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為人略顯狡詐,按照陸言所說確實可以征調八萬兵馬,不過最後用阿房宮的徭役,李斯卻不以為然,此事若被王上知道,必定責罰。
莫不如直接征調民夫來的爽快,到時候各地稍微鎮壓,但凡有點怨恨的,全部就地懲罰,以儆效尤,百姓對此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宮教府中,陸言何曾會管李斯如何,若不把八郡災情解決,終究是個隱患,就在陸言握著詔書無奈之時,陳平與英布卻從外面趕來。
此刻陸言正愁悶沒有人可以去官府之中征錢調糧,英布倒是來得準時,“兄長,此事正要著你去辦,今日前來,正好我去請你了。”
陳平在旁心中詫異,首先奪回詔書,“沒想到還有英布能做的事情,當真是有意思,我先看看是什麽差事。”
英布聽罷,眉頭微皺,“我能做的事情比起你要好多了,如今太平,肚子裡的那點墨水只能藏起來。”
陳平看罷,隨即將詔書遞給了英布,“英博士,你別說這個差事還真適合你,你可要好好辦呐。”
待到英布看罷,陸言方才開口問道:“兄長,這乃是王上的詔書,你按照上面的去做,絕對不會有事情的,只是你心中覺得如何?”
“不就是讓他們捐錢嗎?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你等著就行,這件事情定然讓侯爺滿意。”英布頗有自信的說道。
陸言聽後心中大喜,“兄長,當初九郡災事,這些鹹陽官僚並未有任何錢財流出,這次不妨多要點。”
“侯爺這話就說笑了,我一個武夫,如何能夠多要點,而且這些重臣不都是愛民如子嗎?豈會少捐。”英布撓頭說道。
陳平見狀只是偷笑,“這件事情還不好辦嗎?你且去收糧,第一次讓他們報上數來,最少的幾名官員,就說不惜民生,交由廷尉司查辦,那些都官心中恐懼,定會多加,這個時候不是又出現最小的了嗎?依次詢問個遍,再不然,真交到廷尉司不就得了。”
“此計甚妙,不愧是學宮的博士。”陸言在旁故意打趣的說道。
英布略微滿意的點了點頭,“既然如此,那英布就先下去辦事了,只不過張禦史、王右相、李相國、馮太尉該當如何?”
陸言聽罷隻覺好笑,當即對著英布擺擺手,“兄長,都是官員,一律照辦,只要不是王上就行。”
聽到陸言這般安排,英布瞬間來了氣勢,頭也不回的出了宮教府,“先生,不妨將這些告示貼出去吧,勞煩了。”
“哎呦,侯爺當真是累了啊。”陳平說罷將案牘上的布帛拿起,臉色頗有些擔憂。
聽到陳平如此說,陸言亦是歎了口氣,“若是這大秦因我與相國治理不善亡了,汝等該當如何?”
“侯爺多慮了,亡國者非人臣也,乃人君也,況且若是這大秦真的亡了,吾之輩,不受波折。”陳平忽然低聲的說道。
“先生計謀超群,自然不受波折,可惜官大職責越大。”陸言說罷,當下便示意陳平先將告示貼出去。
正所謂國末歲凶,趙高見到嬴政身體每況愈下,心中如何不擔憂,倒不是擔憂王上,而是擔憂自己以後的前程。
若真的是扶蘇為二世,趙高的命數也就到頭了,就是一個蒙毅都能讓他死個幾百次,根本不用扶蘇動手。
而趙高曾經侍奉過胡亥,沒有學宮之前,趙高素知胡亥為人孩子氣,若是驅逐平南侯,胡亥為二世,則大秦還有何人可懼。
今聞扶蘇三番兩次頂撞嬴政,趙高心中自然大喜,每次諫言扶蘇定會被囚禁,當日若不是平南侯求情,扶蘇早就發配到廷尉司問審去了。
因此趙高心中遂生一計,並沒有與人商量,便直接來到椒蘭殿內行使心中計謀,而嬴政此時正在觀看各地進獻的道士升仙圖。
趙高在旁,很是小心的為嬴政遞上一杯溫茶,“王上,已經戌時末了,還是早些休息吧。”
“將這道士升仙圖收起來吧。”嬴政有些疲倦的說道。
說來這趙高也是聰明,如今案牘上放著的圖紙無非三種,一為鬼神升仙之圖紙,二為皇陵朝宮建造之圖紙,三為邊疆長城防禦之圖紙。
趙高收圖紙的時候,故意將邊疆防禦圖紙露在最外面,之後便撤去諸多諫書,命宮女服侍嬴政入睡。
次日清晨,嬴政醒來,首先看到的便是邊疆防禦圖紙,心中忽然想起征兵攻打匈奴之事,遂命令趙高將李斯請來,詢問征兵事宜。
李斯得召,絲毫不敢怠慢,更衣束發當即趕往椒蘭殿,至於士兵的事情幾乎算是完全籌備完畢。
殿中,嬴政直接賜座備茶,“相國,征調士兵的事情已經過去了月余,不知道有無阻礙?”
“啟稟王上,所有士兵已經征調完畢,隻待訓練完畢,明年便可出發北擊匈奴諸族。”李斯頗有信心的說道。
嬴政聽後心中大喜,而趙高在旁便借此機會說道:“王上,如今諸事已定,不知派何人為主將,前往匈奴擊殺敵軍?”
“相國覺得何人可行此事?如今平南侯正在處理八郡災情,暫不與軍同行,朝中可還有其他將士?”嬴政經趙高詢問,亦是來了興致,轉而問向李斯。
而李斯心中的人選就是平南侯,沒想到還沒說出口就被嬴政否決,因此在旁亦是躊躇不定,不敢作答。
趙高抓住機會,上前答道:“啟稟王上,臣以為扶蘇公子即可,當初扶蘇公子反對出兵,不知邊疆勞苦,匈奴可惡,今隨大軍出征,戍守邊疆,定知王上用心良苦,從而對王上更加尊重,不敢多加置疑,況且舊燕之地,有蒙恬將軍,扶蘇公子此去定無危險,還能學習諸多用兵之道,實乃一舉兩得也。”
此番話語正中嬴政下懷,其聽罷心中大喜,“趙府令所言甚是,扶蘇久居東宮,不知邊疆匈奴可惡,此去跟隨蒙恬將軍朕也放心,亦可知道朕之用心。”
李斯手握茶杯,心知不妥,卻不知如何反駁,而趙高早有預謀,因此陳列出來條條是道,嬴政見到李斯不語,以為默認,當即下詔書於東宮。找本站請搜索“”或輸入網址: