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開著房車回大唐》七百六十八章:帝師李浩
李治掃視了一番全殿文武大臣,問道:“對於征討吐蕃之戰的有功之臣該如何獎賞,各位可有提議?”

群臣盡都緘默,沒人願意接這個茬,這時,李浩忽然從懷裡掏出一封奏疏,雙手高舉過頭頂,揚聲道:“陛下,臣有提議。”

“哦?”李治聞言一笑,開心道,“原來詩狂早有準備,呈上來讓朕看看。”

許攸把李浩的奏疏呈了上去,李治展開一看,邊看邊點頭,顯然對李浩所提的封賞還是挺滿意的,群臣卻是心中七上八下,李浩這貨自己提封賞,能讓自己吃虧麽,這下真完了。

李治看完之後,李治微笑看了一眼下方,道:“嗯,詩狂所提封賞大致可行,只是朕有兩個疑惑。”

李浩拱手問:“敢問陛下是那兩個疑惑?”

李治道:“第一,為何這奏疏之中沒有你自己的封賞?”

李浩頷首道:“陛下,醫者不能自醫,叫臣自己封賞自己,未免會有偏頗,遭人非議,臣的封賞,自然當由陛下和眾文武百官所提。”

“嗯,此言倒也有理。”李治點了點頭,又問道,“還有一個疑惑,此次征討吐蕃,你們所用糧草不多,彭海和狄仁傑在後方督運糧草,功勞不大,為何狄仁傑的封賞竟如此之高,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下方的狄仁傑聞言大吃一驚,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那可是宰相啊,他感覺李浩是不是瘋了,他才二十一歲啊,就讓他入相,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妥。

群臣也是這樣的想法,均都認為李浩是不是瘋了,封一個二十一歲的年輕人做宰相,而且此次出征吐蕃,狄仁傑只是在後方督運糧草,這能有多大功勞?

李浩道:“陛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行軍打仗最重要的便是糧草,怎可算是功勞不大?”

李治依舊搖頭:“此番解釋太過牽強,朕依舊以為不妥,狄仁傑拜相之事暫且按下,許攸,將其他封賞念與諸卿聽,諸卿一起參詳參詳。”

李浩聞言雖然有點失望,但他也知道,自己有點急躁了,狄仁傑年紀太小,資歷不夠,而且這次狄仁傑的功勞確實不夠大,起碼沒有大到可以拜相的程度,失望歸失望,但他卻看出來了,李治還是很公正的,對於用人方面,沒有亂來。

許攸拿起李浩的奏疏念起來:“樊梨花晉藍田縣公,加食邑五百戶,授勳柱國,封正二品輔國大將軍,賞黃金千兩,帛千匹,精瓷一百,良駒十匹……”

一聽到樊梨花的這個封賞,眾臣均都暗自驚呼,樊梨花的封賞太特麽高了,直接封公了,雖然只是縣公,但也是公爵啊,勳位直接跳到了柱國,散銜到了正二品的輔國大將軍,簡直是直線上升,連跳數級,但有心人卻發現,樊梨花的封賞其實是空架子,因為職位上沒有任何變動,也就封號爵位這些玩意蹭蹭往上漲。

這也是李治為何說李浩的這份封賞提議可行的原因,此次征討吐蕃,基本是由樊梨花帶兵,功勞頗大,不在李浩之下,在職位沒有變動的情況下,將爵位封號這些東西大幅提上來,完全可行。

樊梨花是奏疏中所獲封賞最高的,所以第一個念,接下來便是秦懷玉,程處亮,程處弼,狄仁傑彭海等人的封賞,狄仁傑的拜相提議被李治按下去了,隻把文武散銜提了一下,另外賞了一些金銀布帛,這便算完了。

封賞奏疏念完,李治問道:“諸卿對李浩所提的封賞提議可有異議?”

眾臣不言,以馬周為首的中書省眾官員們紛紛回答:“臣等無異議。”然後其他群臣也跟著說無異議。

李治很開心,接著道:“那麽接下來就議一議李浩的封賞,此次征討吐蕃雖然未能成功,但卻殲滅吐蕃十八萬大軍,還逼得吐蕃大軍棄都城而逃,也算是一場大勝仗了,李浩身為行軍大總管,出謀劃策,功不可沒,此功不可不賞,諸卿說說,該如何封賞李浩?”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怎賞,感覺沒法賞啊,李浩的武職已經到頭了,爵位嘛,已經是郡王了,難道要直接封王?或者封三師?那就頂天了。

李治等了半天,不見有人說話,他也不著惱,微笑道:“既然無人提議,那便由朕來提吧。”

一聽這話,大家心中都是一咯噔,誰不知道李治跟李浩關系不一般,由他來給李浩提封賞,那肯定玩完。

果然,李治沉吟了片刻,一開口就道:“李浩原為太子太傅,現晉為太傅,封帝師稱號,晉同中書門下三品!”

“陛下!不可啊!”於志寧聞言果斷出列,高聲道,“三公三師之位乃朝中之最,怎可輕易給予!”

唐朝官職之中,除天策府上將外,三公三師最高,三公分別是:太尉、司徒、司空;三師分別為:太師、太傅、太保,這六個職位,是正一品,傳說中的存在,絕不輕易封人,如今朝堂之上,只有長孫無忌一人封了司徒,可見三公三師是多麽牛逼的存在,李治現在要封李浩為太傅,難怪於志寧會反對。

李治淡然一笑,道:“於卿多慮了,朕這是輕易封之嗎?李浩十數年來為大唐立下了多少功勞?出了多少強國之策?於卿難道看不到嗎,諸卿告訴朕,殿上何人的功勞,能與李浩比肩,只怕長孫司徒與之相比,也有所不及吧。”

此話一出,於志寧啞口無言了,那些原本還準備附議的人頓時龜縮了起來,是啊,李浩這些年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當初因為李浩年紀小,他們打壓李浩,現在李浩年紀不小了,也過了三十了,而且李浩現在如日中天,他們還如何打壓,李治的最後一句話最傷人,就算是長孫司徒與之相比也有所不及,哪有這樣貶低人的。

李治就是要貶低一下長孫無忌,讓他長長記性,其實他對征討吐蕃功敗垂成之事非常耿耿於懷,要不是長孫無忌當殿被李浩懟吐血,有些話,他真的要當著長孫無忌的面去罵,但看他是自己舅舅,而且被氣吐血,他也只能放他一馬了。

李浩此次的封賞絕對是所有人之中最大的,直接位列三師,而且還封了一個帝師稱號,這個稱號聽起來就很牛逼,非當世大儒或得道高人不能授予,至於同中書門下三品,那就是宰相咯,李浩原本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有參議政事之權,現在這個同中書門下三品,李浩就跟中書令還有門下侍中一個等級了,而且對中書省和門下省的事都可以插上一腳。

李治掃視全場,緩緩道:“諸卿似乎對李浩的封賞也無異議了,既然如此,那便由中書省擬旨,對此次所有功臣封賞吧。”

眾臣聞言全都暗自歎息,原以為長孫無忌此次能把李浩按住,萬萬沒想到,李浩回到長安之後居然玩了個大逆轉,把長孫無忌氣吐血不說,還一步登天,位列三師,他們想想都覺得痛心,可他們沒辦法,小胳膊擰不過大腿啊,沒了長孫無忌,他們根本鬥不過李浩,而且皇上還明顯偏袒李浩,這是最讓他們鬱悶的。

大朝會結束了,眾臣排隊走出了太極殿,李浩意氣風發,走在隊伍的最前面,終於啊,十七年了,他終於爬到了金字塔的最頂層,站在了朝堂的房梁上俯瞰眾臣,以後可以在大唐官場上大展拳腳了,這感覺真好。

望著驕陽下的太極廣場,吹著和軟的春風,李浩心曠神怡,忽然停下了腳步,閉上眼睛緩緩揚起頭,享受著眼光和春風,後方群臣紛紛也止住了腳步,盯著他看。

過了片刻,不見李浩動,狄仁傑緩步來到李浩身畔,輕聲問:“李……李太傅,你怎麽了?”

李浩忽然睜開眼,嘴角輕揚,微微一笑,緩緩張開雙臂,悠然道:“中興大唐,舍我其誰!”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新打滿分的最後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