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1640四海揚帆》第一十三章 3水至新寧的潭江出海口
守序十一月取陸路,率1500名官兵開抵廣州府潭江口戰略重鎮新會縣。【全文字閱讀】

 在獲得香山縣之前,海南明軍就駐軍在王興的地盤上。

 從雷州府至新會縣500公裡道路,途經兩段可以利用的內河水路,其中以恩平至新會之間的譚江段通航裡程最長。

 這是粵西最主要的陸地交通體系,經過實地行軍,守序對這條交通命脈有了直觀的認識。目前控制這條廣東橫向乾道東段的是駐防於恩平、新會、新寧等地的王興。

 王興廣東大埔人,遊俠出身,江湖綽號“繡花針”。國難起,王興毀家從軍,在成棟勢力最盛時也堅持抵抗,並未投降。他軍中現有一位正牌子唐王,吸引了很多遺老士紳官員投靠。王興控制了相當一部分潭江水系,財力基礎尚可。

 道路交通是一切軍事行動的基礎,無論怎麽重視都不過分。

 守序帶了一個龐大的陸海軍參謀團隊同行,沿途計算官道與內河在秋冬季節的通行量和承載力,調研官道兩側州縣經濟狀況,評估地方支撐軍隊作戰潛力。

 在新會縣潭江與珠江匯聚的江口附近,陸海軍參謀團隊更是集中調研了一個月,初步匯聚的結果讓守序明白了為什麽三水縣是明末廣東爆發戰役最多的城池。

 位於潭江入海口與伶仃洋之間的香山縣最早是個岩石島,澳門是香山縣最南端的半島,並未與大陸相連。珠江攜帶的泥沙在島北淤積,香山島與大陸逐漸接近。到明末,香山島與大陸之間僅剩下一條兩三公裡寬的狹窄水道。

 此時的珠江三角洲地理與後世區別極大,香山島東側為珠江口,西側為潭江口,兩個海口之間有無數水道相連,香山水道是最寬的那條。這就凸顯了潭江水系在軍事上的重要地位,由潭江海口上溯,在新會城下與西來的潭江乾流相匯,再沿珠江水道向北,經肇慶府的高明縣,最終在三水縣匯合珠江乾流。

 佛山鎮就位於珠江南側一條注入伶仃洋的入海河道與注入潭江海口的河道之間,其實也是一座水網中的島。

 如果駐軍在三水縣,這個時代無須通過東南方向廣州府城進入伶仃洋,船隻直接南下經高明、新會也可入海。

 這在軍事上簡直太重要了。艦隊不畢經過海情複雜的珠江入海口,直接從潭江口登陸,換乘河船直接北上三水,切斷西江。

 珠江水系複雜,隱蔽的水汊河灣航道極多,像蛛網一樣遍布整個三角洲。其中很多河道通航內河平底船,足夠支撐數千上萬規模部隊的後勤。

 摸清這些水道非一朝一夕之事,調研遠未結束,在韃靼人抵達之前會一直繼續下去。

 ……

 守序從杜永和手裡拿到香山知縣的任命文書,委派蔡元定接任香山。

 海貿大興時,廣州府海防同知,甚至整個珠江口最高指揮官廣東按察副使巡海道也曾短暫駐扎香山縣。

 現任巡海道在廣州城,海防同知在廣東水師大本營,東莞柘林水師城。香山島上最大的官就是香山縣令。明朝直接管理澳門的是香山縣丞,這位縣丞也駐於前山寨。

 蔡元定老家在新寧,與香山縣僅一江之隔。他在海南解決了官位,此番接任香山知縣從資歷上講算是順理成章。

 雖然在明末程序已不重要,但守序觀念很正統,他還是喜歡按部就班的官僚遊戲。看得出來,蔡元定本人也很喜歡做官的感覺,尤其是在家鄉附近當父母官,簡直是衣錦還鄉。功名利祿,士人最愛。

 原香山知縣和縣丞得知自己卸任,十分高興,收拾行李家財,向西而去,直奔海南島。按慣例,守序給原知縣分了一座莊園。

 士林中仁義的口碑很重要,仁義從來無關道德,而是依托於資源多寡,直接體現資源分配的能力。在這個時代,仁義就是品牌,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投靠。

 香山於宋朝建縣,縣城在石岐山以東的仁山。香山縣城在明朝改築磚城,城牆周長擴展至636丈,因是海防重地,各種墩台敵樓設施一應俱全。

 這裡曾經是國戰的戰場,南宋最後的海上行朝短暫駐蹕香山縣,與元軍隔水道對峙。崖山戰後,張世傑陣亡於香山。

 因航道太窄,風向不利,宋軍水師在香山的戰績不好,連輸兩陣後繼續向西漂泊。文天祥的名篇《過伶仃洋》便是寫於香山附近。

 守序駐足於南宋朝廷控制的最後一座縣城北門下,連續下令。

 “張鵬飛,接管香山島前山軍營,收編本地海防軍。”

 前山營最多時有千余守軍,明末海防頹廢,杜永和的兵撤走,只剩下本地守軍300人,主要用來監視澳門。

 “蔡元定,召集本地士紳開會,加固香山城防需要他們出錢出丁。”

 “再派人去澳門,讓科蒂尼奧來見我。”

 科蒂尼奧幾個月前出使澳門,現在仍駐在那裡。

 澳門要塞很堅固,但他們多數炮口衝著南海,對陸地防禦力量不強。澳門總督曾經修築了一條對陸城牆,在明朝嚴令下被迫拆除。這幾年他們偷偷摸摸又增築了不少炮台,沒有連貫城牆那麽扎眼,統治廣東的南明和李成棟都無力再干涉。

 海南明軍進駐香山,澳門對陸的形勢馬上緊張起來。守序此行的目的是獲得廣東的錢財和人口,對澳門沒有興趣,也不想與葡萄牙人發生誤會。資源不多,得盡量用在北面。

 各人接令,正要去辦事,守序叫住蔡元定。

 “季通,找幾個人,把《過伶仃洋》刻在城牆上,再刷一層紅漆。”

 蔡元定嘴角浮起一絲微笑,“遵命,大統製。”

 守序喜歡這種儀式感。

 此次北上,守序帶來500艘海船,其中200艘較小的船留在海南島,另外300艘早在八月前已陸續駛入廣東,停泊在香山附近的海灣。這些船大多是空船。

 海船隊在香山等待合適時機,一些準備工作宜早不宜遲。

 首先是江船。珠江是中國除了長江之外,船最集中的地方,沿海沿江,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船。

 守序先在香山征集150艘珠江內河船,從1500明軍中抽出600人,押運3萬石大米增援賀州,這批糧食是小袁營撐過明年春黃不接的救命糧,萬萬不能有失。守序為此從雷州府樂民守禦千戶所抽調守將曹君輔,負責這次的補給船隊。

 接著卸載4萬石糧食,運進香山縣城。香山縣與香山守禦千戶所同城,有很多當年防倭留下的軍事設施,倉庫軍營大多空置,略加修繕即可臨時使用。

 杜永和在李成棟死後,全部精力都花在廣州城防上。明軍增築炮台,造大炮,積蓄糧食火藥準備大乾一場。杜永和手握南明最富庶的地區,廣州軍隊不太缺糧食,也不缺軍火。

 守序這次隻賣給他3萬石糧食,寥做補充。3萬石糧食只是進入廣東的敲門磚,這兩年在廣東投入的資源,他就沒想著做生意來收回,有些時候武力更簡單。

 剛收編的本地明軍並不可靠,海南明軍只剩900,還能抽調一些隨海船進入廣東的聯邦水手海員。這些軍隊和武力並不熟悉珠江地理,守序需要帶路的地頭蛇。

 海南明軍的朋友,潭江口的王興和珠江口的陳奇策較為獨立,請他們參與不合適。守序還是從香港請來老朋友,海盜汪匯之。

 見面後,老汪給守序一個熊抱。

 “大統製,你讓我帶上全部兄弟,這次又有什麽大生意?”

 守序笑道:“大澳主,你帶來多少船?”

 “大小船160艘,2000多兄弟。”

 “不夠,還有沒有辦法再弄一些船?”

 汪匯之:“你在香山征集了300多艘船,杜永和在廣州釘封了1000多艘江船海船。廣州船再多也經不起你們這麽折騰,想再搞船,官府的名義就不好使了。”

 “官府的名義不好使,意思還有別的辦法?”

 “辦法是有,但恐怕得動刀子。”

 “大澳主請說。”

 “珠江裡的勢力,除去官府和我們,還有四大海盜集團。紅旗海盜,白旗海盜,四姓海盜和疍民。疍民太麻煩,周家兄弟和李嘗榮態度曖昧,先不去管。紅旗海盜被李元胤招安,駐防在肇慶和三水。還剩下白旗海盜和四姓,這兩家在李成棟進廣東時扯旗造反,人多船多,差點打下你腳下的香山縣和新會縣,把珠江以西的幾個縣搶的夠嗆。李成棟的兵在陸地擊敗了兩家海盜,現在他們搶不了東西,勢力大不如前,但剩下的人和船都不少,分散藏在附近的海灣島嶼上。”

 “能不能招安這兩家海盜?”

 汪匯之:“隻憑我的實力不夠。”

 “你需要什麽?”

 “船,槍,炮,錢。”

 “這些我來提供,只要你在40天內給我找來人船,越多越好。”

 “好, 我能問一下招募他們用來做什麽?”

 “搶劫。”

 “你要搶杜永和?”汪匯之感覺很詫異,海上有傳說,守序最近與廣東官府生意做得不亦樂於,關系很不錯。

 “不,這些地盤很快就不姓杜了。汪澳主,還記得很多年前,我在南洋對你的話嗎?你和曹君輔不用去遼東,在老家就能見到真韃。”

 “當然記得,前幾年我在東莞和李成棟做過一場。如果不是你來信勸阻,我也會與四姓海盜一樣,和他拚到底了。”說起李成棟,汪匯之有些唏噓。

 “汪大澳主,那只是開胃菜。”

 “此話怎講?”

 “最新的消息,尚可喜與耿繼茂的南征大軍到了江西南安大庾嶺下,梅關已經丟了。韃靼東江兵加江西綠營兵,近3萬人全是百戰余生的精銳。明軍前線守將閻可義病亡,羅成耀無力堅守。汪澳主,你很快就能在廣州見到數萬辮子兵。”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