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如煙》第12章 袁術稱帝
滾滾黃河,自昆侖山下向東奔流,湧向大海。

 壯闊的黃河將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在這條長河之上時常會掀起萬丈狂瀾。

 此刻兩支軍隊在黃河兩岸對峙。北岸是袁紹的四十萬大軍,南岸是曹操和劉備的十萬聯軍。

 從開戰至今已有3個月時間,聯軍連戰連捷,勝多敗少,將袁紹大軍擋在北岸沒有一絲脾氣。

 劉備的義弟關羽更是斬下了袁紹麾下兩員上將顏良、文醜的首級,威震三軍。

 三個月來,曹操損失了1萬人,劉備5千,袁紹更甚,損失了5萬兵馬。聯軍以少敵眾,卻獲大勝,可以說是戰績斐然了。

 但是要知道,袁軍是聯軍的4倍!現在聯軍還剩8萬5千人,袁紹卻還剩35萬人。

 只是看著這個數字就有一種挫敗感。

 不管怎麽贏,都贏不了。只要一步走錯身後就是深淵!

 曹操需要一場鼎定乾坤的大勝!不然到頭來,恐怕也不過是給他人做嫁衣罷了。畢竟現在是諸侯爭霸的時代,別的不說,董卓可是一心要殺了曹操而後快。

 此次,董卓稱帝可以說是掐準了時間點,因為和董卓地盤接壤的只有漢中張魯、荊州劉表和曹操三人。張魯弱小,若漢中不是夾在劉璋和董卓之間的蜀川門戶恐怕早被兩人滅了。曹操被袁紹拖住,劉表自然沒有那個膽子和董卓單獨開戰。

 所以董卓稱帝被諸侯一片聲討,卻穩坐長安。

 可惜袁術就不懂這個道理了,他以為新的時代已經到了,他也可以為所欲為了。於是他拿出玉璽,在壽春舉行了隆重的大典,向天下宣布登基稱帝,定國號為“陳”。

 這可惹惱了劉備、劉表,要知道兩人都宣稱繼承漢室正統,自封漢王。現在袁術竟然拿著漢室的傳國玉璽稱帝了!他們若沒有反應,天下人豈不是將他們視為袁術的臣子?

 劉備收到消息的第二天就任命一個叫徐庶的書生為軍師,盡起徐州剩下的4萬兵馬西進討伐袁術。劉表不出所料地響應了劉備,調集了荊州一半的兵馬6萬大軍東進夾擊袁術。

 袁術這才慌了神,連忙命使者出使江東,敕封他曾經的部下孫策為吳王,可自立一國、見君不拜。讓孫策出兵來救。

 孫策連袁術的使者都沒有見,他看過袁術蓋著玉璽的詔書後,嗤笑著丟到地上。但他還是決定出兵了。

 大戰一觸即發。

 ······

 此刻,孫策在太守府的大廳裡召集了麾下的謀士和大將開始了作戰會議。

 其中的謀士有周瑜、季書、魯肅、諸葛瑾、黃月英、華歆六人,將軍則有趙雲、太史慈、周泰、甘寧、黃蓋、程普、徐盛七人。

 大廳的中間擺上了一個巨大的沙盤,將荊州、江東、揚州一帶的城池、港口和地勢、河流都大致呈現在了眾人眼前。孫策指著壽春開口說道。

 “壽春東面是彭城要塞,易守難攻,它是壽春和小沛之間的必經之地。劉備4萬大軍已經行進到小沛,而袁術也在彭城駐扎了4萬大軍。只要袁術的手下不是太過愚蠢,短時間內戰局已經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動。”

 “壽春的西面是石亭,劉表派出蔡瑁統帥6萬大軍,此刻正和袁術的5萬大軍在這裡對峙。袁術的意思是想讓我們從廬江出發,襲擊劉表的側翼,兩軍合力擊敗劉表大軍,再回頭對付劉備。”

 見眾將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孫策正要繼續說下,卻被周泰開口打斷道。

 “主公,我們為什麽要去幫袁術這個蠢貨?”

 孫策不由大笑起來,和周瑜、季書對視一眼,開始將真正的計劃告訴眾人。

 “誰說要幫袁術了?幼平別急,聽我慢慢說。”

 “這次我打算對外宣稱出兵4萬幫助袁術抵禦劉表。其實不然,這次我們將出動6萬5千人的大軍,兵分兩路。”

 說著,他用指揮棍指向石亭。

 “第一路2萬5千人,由我親自統帥,周瑜、華歆、趙雲、周泰隨軍出征。我們前往石亭,表面上打著支援袁術的旗號,其實是佯攻,目的是拖住劉表的6萬大軍。”

 然後孫策又指向江夏說道。

 “第二路4萬人,由季書統帥,諸葛瑾、黃月英、太史慈、甘寧、徐盛隨軍出征。你們的目標是以最快的速度攻下江夏全郡,然後轉過頭來繞到蔡瑁身後的安陸,和我們形成合圍之勢全殲劉表大軍。”

 “等我們打下了江夏,殲滅了蔡瑁,整個荊州的兵力便已經消滅了大半。到時誰還管袁術和劉備怎麽拚,我們就從江夏和柴桑出擊,一口氣吞並整個荊州!”

 “至於程普和黃蓋兩位叔叔擅用水軍,就請和魯肅一起趕去柴桑,聯合朱治防范劉表水軍。若是發現劉表水軍支援江夏或者出兵進攻江東一定要將其擊退。”

 聽完孫策的話,許多還不知道計劃的將軍頓時神采飛揚,眾人紛紛站出來抱拳答道:“領命!”

 ······

 咚!咚!咚!

 鼓聲震天,旌旗遍地。

 季書站在點兵台上審視著這支軍隊。

 蔣欽、許屠、侯成三人站在隊伍的最前面,身後是井然有序的三個軍陣。

 從這支軍隊建立之初,到現在即將出征,已經過去三個月了。這支雜牌軍也蛻變了許多,至少士兵眼中有了光彩。

 看著台上的季書,許多士兵是充滿感激的。

 畢竟他們曾是參與世家叛亂失敗投降的俘虜,原本的結果不是被砍頭,就是拉去戰場上做炮灰,哪能想到季書給了他們和尋常士兵相差無幾的待遇。

 仇必報,恩必還,士兵們其實想的很簡單。

 這支雜牌軍雖然還有待戰火的洗禮,但是他們至少已經擁有了一支精兵所應有的凝聚力。

 “從今往後,你們的番號就是‘羽林軍’了。記住這個名字!以後,你們將為這個名字驕傲!”

 季書看著台下的將士,大聲宣布道。

 “羽林軍?”

 “嘿,哥,這名字啥意思啊?”

 “不知道啊,倒還挺好聽的。”

 底下的士兵竊竊私語起來,雖然他們只是想低聲說兩句,但是當6千人雜在一起的時候就有些嘈雜了。

 看著底下的士兵,季書有些沉默,他們大概還沒有一個人知道“羽林軍”這三個字的分量。

 恐怕在場的除了季書和站在他身旁的月英,連蔣欽、許屠、侯成這三個統領也都不明白。

 季書沒有向他們解釋,因為現在的他們也還不配明白這三個字的分量。

 老實說,季書原本沒想取這個名字,但王允的死對他還是有些觸動的。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到最後的最後,王允至少向世人展現了大漢的骨氣,而季書想要眼前的這支部隊也能夠繼承這份風骨。

 看著底下漸漸安靜來的新軍,季書有些感慨。

 出征在即,當季書找到孫策要給這支新軍定下番號的時候,孫策也是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看著季書。

 季書知道他的意思,若以後沒有拿的出手的戰績,這個名頭豈不是惹諸侯發笑?

 但是季書無懼,他已經立志要把這支軍隊變成一支精銳之師。

 呼喊著“大風”,這支羽林新軍出征了。

 這時的他們還不知道那支曾經高喊著“大風”的軍隊是怎樣的驕傲,這區區兩字又是何等沉重的誓言。

 他們還不知道大風歌,更別說其中寄托的期盼了。

 但沒關系,季書會教他們的,不管是“羽林軍”的分量,還是“大風”兩字的驕傲,還有那首大風歌。季書都準備教會他們。

 和月英打了個招呼,季書就去看其他軍隊了。如今孫策將數萬軍隊交到他手上,他可不能只顧著這邊。

 大軍開拔,這次是羽林新軍的初戰,是季書第一次獨領大軍,也是孫策爭霸天下的第一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