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高順》第三百四十九章公孫瓚的煩惱
隨著戲志才和郭嘉接受治療的時間越長,他們倆的身體越來越壯實,已沒有胸悶氣短的症狀,飯量大了很多,精力非常旺盛,不僅高順心中為他們感動高興,他們倆人內心也非常高興,感覺非常幸運,神醫不虧為神醫。

 郭嘉的母親看到兒子的氣色越來越好,特地去了一次太平鄉的醫堂,當面向神醫華佗表示感謝。

 他們也了解到,連黃敘多年的重病都被治療好了,原來連喘氣都困難,現在卻生龍活虎,且能修煉武藝了;他倆對華佗的醫術更加充滿了信心。

 華佗也非常高興,又傳授他們兩人練習五禽戲,以強身健體,並不失時機的多次暗示戲志才和郭嘉,為了給他們治療,每人花費千金以上,更令兩人對主公高順感激不已。

 華佗最近一直在思索,這次從主公高順手裡勒索點什麽好東西呢?要知道,上次有了高度酒,用於清洗傷口,以及用沸水消毒棉布的辦法,使得戰場上受外傷官兵的存活幾率大大增加,這可是挽救了無數人的性命啊。

 高順把戲志才、郭嘉喝馬貴招來,一起討論馬貴的幾條建議。

 戲志才非常支持擴大商業貿易,積累財富,他對財富非常渴望,未來戰爭打的是錢糧,拚的是財富和人口,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好隨時進軍中原地區。

 現在不能發動對遼東烏桓的戰爭,邊疆以穩為主,精力要集中到當前中原亂局上來,一定要趁亂獲得足夠的好處,不能因為小小蠻夷而影響奪取中原的大計;等奪取了中原地區,小小遼東烏桓,翻手間便打殘,不足為慮。

 得中原者得天下,這是戲志才一貫的思想,也是當時世人的一致觀點。

 郭嘉更是提出,可以擴大精鹽、玻璃等貿易,但是務必壓縮對中原地區的糧食貿易,只能進不能出;這是配合高順吸引百姓前來投靠的一大前提,且能大大減弱中原地區未來軍閥的戰爭潛力;高順對此非常讚同,與馬貴的想法差距不大。

 戲志才的觀點,當前最緊迫的是如何處理好與世家大族之間的關系,加強對轄區的統治,穩定後方,逐鹿中原。他也意識到,在董卓和袁家的一系列措施下,天下馬上就要大亂了,必須提前做好戰爭準備,佔得先機。

 冀州不同於其他幾州,擁有數量更多的大族,且在地方有很大的影響力,若是處理不好,很可能引得他們對抗官府,甚至有反叛的可能。

 馬貴的看法是繳撫並舉,對有異心者,必須強力鎮壓,對投靠者可以給予一點好處。

 對此,高順並不擔心,現在他手中還有一張底牌沒有暴露,那就是太行山裡秦關的黃巾軍,若是有並州、冀州和幽州的大族敢背叛,可借助秦關的手將他們除去。

 見高順不以為意的態度,戲志才的內心有些不滿,郭嘉對此卻毫不在意,現在高順兵強馬壯,豈能懼怕單個的大族反叛?這就是所謂的屁股決定腦袋,立場和出身不同,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也不同;戲志才乃士族出身,雖然是衰敗的士族,那也是士族,當然希望高順能與士族和平相處了。

 高順關心的重點是如何對待魏郡太守公孫瓚,至於橋瑁聯合諸人對抗董卓的事情,高順並不陌生,他判斷,應該與歷史差距不大;那是袁家和士族的遊戲,他卻不想參與其中,為他人做嫁衣,只需坐山觀虎鬥便可。

 戲志才建議高順,年前便要前往冀州,就任冀州牧;對於公孫瓚,能收復便收復,否則只能殲滅或者驅逐,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這與高順和馬貴的觀點相似。

 公孫瓚,字伯珪,來自偏遠的幽州遼西郡。他的家世很好,美中不足的是,他的母親出身卑賤(估計是小妾),連帶著影響了他的身份,使他只能當個州郡小吏。

 但公孫瓚本身是個非常出色的人物,人長得英俊瀟灑,聲音洪亮有力,記憶力超強,反應又快,且非常忠義;郡守對其相當欣賞,便將女兒嫁給了他,使他身價倍增,也有機會拜大儒盧植為師。

 劉備第一次見著這樣一位出色的同窗,深深為之著迷。

 公孫瓚也很喜歡這個悶騷型的小弟,兩人便走得很近。好景不長,沒多久公孫瓚便回遼西屬國當官去了,不過兩人這段非比尋常的關系,卻成為之後劉備出道的重要基礎。

 幾年之後,劉備已經長大成人,他的確是有些本領,人長得夠高大,相貌夠特別,會做人,會說話,喜歡和一些“豪俠”來往,以他的個人魅力,一下子便吸引了涿郡附近的“少年豪俠”爭相投靠;尤其是他身上有一種莫名的親和力,加上他自稱皇室宗親,讓許多人樂於死心塌地地跟隨他;其中最堅定的跟隨者便是涿郡的簡雍(耿雍),對劉備充滿了信心,不離不棄。

 由於高順的到來,強勢崛起,建立了強大的幽州軍,輕松剿滅了幽州和冀州的黃巾賊,使得劉備失去了建功立業的機會。

 其後,公孫瓚就任遼東屬國長吏,在都尉宗員的支持下組建了強大的騎兵部隊,劉備帶領他的夥伴,到遼東屬國投奔了老同學公孫瓚。

 公孫瓚被調往涼州,劉備等人跟隨前往,希望獲得建功立業的機會。

 隨後,公孫瓚獲得大將軍賞識,順利投入大將軍門下,有了堅強的後盾,不管是官職還是軍隊人數,都在急速提升,劉備在公孫瓚勢力中的地位也在水漲船高。

 後來,在大將軍何進的安排下,公孫瓚被朝廷任命為魏郡太守,成為大將軍的外援,劉備又跟隨到魏郡,當時他已是別部司馬的官職了。

 在冀州,公孫瓚與州牧兼太尉劉虞相處的還算不錯,公孫瓚負責對轄區內的黑山軍進行狠狠的打壓,劉虞負責招撫、安置;兩人緊密配合,一文一武,使得冀州魏郡和趙國的黑山軍陸續出山,接受官府的招安,被安置到各地墾荒種地,落戶為民。

 公孫瓚也在對付黑山軍的過程中,不斷收編投降的黑山軍,實力不斷壯大;他原來的官兵都是經歷過涼州對羌人作戰的老兵,對付黑山軍這些烏合之眾,自然手到擒來,輕松之至。

 劉備借機發展,手下的官兵也發展到五千人之多,有了一定的實力。

 以公孫瓚和劉備的性格,豈能屈居人之下?他們當初即便選擇了投靠大將軍,也僅僅是為了獲得自身發展的條件,並不是真心投靠,否則,後來大將軍調公孫瓚入京的時候,他便不會借故拖延了;所以,他們更不會投靠冠軍侯高順,豈能甘願做一帶兵打仗的將領?他們野心勃勃,定要在亂世中闖出一份屬於他們自己的基業。

 大將軍意外被殺,洛陽一片混亂,公孫瓚被驚嚇一場, 心中暗道慶幸,幸虧沒有進京。

 不過隨後朝廷的調整,卻讓公孫瓚陷入了困境,內心非常煩惱,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朝廷調劉虞入朝擔任大司馬,並任命冠軍侯高順為冀州牧,隨之,高順便命令李強帶領四萬多騎兵到魏郡駐扎。

 讓公孫瓚感覺到了龐大的壓力和威脅,他非常明白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冠軍侯高順一定不會像劉虞那麽好對付。

 到十二月,還有從北地郡調來的騎兵和家屬陸續到達,加上高順任命的太守和都尉逐漸接管冀州各郡的軍政,讓公孫瓚如坐針毯。

 對劉備來說,只要有兵,他能隨時撤離這是非之地,去別處發展;對公孫瓚來說,卻不想輕易放棄好不容易獲得的地盤,否則,何來足夠的錢糧養活這麽多的官兵?再說了,即便他想離開,冠軍侯能否允許他安全離開?

 不過,在十二月,公孫瓚收到兗州東郡太守派人送來的密信,讓他感覺多了一條出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