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1640四海揚帆》第三十二章 李朝
李朝王京,景福宮。

 李淏是韃靼人親手扶持的國王,韃靼人未曾想到,這位國王並沒有成為俯首帖耳的屏藩。

 李淏即位,李朝玉冊、志石不書韃靼年號,隻用天乾地支。

 韃靼人入關,對李朝的控制逐漸從高壓嚴厲變成懷柔,李朝日子逐漸好過起來。

 李淏重新啟用金尚憲、宋時烈等有志反抗的大臣,盡逐舊人。議政院大臣都參與到討論中,只是不會載入文字檔案。

 一切準備的基礎當然是軍事,李淏召集心腹及備邊局大臣。

 李淏先定調子:“當今大事,虜有必亡之勢。前汗兄弟人才甚多,如今漸漸消耗,虜朝中盡是庸人。前汗專尚武事,今則武事漸廢,頗類中國。朱子說虜得中原人,教以中國制度,虜漸衰微。我對虜中事很熟悉,今汗荒於酒色,其勢必不久。”

 李淏經常對大臣傳達這樣的思想,給他們打氣,雖然不像他自己聲稱的那樣判斷準確,但李朝上下確實被國君成功激勵起復仇之心。

 “我想在江邊設堡鎮守,募民以居,耕種以給鎮下之軍,眾卿以為如何?”

 宋時烈:“殿下說的好。當年丙子虜亂,我親見江邊守軍無備,韃軍臨江,江上並無備禦之具,事急後匆匆搬運軍器於水邊,勢所不及。”

 李淏點點頭,語氣很堅定:“整修邊堡只是開始,中原久亂,我國不可偷安苟度,當修城練兵,以為自強之策。”

 “殿下有何旨意?”

 “重設左右禁旅,元鬥杓你主江華,讓李厚源主安興,李時昉主南漢山城,洪命夏主紫燕島。學蘭夷,修銃台炮城。我將親自檢閱諸軍!”

 宋時烈拜伏在地,“聖意如此,非但我東,實乃天下萬世之幸。”

 李淏歎氣道,“若有十萬精兵,可以深大義於天下。”

 十萬野戰部隊當然超出李朝能力,李淏這也就是說說。

 元鬥杓挺直了身體,“殿下,我國練兵峙糧,大可以復仇雪恥,小可以安國保民。”

 李淏微笑著讚許,“卿說的是正論。”

 東宮讚善宋浚吉上奏,“殿下,我聞有帝室之胄偏寄南方,天下大統不全為魏賊所竊。我國漠然不得相聞,我建議再派人扮成漂海行商前往廣東,與中朝直接聯系。”

 宋時烈拈著胡須,頻頻點頭,“萬裡黥波,信息難傳,但精誠所至,無界不遠。君臣之恩,未有於皇明之於本國,正該派人去聯系。”

 “卿覺得派誰去合適?”

 “一國君民文武,豈無忠信沉密而應募願行之人?此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殿下當在會後再行密議。”

 李淏:“卿等放心。”

 宋時烈再次叩頭,“殿下,各位同僚。醜類竊居中原已久,華夏之怨怒方興,剃發遺民,不忘思漢之心,側聽風飆之響,天下大勢可知。我國處要害之地,居天下之後,有全盛之形。我等正該蓄力待時,因時乘勢,興一旅,馳一檄,為天下倡,安知天意不在我國?”

 李淏以拳擊案,一字一字地說道,“諸位愛卿,我夙寤夜寢,綢繆陰雨,何敢一日忘北向之心,此時布置完畢,部署伊始,望諸位全力助我。”

 大臣們齊道,“願為殿下效死。”

 議事結束,大臣們離開景福宮,只有宋浚吉留了下來。

 “殿下,林慶業又派人來了。”

 “說什麽了?”

 “他請求我們援助。”

 “林慶業需要什麽?”

 “人和糧食。”

 李淏站起,來回走了兩步,“我們不能明著給人,告訴林慶業,他可以派人來國內招募,我們不攔。”

 “殿下,那糧食呢?”

 “我們也要囤積糧餉,東江買糧可以,送不行。”

 “是,殿下。東江也是這個態度,他們的統帥張鵬飛說過,新東江做事與老東江絕不同,與我國只會公平買賣。但他們剛到島上,開墾不足,希望我們能多賣點糧食。”

 李淏皺著眉,“賣太多肯定會引起虜醜的注意,你想想辦法,實在不行幫他們聯系對馬島主,從日本買糧。”

 “臣明白了,臣想著,借這次機會,向洋夷購買一些軍火利器。”

 “對,買軍火。夷人可惡,可他們的兵器極好。這件事,還有招募人手出使廣東的事,一並交給你。”

 “是。”

 李淏強調道,“記得,行事要密。”

 “臣知道。”

 宋浚吉叩頭離開,李淏靠在禦座上休息。

 在韃靼人那裡長期的人質生涯,讓李淏學會了謹慎。

 韃靼人對李朝監管比較松,但在目前這個時候,李淏至少在表面上還不能有任何過分的舉動。所以北京調鳥槍手增援寧古塔,李朝立即派了兵。

 這些鳥槍手輪番更戍,每半年換一次班,在與羅刹人的戰鬥中積累了的實戰經驗。這次派兵,讓李淏有了操練鳥槍兵的理由。韃靼人對他整軍的意圖沒有察覺。

 李朝開始緩慢卻卓有實效的潛在動員。

 林慶業的使者返回東江,向張鵬飛、丁耀亢等人報告了帶有積極意義的消息。

 張鵬飛把去年在山東繳獲的絲綢等貨物在朝鮮、對馬藩出手,換回糧食和其他物資。

 沈廷揚當年壟斷了北洋貿易,他的船隊跑慣了北中國,對東江運糧和朝鮮航路輕車熟路。這次運載山東軍民到東江,回程不會空船,順路也會帶點北貨回去。

 朝鮮對蔗糖、綢緞需求一樣很大,而遼東、朝鮮的皮草、人參、高麗紙運到南方,肯定不缺銷路。沈廷揚借著這次機會,徹底打開了朝鮮的海貿之門。

 不過這次得到的貨物還不夠裝滿返航船隊。

 張鵬飛還得從大陸給返航的船隊搞一點。

 韃靼人入關,關外實現和平,遼東人口生產恢復增長。

 1653年,韃靼人更頒布《遼東招民開墾條例》,招募100移民,文官授知縣,武官給守備。每百名加一級,移民每日給官糧1鬥,每一坰地給種6升,每百名給牛20頭,免三年錢糧。這移民待遇比孫可望的戰兵還好,山東直隸移民紛紛進入遼東,在南四衛開墾種植。

 東江鎮放棄旅順,重新恢復機動性。張鵬飛命海時行駐大長山島,李進文駐廣鹿島,林慶業駐小長山島。隨後點兵出擊。

 南風平和,東江鎮在東起鴨綠江口,西至萊州灣的廣闊戰線上開展破襲。

 明軍攜帶了很多舢板和近海槳帆艇,頻頻登陸襲擊。

 吳三桂在川黔前線,藩下老家寧遠兵力很少,張鵬飛登陸覺華島,回到曾經駐守過的島嶼,抄略吳藩靠近海岸的莊園。

 東江鎮發掘了一支意外的盟軍。

 旗下逃人。

 整個順治年間,即便在已實現和平統治的北中國,八旗依然在隨意捕奴。有迎親路上的新娘子,有新婚後回門的新婦,被滿洲拿入營中為奴。

 八旗入關後,漢人奴隸大量逃亡,數量之多,甚至讓滿洲不得不放棄奴隸經濟,所以有了《逃人法》。

 漢人奴隸的境遇都是極慘的。韃靼朝廷規定不許虐待和殺害奴隸的命令就是張廢紙,家主私下逼責致死而以自殺呈報。

 “我主子不給我飯吃衣裳穿。”

 “我主子一日打我兩次,因受不得逃出。”

 “被主子打罵受氣不過。”

 “因遭水災, 隨各人逃走就食。”

 “妻子被主子殘虐,只能逃。”

 東江收留的逃人大體是類似情況。

 八旗給女奴耳朵上打三個洞,這根本逃無可逃。

 順治朝逃人法執行極嚴,甚至有親生女兒逃回家,父親不敢收留的。

 逃奴被抓一次,鞭打一百,臉上刺滿漢雙文,逃人。第二次直接殺。

 韃靼人控制地方甚嚴,重新獲得自由的奴隸故鄉難回,紛紛嘯聚進山。北直隸境內有許多這種所謂的“土寇”。

 山西、南方都去不了,逃人只能藏在蒙古、直隸、山東。

 以有戰鬥經驗的逃人為骨乾,部分逃人拿起刀槍,向滿人復仇。

 這些人主動投效東江鎮,或是帶路上岸抄略。給張鵬飛平添一道助力。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