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開著房車回大唐》四百七十四章:薛仁貴首戰告捷
李浩的反應有點激動,狄仁傑被他的反應嚇了一跳,一臉茫然地望著他,問:“王爺聽說過下官?”

孫伏伽也十分困惑地走到他身邊問:“李大人莫非聽說過狄仁傑?”

李浩很想告訴他們,何止是聽說過,簡直是如雷貫耳,未來世界有誰不認識狄仁傑嗎,李浩相信找出十個人,十個人都認識,畢竟《神探狄仁傑》這部電視劇在未來世界可是家喻戶曉,還有那句經典台詞:“元芳,你怎麽看?”更是紅遍網絡一時。

面對眾人疑惑的眼光,李浩只能咂吧著嘴道:“略有耳聞,聽說狄仁傑年紀輕輕便探案如神,是難得的人才。”

“王爺過譽了。”狄仁傑謙虛道,“狄仁傑雖然破過幾起案子,但探案如神四字卻萬萬當不得。”

李浩見狄仁傑年紀輕輕便不驕不傲,頗為沉穩,十分滿意,點頭道:“此次出行,便由狄仁傑帶隊,其他人聽候他調遣。”

所有人聞言都是一驚,論資歷和經驗,在場各位老手都比狄仁傑高,但現在李浩什麽話都還沒問呢,就定了狄仁傑這個毛頭小子為隊長,這讓他們有點不服氣。

狄仁傑也是一臉懵逼,想要推卻,李浩卻不給他機會,說了聲“出發”,轉身就走。

一支六十多人的隊伍出了長安城後便向東北方向快馬疾馳,其中十三人穿著大理寺官服,官道之上行人車輛看到,盡都紛紛避讓,頗有點後世警車開道的場面。

西突厥那邊,噶爾欽陵已經帶隊返回,此次他完美地完成了結盟任務,西突厥已經整合四萬大軍,開往吐谷渾,而阿史那賀魯也答應了噶爾欽陵的求婚請求,將迪力拉爾娜賜婚給噶爾欽陵,不過要等噶爾欽陵將二十萬兩黃金聘禮送來,才能接走迪力拉爾娜。

噶爾欽陵要忙著鎮守吐谷渾,暫時肯定是沒空了。

薛仁貴的大軍一路向吐谷渾進發,行軍一個半月多一點,到達廊州,在廊州附近伐木建造攻城器械,耗時二十多天,然後帶著攻城器械經赤嶺開往吐谷渾。

而噶爾欽陵早已在吐谷渾伏俟城西南方的青海湖邊等候十多日了,當斥候來報,大唐兩萬大軍前來,所打旗幟是一個姓薛的將軍時,他很開心,兩萬唐軍,他還不放在眼中,更何況,李浩沒有親自前來。

距離伏俟城還有三十裡,薛仁貴下令在青海湖邊停軍扎營,暫且休息,畢竟他們一路行軍而來,人馬疲憊,若不及時休息,很容易被敵人有機可乘。

薛仁貴命人在營中建高台,然後他一人進了牙帳,從懷中取出李浩交給他的錦囊,打開後,取出裡面的一卷硬黃紙,只見上面歪歪斜斜地寫著三行爛字:“小心吐蕃,西突厥。先求不敗,再謀取勝。實不可為,長安求援。”

薛仁貴頓時皺眉,將硬黃紙卷起,陷入沉思,這是他第一次擔任主帥帶兵打仗,他的經驗還不是很豐富,他必須仔細推衍各種可能遇到的情況,提前做好準備,同時準備相應的戰略措施。

不久,高台築好,薛仁貴登上高台,拿起李浩給他的望遠鏡四處觀察,發現伏俟城西南方向似有一批人馬出現,駐扎在那裡不動,約三萬人,距離這裡有六十多裡。

薛仁貴頓時皺眉,這三萬人馬目前來歷不明,也不知是不是吐谷渾的大軍,他猜想應該不是吐谷渾的,畢竟吐谷渾國力弱小,一聽說唐軍到來,應該第一時間躲進城中,而不是駐軍在城外,這明顯是別有意圖。

薛仁貴猜想這三萬大軍很有可能是吐蕃兵馬,若是如此,他預感此仗不好打。

傍晚時分,

伏俟城方向奔來一匹快馬,竟是吐谷渾王諾葛缽派來的求和使者,這早在薛仁貴預料之中,這些弱國一向如此,欺負完大唐邊境百姓,等到大唐大軍到來時,他們就裝孫子求和,世上哪有這麽好的事情。薛仁貴直接嚴辭斥責吐谷渾使者,並讓他傳話諾葛缽,責令其獻城投降,然後將使者趕走了。

使者快馬趕回伏俟城,轉達了薛仁貴的原話,諾葛缽眉毛擰成了麻花,雖然他們伏俟城中有四萬守軍,但他對唐軍充滿了畏懼,特別是上次李浩打敗七國之後,吐谷渾溫順的好似一隻小綿羊,然而大唐還是記仇,這讓他很苦惱。

諾葛缽無奈之下,只能再派使者前往噶爾欽陵的行軍大營,向他求助,之前噶爾欽陵已經見過他,並告知了來意,他們此次來不是為了征討吐谷渾,而是為了保護吐谷渾,其實說得好聽,他已經做好了打算,只要將唐軍擊退,他就順便佔據吐谷渾,將吐谷渾徹底劃入吐蕃的領土,這塊重要的版圖,還是掌握在自己手裡才放心。

噶爾欽陵會見了吐谷渾的使者,讓他傳話給諾葛缽,叫他安心,該怎麽迎敵便怎麽迎敵。

薛仁貴原以為吐蕃大軍會趁著夜間來襲營,所以夜裡加派守衛,然而並沒有等到吐蕃夜襲,薛仁貴有點困惑,又不敢貿然出擊,在此又耗了兩日,靜觀其變。

這一耗,耗出問題來了,西突厥的大軍也到了,而且整整四萬大軍,現在,吐蕃加西突厥是七萬大軍,如果再加上吐谷渾的四萬大軍,那就是十一萬,而薛仁貴只有兩萬大軍,懸殊不是一點點的大。

薛仁貴有點慶幸,還好他沒有貿然出擊,不然若是被吐蕃大軍纏住,西突厥大軍到來後直接抄他後路,只怕兩萬大軍會全軍覆沒。

薛仁貴當即派八百裡快騎將戰況送回長安,同時請求援助,畢竟如此大的兵力懸殊,求援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李浩也叮囑過他,一定要穩,穩中求勝。

西突厥此次領軍的是鎮遠大將軍楊龍,西突厥有兩個姓楊的將軍,一個楊虎,一個楊龍,此二人是親兄弟,楊虎數年前在庭州被李浩打敗,殞命牙帳之中,楊龍為此一直仇恨唐軍,這次死乞白賴地求來了帶兵機會,就是要一雪前恥。

他到來後立刻派斥候打探,得知唐軍只有兩萬人,而且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將領掛帥,當即便下令派五千大軍夜襲唐軍大營。

薛仁貴一直嚴防,夜間防守得更是嚴密,所有軍士夜間睡覺都兵器不離身邊,和甲而眠。

當晚,月黑風高,是一個劫營的好機會,五千西突厥大軍悄然出擊,繞過伏俟城,直奔唐軍大營。

忽然,薛仁貴的親衛在牙帳外大聲稟報:“大總管,水盆有急促水紋”。

這是李浩發明的水紋防敵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在營帳之中放上一隻大水盆,裡面裝水,只要地面發出輕微顫抖,水盆之中就會有波紋,代表著敵人兵馬來襲。

薛仁貴聞言大驚,立刻下令吹哨子叫醒全營士兵,嚴陣以待。

果然,沒過多久,喊殺聲驟起,五千大軍衝殺唐軍大營,來勢洶洶,不過薛仁貴早有準備。

“弩射!”一聲令下,無數弓弦之聲齊響,竟然是大唐的弩箭隊,這可是這個時代的高科技兵種,弩箭,在古代戰爭中就相當於是外掛。

無數箭矢密如雨點,西突厥突襲騎兵隊頓時人仰馬翻,面對唐軍強勁的弩箭,他們尚未靠近百米之內,就已折損了一半人馬,帶頭的將領見勢不妙,趕忙大喝撤退,然而唐軍的騎兵已經湧出大營,一路追殺,直追出近十裡遠,五千大軍只剩數百人逃回,留下了一地的屍體。

經此一戰,唐軍士氣大振,原本在此等待的煩躁情緒消失,眾將士對接下來的戰鬥都充滿了期待。

噶爾欽陵得知西突厥夜襲唐軍失利的消息後,不屑冷哼,西突厥將領也太輕敵了,唐軍素來兵鋒強盛,並非浪得虛名,哪是那麽容易對付的,要是能夠夜襲,他早就行動了,怎麽可能一直沒有出手。

楊龍的愚蠢行為讓噶爾欽陵不屑的同時又很生氣,因為此次戰助長了唐軍的士氣,打仗,士氣是非常重要的。

下午時分,噶爾欽陵下令全軍向唐軍所在方向前進,他要試探一下唐軍主帥。

吐蕃大軍沿著青海湖畔行來,一直到唐軍十五裡處還未停止,繼續向前,再向前的話,兩軍就要交鋒了,噶爾欽陵不怕,他的兵力本來就多於唐軍,而且後方還有吐谷渾和西突厥的四萬大軍,他怕什麽。

薛仁貴得到消息後立刻下令大軍起拔後撤,暫避鋒芒,同時,他派遣一支騎兵隊沿著青海湖向東南方向出發,他打算讓這支騎兵隊繞青海湖一個圈,從後方突擊吐蕃大軍,到時候他主力大軍與其配合,前後夾擊,有希望擊潰這支西突厥大軍。

他的這個想法可以說是異想天開,因為騎兵隊離開之後,很難跟他取得聯系,也就是處於脫聯狀態,即便夜襲吐蕃大軍,他們主力大軍也很難第一時間配合,若是突襲失利,那這支騎兵隊就毀了。

但薛仁貴不怕,因為他有望遠鏡,即便隔著偌大的青海湖,他也能看到那支騎兵隊的動向,隨時可以配合他們完成前後夾擊。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校花的全能保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