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高順》第五百五十六章羌漢談判(下)
燒當羌的酋長實力最大,部民眾多,佔據的地盤面積也最大,但他還是很渴望與漢人官府達成一致意見,減少戰爭,讓部民的生活穩定下來;先零羌、北地羌等豪帥更是心急,他們的地盤已被漢人佔領,部民減少很多,更是希望談判成功,獲得牧場,讓部落繁衍生息。

而高順卻不急於與韓遂等人談判,此後的幾天,他讓使者繼續陪著韓遂等人,在鄴城好好的轉轉;他趁這個時間,召集馬貴、李強、戲志才、賈詡等人商討談判事宜。

戲志才和賈詡等人都是智者,對高順提出的方案大加讚賞,若是如此,羌人不僅不能成為一害,且能成為很好的助力。隨後,他們又提出很多合理的建議,高順感覺合理的就采納了。

決定先在魏公府下設置四夷衙門,專門管理四方蠻夷事務。

繼續在蠻夷所在的地盤設置縣級單位,道,不過道的所有官員由少數民族的人擔任。

五到十道設為一盟,盟的職責是協調內部事務,並上傳下達。

隨著討論的深入,四夷衙門的職責逐漸確定下來,長官為大夫,掌管爵祿、朝貢、定界、官製、兵刑、戶口、耕牧、賦稅、驛站、貿易、兵役、賞賜等政令,並處理各道之間的矛盾等。

對於戶口編制,高順采用了後世明朝的衛所制度,每十一戶為一小旗,每五十六戶為一總旗,每一百一十五戶為一百戶所,設有百戶官、副百戶官和文吏官。

每一千一百五十五戶為千戶所,設有千戶、副千戶、文吏官、吏員等。

每五千戶所為一道,設道員一人,每道的戶數上線為萬戶,超過萬戶則要進行拆分。

小旗、總旗、百戶、千戶和道員等官職皆為世襲,只是要由中央冊封或者任命。

這種模式,既類似與後世清朝在蒙古實行的旗盟制度,又與土司制度有些類似,算是一種綜合。

不過這麽多的內容,還需要與韓遂等人逐項談判,界定雙方的職責權限和義務、責任等。

高順對這種制度既是期待,又有擔憂,想先在羌人中試行,修改,完善後可在益州南部諸郡以及北部邊疆實施。

隨著時間的拖延,韓遂等人非常心焦。

一直到半月之後,於興平十年八月初一,雙方才正式開始談判。

高順參加了首次談判,以示重視,談判的主官為賈詡,他是涼州人,且他的兒子賈穆為秦州刺史,更得韓遂等人的信任。

韓遂按照他的想法,首先提出,羌人的地盤由羌人管理。

高順爽快的同意了,並趁機說道:“可以由羌人管理自己的地盤,你們更了解部民的風俗習性,不過朝廷卻不能放任不管,還是要按照傳統,設置道,道的各級官員皆由你們的人出任且為世襲,為此,專設四夷衙門,專管四方邊疆所設之道。”

眾人大喜,不過韓遂提議,四夷衙門這個名稱是對羌人的鄙視,高順為此將之改名為鴻臚院。

燒當羌酋長又提出,官府不得向他們收稅。

高順也爽快的答應下來,說道:“你們內部的稅收,由各道官員負責,所收之稅,可用於為部民造福,更要養兵,若有戰爭,官府可能要從各道調兵,你們必須自備武器、鎧甲和戰馬等,且不得用若兵湊數。”高順心想,即便不收他們的稅,也可在外設關卡,收取關稅和貿易稅,羊毛出在羊身上,照樣有不菲的收獲。

對於調兵之數,諸人最為關心。

高順承諾,每道可設五個千戶,每年不管調兵幾次,總數不會超過一個千戶所轄之兵;不過所調之兵,

官府不承擔薪俸,但是會承擔糧草等補給,若有戰功,也會額外賞賜。賈詡向他們詳細解釋了盟、道、千戶、百戶等的設置方案,眾人大喜,這樣的話便能確立他們在道內的絕對控制權;盟沒有實權,且主要人員為他們羌人,不能對他們構成威脅。

燒當羌酋長對貿易最為重視,希望把雙方貿易確定下來。

賈詡建議可在每盟設一漢城,由漢人管理,方便商旅和貿易;韓遂提出由雙方共同管理;高順讓他們此後繼續商討,拿出一合理方案,要求不得偏頗任何一方,既要照顧到當地人,又要方便商旅。

對於劃定地盤,禁止過界遊牧之事,燒當羌酋長想反對,但是先零羌、北地羌等沒有地盤的豪帥卻極為支持,所以這條也被順利通過了;他們卻不制度,從四處遊牧到相對穩定的固定下來,對他們的部民所產生的影響是致命的,幾代之後,他們便習慣了相對舒服的生活,耐力、毅力、體力等退化的嚴重,已不足以對漢人構成威脅。

高順還有一個重要的心思,那就是通婚,而且一切自願,雙方機會和條件是均等的,也被順利通過。

對於羌人提出的年俸制度,高順決定采用俸祿的形式發放,道員享受縣令待遇,千戶長享受鄉老待遇,百戶長、總旗、小旗等皆有多少不等的薪俸。

至於細節內容,則由賈詡和他們繼續商討。

對於貿易則是雙方談判的重點,賈詡授予每道設一商隊,可來漢地做貿易,只是對規模、人數、關稅等做了嚴格的限制。

在談判過程中,賈詡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超過萬戶則拆分的辦法,等於變相擴大蠻夷的實力,要知道他們的繁殖能力太強大了,若是生活穩定了,戰亂減少了,不用幾代,人口便會成倍增加,所以必須嚴格限制拆分制度, 且拆分的時候不會增加他們的地盤,只是對現有地盤和人口進行拆分。

高順同意了賈詡的建議,又參考八旗制度,設立羌兵營,對於願意加入官府軍隊的余丁,若是檢驗合格,則可攜帶家屬遷移內地,余丁編組成軍,家屬安置為民。

此後再設立鮮卑營、南蠻營等。

為了便於雙方的交流、聯姻和移民,賈詡與韓遂等人決定大力推廣漢語、漢字和漢族文化,協助更多的羌人融入漢人生活中。

韓遂對他個人待遇最為關心,高順給了他兩個選擇,文職可為太守,武職可為中郎將,韓遂最終選擇了中郎將;高順承諾,他可從所轄官兵中選擇一萬人,必須與現有官兵執行一樣的選拔標準,余者安置為民,不足萬人的話給予補充;這樣等於是了解了韓遂的個人心事。

最終,雙方順利商定,共設立十道,目前皆不滿編,分為兩個盟,青海湖南北各設一盟;此後湟中地區便是漢人的地盤;所有的道皆設西平郡以西,讓燒當羌極為不滿,為此,又給燒當羌增加一道,達到四道,酋長的四位兒子分別為道員,燒當酋長擔任盟長,算是安撫住了燒當羌。

先零羌、北地羌、雜羌、雜胡等豪帥有了固定的地盤,皆非常高興。

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談判圓滿結束,雙方皆大歡喜,接下來就是劃界之事以及韓遂的官兵整編事宜。

這些人宣誓效忠的是魏公以及魏公的子孫後代,這成為高順和子孫後代的一大外來助力,至於效果,則需要時間的檢驗。

高順計劃,待過幾年,若是效果良好,可在其他地區實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