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開著房車回大唐》八百六十六章:袁天罡治國
袁天罡眯起了眼,冷視李浩,寒聲道:“若我做不到,你又能如何?”

李浩微微揚頭,傲然到:“若三年內,你不能讓大唐恢復強盛,我定高舉義旗,發兵來討。”

“就憑你?手下敗將而已!”袁天罡的語氣中透著不屑。

李浩冷笑:“勝敗乃兵家常事,你不也曾數次敗於我手嗎?”

袁天罡聞言神色不悅,右手一抖,一柄劍從袖中滑出,落入掌中。

李浩見狀挑眉:“怎麽,想殺我?論武藝,現在的你,只怕不一定是我對手了吧,你可莫要自誤啊,這裡距離你的大軍那麽遠,三八大蓋也打不到,若是我一不小心殺了你,你可要功敗垂成了。”

袁天罡臉上陰晴不定,他在猶豫,李浩其實心裡也有點慌,他們二人都是當世絕頂高手,但現在都對對方的武藝吃不準,倘若交手,誰勝誰敗,當真很難預料。

“你走吧。”袁天罡冷哼道,“眼下我要接手長安,沒空與你糾纏,不需三年,我便會去流求滅了你!”

“你好自為之!”李浩冷冷丟下了這句話,一勒韁繩,撥轉馬頭往回走去。

回到隊伍的時候,大家都想問他跟袁天罡說了什麽,然而卻又不大方便問,李浩淡然道:“我們走吧,去流求。”

一聲令下,大軍出發,朝南而去。

長安陷落,對大軍的士氣影響很大,許多天策府和青海衛的將士騎在馬背上默默流淚,哀傷的氣氛籠罩全軍。

然而當他們到達泉州海港的時候,他們的陰鬱之氣一掃而空,只見李浩龐大的船隊來接他們,放眼望去,浩浩蕩蕩全是巨大的海船,這麽龐大的艦隊,讓他們震撼了。

上船,前往流求,在流求海港登陸,將大軍安置後,李浩立刻召來了所有的科研人員和匠師,他把迫擊炮的圖紙交給他們,並說明了遠離,讓他們造出迫擊炮來,以他們現在的科技,造迫擊炮難度真的不大,科研人員和匠師們立刻開始忙碌起來。

李浩並沒有打算造三八大蓋,因為他對三八大蓋還是有所了解的,三八大蓋雖然威力大,但發射速度較慢,二戰時期,只要一方發起衝鋒,拚刺刀,那另一方必然也會拚刺刀,這是為什麽,因為三八大蓋的發射速度慢,平均一分鍾只能打七到八槍,這麽慢的發射速度,敵軍若是發起衝鋒,很容易被近身,近身之後就是待宰的命,所以一方上刺刀,那麽另一方也必然會上刺刀,但主動衝鋒的一方肯定要在衝鋒的時候多承受三到四撥的射擊。

而李浩的大軍都是重騎兵,沒人一個大鐵盾,擋子彈是肯定沒什麽壓力的,這樣的騎兵,很快就能衝到敵軍面前,被他們近身,三八大蓋還不如燒火棍好使,所以他根本不怕什麽三八大蓋,他怕的就是炮。

他倒是想造衝鋒槍什麽的呢,但那個工藝就太複雜了,他也不知道衝鋒槍的連發原理是什麽,所以只能放棄。

考慮到三年之後如果自己討伐袁天罡,勢必要攻打長安城,攻城是最艱難的戰鬥,既然如此,那就大量造炮,無論是迫擊炮還是大炮,盡量多,錢什麽的,無所謂,不差錢,況且,他身為大唐鋼鐵業的壟斷者,造炮的成本也不算太高。

李浩帶回來的兵力是十三萬,五萬玄甲軍,五萬青海衛,還有三萬天策府衛,值得慶幸的是,這三路大軍都是按照他的訓練模式去訓練的,雖然也有強弱之分,但基礎都是相當的高,現在,李浩將他們全部整合到一起,就叫玄甲軍,由樊梨花進行系統訓練,無論是海戰,陸戰,全都要掌握。

接下來,他又去了瓊南,自立國度,既然要立國,當然要有國王,國王就是李弘,國號“南唐”,定原崖州刺史崔鵬為南唐的國相,輔佐李弘,處理政務,同時他把袁天罡篡奪大唐江山的事情在瓊南和流求大肆宣傳,瓊南百姓均都氣憤不已,紛紛踴躍參軍,瓊南現在人口過百萬,很快便招到了十萬大軍,李浩為這支新軍取名為“復國軍”,由李國成負責操練,這家夥現在對操練士兵很有一套。

準備這一切,總共花費了李浩四個月的時間,瓊南由李弘和崔鵬治理,而流求則由李浩治理,李浩的勢力進入了穩步發展狀態。

八月初八,一行人來到了流求島上,薛仁貴帶著自己的家人過來了,望著已經長成大小夥子的薛丁山,李浩忽然有點心慌,畢竟隋唐演義裡面,樊梨花是薛丁山的老婆,但他也知道自己是杞人憂天,那只是演義而已,況且,就算是歷史,歷史早已經被自己改變了,還怕什麽。

八月十二,王元泰和秦渭也來了,此二人在江南任職,官位已經很高了,但卻悄然離職,來投奔了李浩。

幾乎當初所有的親朋都來投奔李浩了,這倒是一件好事,大家一起在流求上過一個圓滿的中秋節。

長安城裡,袁天罡扶持李恪的孫子李爽登基,李爽才是個五歲小孩,能懂個什麽事,袁天罡以鐵腕手段,自封監國,一應國事,由他代勞,而且他比較專權,不太喜歡聽大臣們的勸諫,他當然不聽了,他是未來人,心中自有治理國家的方案和藍圖,豈會聽這些大臣們的腐朽之言,他只要這些大臣照著自己的吩咐去實施便可以了。

袁天罡把全國的田地全都強行征收歸國有,然後推行國策-公有製,就像未來世界建國當初時的那樣,然而無論是百姓還是門閥世家,都不願意把家裡的所有財產全部交為公有,自己的財產憑什麽要被收走,這可是他們的財產,袁天罡只能強製實施,甚至還動用了軍隊,國內進行了長達半年的大清洗,對待百姓,袁天罡還算是很寬容,反抗的人,抓起來關上一段時間,恐嚇一下便可以了,至於那些門閥世家反抗,一律抄家逮捕,結局要麽就是殺頭,要麽就是流放,半年之內,大唐再也不見什麽門閥士族了,那些幸存的小士族,是沒有反抗的,雖然還能好好地活著,但也一無所有了。

公有製在大唐實施了起來,大唐百姓富足,本來家中條件還算蠻好的,然而卻必須過上了集體制生活,大唐的百姓們很不適應,怨氣很大,然而怨氣再大也得憋著。

袁天罡掌控下的大唐,第一年是徹底混亂的,就因為強行推行這項國策而導致的,慢慢的,大家也開始適應了,終於安定了下來,就是整個國家的經濟實力比以前差了很多,明明田地比以前多了很多(門閥士族的田地交出來了),但田裡的糧食產量卻沒以前高了,全國糧食產量只有以前的八成,這讓袁天罡比較鬱悶。

接下來,袁天罡又推行國策-募兵製。

這是兵製的改革,把府兵製改為募兵製,募兵製的好處就是,朝廷能夠將軍隊牢牢掌握在手中,指揮調度更加方便快捷,但壞處就是,需要大量的資金來養兵。

更改兵製之後,袁天罡開始大肆征兵三十萬,同時大肆造戰船和槍炮。

袁天罡對於教育也十分重視,又推行了國策-義務教育制度,他花巨資在全國范圍內興建學校,廣傳科學,因為他也知道科學的重要性,所有學生,無論男女,上學免費,教師的薪酬,由國家發放,這是國策,單是這一項,就是一個巨大無比的開銷,在全國建了那麽多學校,全國教師加起來有十萬,每人每年就算薪酬只有十貫,那麽一年也是一百萬貫,況且,職位最低的教師是十貫,那些有中高級職務的,薪酬更高,所以單是教育這方面,每年國庫就要抽調兩百萬貫,要知道,以前大唐一年的稅收也就三百多萬貫而已。

滅了那些門閥士族的時候,國庫中金山銀山,戶部記錄是4800萬貫,而現在,造槍炮和戰船花掉了1800萬貫,新增了三十萬大軍,加上袁天罡帶回來的那群蠻夷士兵,養兵一年花掉了500萬貫,建造學校,花掉了1300萬貫,加上養教師以及其他的一些開支,國庫只剩300萬貫了。

戶部把這個財政結果報給袁天罡的時候,袁天罡驚呆了,他明明記得滅那些門閥士族的時候,得到了無數的錢,將近5000萬貫呢,怎麽這才一年不到,就只剩這麽點了,他要求查帳,一查,然後他自己都被自己花錢的能力嚇到了,不知不覺間,自己就花掉了這麽多錢。

然而現在募兵製和義務教育制度已經作為國策推行,是萬萬不能更改的,而募兵製和義務教育制度每年就要花費700萬貫左右,但現在國庫中的錢是明顯不夠了。

袁天罡忽然感覺頭疼,他後悔了,自己不該腦門發熱,一下子又是造船又是造炮,還一下子征了這麽多兵。

然而現在事情已經發生,他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錢是必須解決的,既然如此,只有兩個方法,一是打仗,二是增加賦稅,袁天罡決定雙管齊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