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作為越南正統文字使用的漢字及其承載的漢文化思想體系,成為法國鞏固對越殖民統治的最大障礙。而文字改革往往是重構國家身份及意識形態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為了消除語言交際困難,操控越南民眾思想意識,從而建立奴役文化,將越南塑造成其永久殖民地,法國殖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行拉丁字母書寫的國語字以取締漢字,就此割斷了中越文化聯系的紐帶,直至後世。
而孫琿知道,自己想要征服越南,並不太難,但將越南完全並入宋帝國版圖,他就必須要做類似的工作。
如果不這樣,宋朝佔領越南後的最終結果,很可能會和歷史上的明朝一樣。
終大明王朝一世,真正發動戰爭,希望將某一國家呑而有之的,只有針對越南這一次。但是其結局很具有現代色彩——迅速佔領,之後就是在無休止的反抗中的艱難統治,以及影隨其後的噩夢般的巨大財政壓力,最終以無奈的撤出結束。
就明朝的綜合實力來說,尤其是與周邊國家的相對實力對比,毫無疑問其最強時代就是永樂時代,但就是以永樂之強,中國之大,卻無法拿下一個小小的安南,而不得不在苦苦支撐了28年,耗費了無數的資源之後草草收場。就常理來說,確實一件讓人無法理解的事。
其實這種無法的背後,是建立在對西方掠奪經驗的了解與認可的基礎上的——那是一個沒有聯合國,沒有國際法,沒有記者,沒有輿論的時代,是一個可以憑借軍事的優勢為所欲為的時代。所以表面上人們可能無法理解明朝征服越南,但隱隱的卻是無法理解:為什麽明人不能像同時代歐洲人征服美洲那樣,去征服越南?在更隱秘的內心深處,人們是不理解,明人為什麽不像西班牙征服者對待印第安人那樣,把所有的越南人全部殺光?
問題的答案在於歐洲征服者與明人,南美人與安南人直接的區別上。
歐洲征服者與明人的區別非常明顯,翻翻大航海時代的歷史就會發現,所有現在被奉若神明的航海家、冒險家、征服者等等,他們在沒上船之前,甚至在沒上岸之前,他們的真實身份,除了落寞窮民,就是地痞流氓。他們拉幫結夥的出去闖世界,就其個人來說,完全是出於發財美夢的驅使,換言之其目的就是搶劫;就其國家而言,要麽根本在事先不知道這件事,要麽也是抱著摟草打兔子的心理,其所有的政治經濟成本,僅限於一條船和一些給養,再說得明白點,這不過是一項純商業投資,不牽涉到任何國內的政治和道德問題。所以即使是受到國家或王室資助的行動,其目的也是要通過征服和搶劫,來收回其雇主的投資。
相比之下,明人對安南的行動背景,完全是兩回事。明朝出兵安南,是因為在當時作為中國附屬國的安南(至少名義上如此)國中出現了大臣弑君王朝更迭的問題,這一方面對中國的宗主地位發起了挑戰,而且還威脅到整個東南亞地區局勢的穩定。作為安南原王朝乃至周邊幾個國家的保護者,明朝都有政治責任,去懲戒僭越者,去維護地區的局勢。也就說,中國出兵安南的性質,是政治性的,而不是經濟的。這就注定了不能采用歐洲人在南美的征服策略——殺光、搶光,再輸入奴隸,否則不但無法實現穩定周邊地區的目的,而且也無法向國內做出交代。
而南美人與安南人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可能比歐洲人與明朝人的差距更大。首先從生產力發展水平上說,南美無論是阿茲特克人,瑪雅人,還是印加人,基本上都好處在石器時代晚期的水平,與入侵的歐洲人相差了數個時代。而當時的安南人不僅與中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基本相當,而且還在武器使用上與中國大體相當。其次,從社會發展水平上說,南美民族基本上處於奴隸製國家水平,估計其政治能力大體與商早期,甚至夏晚期的水平相似。而安南人在政治上、宗教上基本與中國完全一樣,他們也奉儒家思想為正統,也有以儒家思想為基礎構建起來的朝廷,也有科舉制度等等。表面看來,甚至很有可能永樂皇帝也是這樣認為的,既然安南在政治文化上與中國有如此巨大的相似性,那麽理應更容易的融入到祖國的懷抱中來。但問題恰恰出在這裡,正是因為安南人擁有與中國相同的文化,因此他們也有與中國同樣強烈的自尊與自豪,和源於家族觀念的自閉性,這是儒學思想長期滋潤的必然結果。兩個強盜之間很容形成聯盟,因為他們講的是利益;兩個儒士之間很難成為朋友,因為他們身上都有相當嚴重的自閉性。因此正是這種文化背景的相似性,決定了安南與明朝之間的相斥性。 因而事實上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明朝永遠沒法征服越南。
“這樣征服越南的話,也是對歷史的一個很大改變吧?”王琳琳問道。
“當然了,整個東南亞地區的歷史都會發生改變。”孫琿點了點頭,“接下來我們還會影響歐洲的歷史進程呢。”
“對歐洲的影響,已經開始了吧?”葉楚楚看著孫琿說道。
“已經影響到歐洲了?”王琳琳聽了葉楚楚的話不由得一愣。
“對啊,琳琳,你想想看,忽必烈沒有征服宋朝,退回草原後,會把矛頭指向哪裡?”肖甜甜提醒了王琳琳一句。
“明白了。”王琳琳恍然大悟,“他要是全力西進的話,搞不好會把歐洲滅掉了吧?”
“這塊兒還不好說,當然可能性是有的。”孫琿轉身看了看葉楚楚給他做的那個銅製的地球儀,漸漸的陷入到了沉思之中,“歷史的發展,可是有很大的偶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