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高順》第三百九十九章公孫瓚的崛起(下)
袁紹接任州牧以後,密令高乾圈禁曹家和夏侯家,以此要挾曹操。

曹操雖說發展良好,抵禦住了董卓勢力的進攻,不過穎川郡卻被破壞的非常厲害,人口減少巨多,很多當地大族已搬遷去了荊州,經濟和民生受到非常大的打擊,短時間內很難恢復。

陳宮和張邈等人勸諫曹操,暫時以隱忍為重,暫時接受袁紹的節製,可讓其安心對付公孫瓚,為發展爭取時間;同時派人聯絡公孫瓚,陳述被逼無奈的事實,希望得到公孫瓚的諒解。

暫時沒有更好的選擇,曹操隻得采納這個建議。

公孫瓚現在與曹操勢力並不接壤,能交好便交好,曹操有此態度,已讓公孫瓚非常滿意,豈能拒絕他的好意?

曹操服軟,袁紹也沒有余力將其消滅,便形成了暫時的穩定局面。

袁紹積極組織防禦公孫瓚,采納的是逢紀的建議,以穩定為主,暫時避免與公孫瓚硬碰硬,公孫瓚的騎兵不是袁紹現有騎兵能對抗的。

失去山桑縣後,袁紹便命逢紀組織以渦水河為防線的防禦,高乾的主要力量撤退到渦水以南的譙縣。

許攸建議撤離沛國渦水以北以及梁國的家族和百姓,戰爭年代人口是最大的資源,不過被袁紹以引起騷亂為由拒絕了。

公孫瓚的策反活動有著非常好的效果,沛國剩余幾縣的大族暗中聯絡公孫瓚,希望公孫瓚盡快接管西北幾縣,他們也能享受到公孫瓚的仁慈政策。

梁國的國王和相國,在公孫瓚從成廉手中接管三縣後,地界接壤了,便派人積極的同公孫瓚聯絡;由於有此前有沛國的先例,他們也希望擺脫袁紹和袁遺的控制,加入公孫瓚的勢力。

不過公孫瓚不敢過於深入,怕被袁紹勢力包圍,便讓梁國諸人安心等待,他想先奪取渦水以北的沛國地盤,然後再裡應外合,奪取梁國。

公孫康對公孫瓚的計劃非常支持。

初平二年春,公孫瓚和公孫康感覺形勢對他們非常有利,必須盡快擴大地盤面積,於是主動發動戰爭,準備奪取沛國西北幾縣和梁國。

公孫瓚的計劃很簡單,就是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快速包圍袁紹的軍隊。

戰爭首先在沛國打響。

陽儀留守蘄縣,防止袁紹的反攻。

公孫康率領一萬騎兵,沿渦水河北岸,從山桑縣出發,直奔譙縣對岸,將高乾的勢力分割為兩半。

譙縣位於渦水南岸,是高乾的統治中心和屯兵重地。

柳毅率領一萬步兵,諸縣接受高乾控制的幾縣,由於高乾在此駐扎的官兵較少,且有當地大族的支持,一切進行的非常順利。

公孫瓚在相同的時間,親率一萬騎兵,從橫縣出發,突襲睢陽縣;城內的梁國國相率兵打開城門,迎接公孫瓚進城。

袁遺駐扎在睢水南岸的谷熟縣,心裡慶幸不已,幸虧沒有駐扎在睢陽縣縣;暗道,這是大族太不可靠了。

六日過後,劉毅接收沛國建平、太丘等五縣,隨後,公孫康派出五千騎兵,搶佔陳國布縣,他本人親率五千騎兵進駐建平縣,此舉切斷了袁遺的退路。

袁遺被困在谷熟縣,他的士兵雖多,但是以步兵為主,絕不敢出城,否則被騎兵追擊,只有死路一條。

現在袁紹非常矛盾,是否該去救援谷熟城的袁遺呢?要是不去救,那可是兩萬步兵,要是讓公孫瓚獲得,則會大大加強公孫瓚的實力;若是不去救援,讓他們全部戰死,則會大大打擊現有官兵的士氣;要是去救援,很容易被公孫瓚的騎兵追擊,他現有的騎兵可不是公孫瓚騎兵的對手。

讓他慶幸的是逢紀主持的渦水河防線非常穩固,沒有受到公孫瓚的攻擊,不過渦水對岸地盤盡失。

不過更讓袁紹難看的是梁國國王劉彌,宣布支持朝廷任命的州牧公孫瓚,斥責袁紹和袁遺自私自利,盤剝百姓,打擊士族,發動戰爭是為私利,自稱州牧乃是造反。

袁紹憤怒之下,也顧不得面子了,命人將陳國國王和國相以及他們的家人押回汝南郡,嚴加看管,就怕梁國和沛國的事情再次發生。

不過此舉卻惹來朝廷、董卓、公孫瓚以及皇室宗親等對袁紹連續聲討,令袁紹顏面盡失。

董卓對豫州的局勢非常滿意,對公孫瓚大加讚賞,宣布免除豫州公孫瓚控制的地盤三年稅賦,恢復民生;並令牛輔給予公孫瓚必要的支援。

此舉更令公孫瓚信心大增,官兵士氣更加高漲。

隻留下五千騎兵駐守谷熟縣城西側,便令袁遺無法出城。公孫瓚堅信,繼續圍城,不出兩月,城內必然因糧食耗盡而大亂;其他騎兵布置在梁國南部,準備應對袁紹的援兵。

逢紀、許攸等人出謀劃策,想了很多辦法,皆被袁紹拒絕;特別是許攸建議與公孫瓚和談,救出被圍困的兩萬士兵,與公孫瓚以渦水為界,保持和平穩定,被袁紹痛斥一番;袁紹明白,他與公孫瓚的戰爭是生死之戰,失敗就意味著死亡,直到一方出局為止,公孫瓚現在佔據上風,絕對不會與他和談。

袁紹想集中兵力與公孫瓚決戰,被逢紀等人阻止了,若是決戰失敗,則再無翻身的機會。

谷熟縣的戰爭,吸引了中原人的目光,讓袁紹救也不是,放棄也不是,非常難受。

三月,城內糧食基本耗盡,袁遺心急如焚,若是不再拿出方案,別說那是士兵,就是城內的大族也會造反,無奈之下,求助城內縣長,讓其出城與公孫瓚談判,願意向公孫瓚投降,換取官兵們一條活路,這樣的話,至少還能為袁家挽回一點面子。

公孫瓚爽快的同意袁遺的請降,宣布不殺一人,並善待投降的官兵和百姓,就是袁遺他也不會殺,會放其南下。

公孫康建議送袁遺到洛陽,由朝廷處理比較好,不過被公孫瓚直接拒絕了。

成長於邊郡的公孫瓚,更看重實際利益,對那些虛名並不看重,袁遺軍事、政治才能平平,就是放歸袁紹,也起不到很大的作用,殺之還影響了他在士族中的威望,得不償失。

根據公孫康的建議,公孫瓚從谷熟縣投降的兩萬人中選拔了一萬步兵,剩余步兵,有家口的回歸家庭,沒有家口的被集中起來實行軍屯;這是公孫康在遼東的時候看孫成組織過軍屯,故此學以致用,借鑒而來。

公孫瓚對公孫度的建議大家讚賞,戰亂以來,梁國人口流失嚴重,特別是橫縣、下邑等三縣,人口基本被呂布和成廉劫掠乾淨了,土地全部荒蕪,有了這些退伍的軍人耕種,明年至少能提供四萬官兵的軍糧,將大大減輕他的財政壓力。

至於袁遺,公孫瓚則是從袁紹處索取了千匹戰馬,然後才放其單身渡過渦水河;袁家總算保住了一絲面子。

公孫瓚在豫州站穩了腳跟,有了穩定的根據地,不過暫時他無力繼續進攻,必須好好的消化現在佔有的地盤;而袁紹也無力反攻,他需要的也是穩定發展;曹操名義上接受袁紹的管理,不過獨佔穎川郡,自成一股勢力;至此豫州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誰都奈何不得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