想法,但對其它地方的征服,卻並未因襄樊之戰失敗的挫折而停止。
蒙古人於北方草原開始興起後,成吉思汗建立起橫跨歐亞兩大洲的大蒙古帝國,並在公元1259年迫使繼新羅之後統治朝鮮半島的高麗投降,蒙古勢力遂於日本隔海相望。這時,與蒙古帝國建有外交關系的國家遍及兩大洲,惟有日本遊離其外。忽必烈對於日本獨立於蒙古帝國勢力之外的狀況很是擔憂,因為日本和宋朝關系密切,宋朝如和日本聯手,將成為蒙古人的心腹大患,這是絕對不能允許的。察知忽必烈心情的大臣趙邙上書忽必烈,說日本自漢、唐以來久通中國,可以遣使通好。從那時起忽必烈開始把迫使日本通好的問題,安排在他的行動日程上了。
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忽必烈遣兵部侍郎郎赫德、禮部侍郎殷弘出使日本。忽必烈在國書中,對這次遣使的目的講的極其清楚,要日本效法高麗,舉國來朝以通和好,如不相通好,將至“用兵”,令日本“王其圖之”。
忽必烈在國書的開頭,用“奉日本國王”字樣,以區別日本與藩國高麗的政治地位,表示君臨歐亞兩洲的帝國皇帝對尚未臣服的日本國的對等關系。續而以高麗臣服作為通好的注解,已表示日本應選擇的出路。最後以不通好將招致用兵的威嚇語言作結束。忽必烈滿懷信心的認為,地處海島的日本,對於兵踏歐亞君臨四海的大帝國的國書,是會奉若神明的。國書一到,日本可隨之前來通好。可是,忽必烈並不知道當時日本的政柄不在天皇朝廷,而在鐮倉幕府,而幕府實權盡在執政北條時宗手中。北條氏以武士掌權,藐視公卿大臣,趾高氣揚,不可一世,根本未把大元朝的皇帝放在眼裡,甚至當時蒙古帝國強大到什麽程度,也是狹隘的島民們所無法想象的
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三月,元使趙良弼由高麗來到大宰府要求進京面見日本國王,大宰府守護所再次拒絕,不得以被迫回國。與日本通好的努力失敗對於雄心勃勃,擴張欲望極強的忽必烈來說,是難以容忍的。當時,元帝國已經向東征服高麗,向南威逼宋朝,向西由中亞進入歐洲,席卷俄羅斯、波蘭、匈牙利,放眼天下,視線所極,除了宋朝,只有一個彈丸島國日本,而且當時的日本與宋朝關系十分密切,官方往來和民間交往十分頻繁,對宋朝抗元有較大的幫助。征服日本,就可以卡斷宋朝的外援之路,使其坐以待斃。
忽必烈想要征服日本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傳說中日本極為富有。根據《舊唐書》記載:“倭國獻琥珀、瑪瑙, 琥珀大如鬥,瑪瑙若五鬥器。”《新唐書》也記載:“永徽中,倭獻琥珀,瑪瑙若五鬥器。”掠奪財富,對於遊牧民族來說,本來就是一個根本的特征。
從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起,忽必烈就開始著手部署征日戰爭。
當年四月,耽羅島林衍起義,反對高麗王的統治,忽必烈乘機派元軍駐高麗統帥忻都、洪茶丘和高麗將軍金方慶,率軍攻入耽羅島鎮壓林衍。之後,元軍於耽羅島設招討司,駐扎鎮邊軍2000人,從而控制了日本與宋朝之間的海上通道,由此可以使元軍可以全力進攻日本。隨後,忽必烈召忻都、金方慶等至中都商議征日事宜。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正月,忽必烈命令高麗王造戰船900艘,其中大船可載千石或四千石者300艘,由金方慶負責建造;拔都魯輕疾舟300艘,汲水小船300艘,由洪茶丘負責建造,並規定於正月十五日動工,限期完成。
六月,900艘戰船完工,忽必烈遂命令由蒙、漢、高麗三族軍隊組成的聯軍東征日本。聯軍的核心是蒙古族部隊,計有蒙漢軍2萬人、高麗軍5000人,加上高麗水手6000人,共3萬余人,由征東都元帥忻都、右副帥洪茶丘、左副帥劉複亨統率,於當年八月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